APP下载

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

2019-11-12王疆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9期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王疆

【摘 要】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多模式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TKA手术患者80例,将术后采用连续收肌管阻滞镇痛40例设为A组,将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联合镇痛的40例设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B组患者静息与功能锻炼时的疼痛评分(VAS)与不良反应均低于A组,P<0.05,差异明显。结论: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可推广。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连续收肌管阻滞;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镇痛

【中图分类号】 R2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9-022-01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创伤性较大,应激反应较强的手术类型,且手术后疼痛非常剧烈,致使很多患者都抗拒手术,或者在手术后不愿意接受康复训练,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因故术后给予科学、有效的镇痛措施至关重要[1]。基于此,本文研究了TKA术后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多模式镇痛的临床效果,并于下文中作出报道:

1 对象、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80例,将术后采用连续收肌管阻滞镇痛40例设为A组,将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联合镇痛的40例设为B组,A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介于55~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4±2.46)岁;B组患男20例,女20例,年龄介于5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18±3.02)岁;此次研究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且已取得所有患者及家属签字认可;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P>0.05),可深入研究。

1.2 方法 A组患者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之后,于超声引导下实施收肌管阻滞,具体为:取患者水平体位,使其膝关节稍微屈曲,将患肢外旋,使用5~10MHz超声探头,于患者大腿中部內侧面,找到缝匠肌后缘处的股动脉,使用平面外法,于其收肌腱裂孔位置近端的2~3cm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放置消毒铺巾,再使用16G的静脉穿刺针由缝匠肌穿过,置入到收肌管后,取浓度为1%利多卡因5ml注入,若过5min之后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再取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20ml注入,仔细观察局部麻药扩散情况,之后将硬膜外导管置入4~5cm,使用透明薄膜进行固定后,连接镇痛泵,后取浓度为0.2%的罗哌卡因剂量200ml泵注,以6ml/h持续泵注,单次的剂量设为2ml,锁定的标准时间30为min;B组在A组基础上,再采用盐酸氢吗啡酮与罗哌卡因进行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镇痛,具体为:连接镇痛泵之后,采用鸡尾酒式药物局部浸润膝关节周围,取盐酸氢吗啡酮2mg和浓度为0.3%的罗哌卡因100ml以泵注方式给予,将其注入到植入人工膝关节前后关节腔与关节周围,持续泵注2ml/15min,单次用药剂量为0.5ml,药物维持量为5ml/h,持续用药48h;手术后6h让患者口服塞来昔布,每次200mg,每天2次,持续用药3天。

1.3 指标观察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下的疼痛评分(VAS),疼痛程度借助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评定,最高分10分,O分表示无痛,1-3表示轻度疼痛,4~7分表示为中度疼痛,8~10分则表示重度疼痛。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录入到SPSS22.0统计软件中,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代表。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静息和功能锻炼状态时的VAS评分 术后,B组患者不同时间下的静息和功能锻炼状态时的VAS评分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明显。如表一所示: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共1例患者出现恶心,不良反应率为2.22%,A组5例出现恶心哎呕吐,3例出现局部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7%,B组患者不良反应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明显。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多用于终末期膝关节病临床治疗中,手要的切口较大,手术后要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但是该手术后疼痛较为剧烈,导致很多患者在手术后抗拒进行功能锻炼,影响手术疗效与预后恢复。收肌管处于股中的三分之一位置前内侧,断面呈现为三角形,长度在15~17cm左右,主要位于缝匠肌的深面,大收肌与股内侧肌两者间管状间隙位置,阻滞范围更大,镇痛效果也更为明显[2]。局部浸润镇痛临床上又将其称之为鸡尾酒法,是一种新型的术后镇痛方案,该方案要全关节置换过程中把多类镇痛药物制成的混合液注入至患者的关节腔与关节周围,以此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不仅镇痛效果良好,可有效提升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股四头肌肌力,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本次研究显示,术后,B组患者的不同时间下的静息和运动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且不良反应也明显低于A组,P<0.05。

综上所述,连续收肌管阻滞与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多模式镇痛可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安全性更高,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小雨,王春光,丁彦玲.随机对照试验比较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或局部浸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8,38(09):1903-1908.

[2] 葛军昌,吴巨生,王鹏宇.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局部浸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8,16(03):294-297.

猜你喜欢

全膝关节置换术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的观察与护理
护理干预在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作用
氨甲环酸联合引流管夹闭4 h在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康复锻炼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疗效观察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下肢体位对患肢康复的影响
研究保留或切除髌下脂肪垫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髌骨高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