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民族传统乐舞集《沉香》的对谈

2019-11-12黄奕华王诏

中国艺术时空 2019年3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

黄奕华 王诏

【内容提要】民族传统乐舞集《沉香》系列自2014年推出第一部作品伊始,至今已推出五台大型舞蹈作品。其开辟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乐舞传习形式,并收获了一致好评。本文作者王诏访问了该项目负责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主任黄奕华教授,与其探讨了该系列展演的缘起、特点和对于民族传统乐舞保护与传承的意义等多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传统舞蹈 传承与保护 《沉香》系列展演

王诏(以下简称“王”):现在作为民族传统乐舞集《沉香》系列展演的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执行者,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沉香>的基本情况。通过怎样的契机,使得《沉香》的形式被引入到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当中?

黄奕华(以下简称“黄”):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从来未曾脱离过民间,专业民间舞人也从来没有断过与乡土之间的联系。在1954年北京舞蹈学院建立专业舞蹈教育之初,我们的老前辈就已经开始了下乡采风活动。所以《沉香》这种形式的生成并非在朝夕之间,而是具有很厚重的背景。

传统乐舞集《沉香》正式立项的时间是2014年,最初的理念来源于北京舞蹈学院邓佑玲副院长关于传统舞蹈文化传承与保护行动研究的倡导,其激发了民间舞人传承与保护各民族传统乐舞的自觉与责任感。2014年在时任系主任高度老师的带领下推出《沉香·壹》,一经上演便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自《沉香》项目确立伊始,我们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地向民间学习传统乐舞。学习的内容,既有国家级、省市级以及区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包括那些还未被赋予这一殊荣,却仍在当地族群中薪火相传的传统乐舞。《沉香》项目确立了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在学习民族传统乐舞种类的过程中,对于舞蹈相关的歌曲、音乐伴奏以及舞蹈背后的传统文化进行综合性的学习与掌握;在传习对象的选择上,我们都是直接跟随包括民间艺术家、舞蹈传承人在内的民间艺人进行学习,力图掌握最本真的民族传统乐舞。

这种形式自形成后便沿用至今。自2014年起,我们便运用此种模式持续地对于各民族、各地区民族传统乐舞进行发掘、保护与传承。我从2017年开始接续了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努力让《沉香》项目得到更好的开展。及至2019年,《沉香》系列即将迎来它的第五季。我们认为该系列确立了一个对于民族传统乐舞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機制,在当前环境下,这一机制的确立有助于对于民族传统乐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而对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而言,通过这样的一个项目,既向学生传授了民族传统乐舞知识,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更重要的一点是,《沉香>项目为我系师生提供了接触传统舞蹈文化的机会,为师生将来的创作和研究做出了非常好的铺垫。

王:您认为《沉香》系列展演的进行对于中国民族民间舞系教学活动具有怎样的意义?

黄:正如刚才提到的,首先我觉得该项目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民间舞人树立了传承传统舞蹈文化的态度,建立了文化自觉意识,并且将其落到了实处。通过这一项目,使得民间舞人得以身体力行地进行传统舞蹈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在原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多数学习的是经由老师们整理提炼的教材组合。而《沉香》项目的开展,使得我们的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到艺人,接触到最原始的舞蹈形式和舞蹈背后的文化。《沉香》中所涉及到的每一种民族传统乐舞,都是当地传统文化生态中凝练出的精华。它是这个族群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体现着所属族群的文化内涵,具有相当大的传承价值。按照我个人的解读,民族传统乐舞就如同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读的“原著”,是我们必修的内容,它是我们进行教学、研究和创作的参照。因此,以《沉香》为代表的传统舞蹈文化保护和学习,对于我们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和自身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同时,《沉香》项目的开展,亦能向我们的学生潜移默化地灌输一种对待传统舞蹈文化的理念。通过接触艺人,参与《沉香》系列舞蹈作品的学习实践,学生可以从中掌握民间舞田野调查方式,了解如何提取民间舞蹈中最基本的要素,并通过肢体语言进行呈现。由此逐渐从意识和身体层面将自己塑造为一个高级的专业民间舞人,并掌握开展民间舞蹈相关活动的能力。当然,这些技能和经验都可以成为学生之后进行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和研究的源泉,生发出更多的舞台艺术作品,或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王:《沉香>作为一个在舞台中呈现的作品,它与原生形态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有着怎样的不同?

黄:《沉香》项目立足于北京舞蹈学院舞蹈高等教育的层次,站在舞蹈专业工作者的角度,对各民族各地区民族传统乐舞进行保护与传承。基于此,《沉香》的舞蹈,在不打破民族传统乐舞动作套路、保留传统舞蹈精神的基础上,针对舞台化呈现的需求,在包括舞蹈调度、舞蹈时长、灯光及音响在内的舞台形式方面进行适度调整。我们所做出的改变均是以舞台呈现需求为出发点所做出的最小调整,并努力做到尽可能地不去改变民族传统乐舞的任何关键部分。保证一旦涉及到民间传承人指出的规定动作套路,必须完整地保留下来不得更改。

另一方面,借助专业的身体,我们将传统舞蹈的精彩之处进行呈现;利用当代年轻人的气质,来演绎他们未曾去过的古代与远方。通过《沉香》系列作品,我们将中国千年的舞蹈气质和美学在方圆舞台中进行展示,由此体现我们在这个大时代中的作为与担当。不仅如此,我们的传承对象还包括每个舞蹈的文化背景、音乐、歌曲、服装、道具等所有细节,遵照传承人提供的样式进行整体性的学习传承。总而言之,力图通过最好的效果将民族传统乐舞最本真的状态在舞台上得以展示。

王:您认为《沉香》系列演出和相关活动在民族传统乐舞的传承与保护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它有着怎样的作用和价值?

黄:我认为民族传统乐舞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然而自始至终,如何传承一直都是传统乐舞本身和民间艺人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正因如此,我们越是频繁地接触艺人,艺人们传授舞蹈的情绪就愈发高涨,每每都将自己掌握的舞蹈倾囊相授,并且表达出强烈的感激之情,感谢北京舞蹈学院为各民族做出的这样的传承工作。就民族传统乐舞的传承与保护而言,《沉香》项目站在专业舞蹈工作者的视角,通过专业研究和活态传承的方式为其开辟了一条重要渠道。

通过《沉香>项目的传习活动,我们不仅学习了数十个民族传统乐舞种类,更接触、认识并了解了这些舞蹈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同时,我们也通过这些民族传统乐舞的传习,对于所处民族地域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定的掌握。这既对于传统民间乐舞在当前状态下的传承和保护有所帮助,也为后续更加深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这一点,我们对于纳西族东巴舞的传习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一舞蹈被收录在《沉香·伍》之中,是一种在纳西族代代相传的祭祀舞蹈。在学生传习的过程中,东巴舞传承人不仅向我们讲解该舞蹈的功能用途和来龙去脉,更是拿出对应舞蹈套路的东巴舞谱,按照谱面记载向学生讲解舞蹈动作的规程。东巴舞谱是一种以纳西族东巴象形符号为载体,记录世代流传的舞蹈套路的古老象形舞譜。传承人根据该舞谱进行传授的行为,一方面显示出这些正在传习的舞蹈并非是传承人根据自己或本代人的意愿制定的,而是经过多代相传的固定套路。另一方面,舞谱的出现也让我们感受到在舞蹈动作背后所蕴藏的、古老而久远的纳西族东巴传统文化。舞谱谱面的象形符号,以及通过解读而得出的舞蹈动作,都成为了我们对话传统、对话历史的途径,使得我们从符号和动作两方面对于东巴舞的文化内涵、以及纳西族东巴传统文化整体有了非常深的认识。

原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曾表示:民族传统乐舞集《沉香》的做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性传承,是很有价值的,是一种独具特点的传承形式。在民族传统乐舞的传承与保护方面,我们应该在不同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去身体力行地进行传承。就此而言,我们所进行的传承与保护模式一定是有效的。而且我们作为舞蹈高等教育学府,作为舞蹈行业高等人才培养及舞蹈文化研究的中心,《沉香》的开展也表明了我们对于民族传统乐舞文化的态度和作为。就这一方面而言,我认为该项目意义深远。

对于民族传统乐舞的传承与保护, 《沉香》的又一项意义在于传播并弘扬民族传统乐舞文化,让更多的人对其了解和接受。自2014年以来,《沉香》系列在全国各地上演,更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弘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是舞蹈文化的传播媒介。通过《沉香》在国内外不计其数的演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观众通过我们专业的身体感受到了中国丰富的传统舞蹈文化,领略到了我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句话说得好:重要的不仅是文化产生的年代,更是如何去对待文化的年代。传统文化固然重要,但如果今人不对其进行研究认知、传承和保护,其免不了趋于消失的境地。自2014年持续至今的《沉香》,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系的延续项目,代表了我们当代专业舞蹈工作者对于传统文化所持有的态度,以及基于这一态度所做出的行为。如此种种,便是《沉香》项目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以及对于其传承和保护的价值所在。

王:对于《沉香》系列,您有什么展望和期许?

黄:首先非常感谢北京舞蹈学院多年以来对于《沉香》的不断支持,将其作为学校的项目持续至今。其次感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老师们和同学们的辛劳付出。更要感谢各地方民间艺人、二老艺人和舞蹈工作者的倾情相助。同时还有为舞台呈现服务的幕后工作团队,《沉香》系列的每一部作品都离不开上述机构和个人的大力支持。

如今,《沉香》项目已经成为北京舞蹈学院重要的艺术实践项目之一,我系实践机制也在2018年荣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一奖项既是对我们已有成果的肯定,也鼓励着我们继续走下去。在之后的项目开展中,我们要不断地吸取经验,力图在收集、整理和研究每一个舞蹈种类当中都能完成得更加全面,在学术层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准确,艺术表达也更加得当。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做到对于各民族地区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当然,虽然《沉香·伍》在2018年业已获得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支持,但在此我还希望我们的行动能够更多地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希望通过扎实的工作,通过《沉香》项目的延续开展,我们能够申请建立教育部关于传统舞蹈文化的传承基地,可以让我们对于民族传统乐舞的传承与保护趋向常态化、稳定化,更好地为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乐舞文化出一份力,并更好地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从我们专业舞蹈工作者的角度,尽到对于民族传统乐舞文化的传承、保护、传播、弘扬的责任和义务。

(责任编辑:姜玉芳)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从吴文化视角看昆曲传承
走近西安鼓乐
河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论高安道情传承与保护策略
初探河南新乡锣鼓乐“小咚鼓”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