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骨科康复治疗效果探讨
2019-11-12李健吴雏燕
李健 吴雏燕
【摘 要】目的:对骨科康复治疗应用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自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患者所接受护理方法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增加骨科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及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83.74±17.52)分、(73.26±18.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18±14.26)分、(60.32±16.31)分,两组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积极为其开展骨科康复治疗可使之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得到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脊柱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日常生活能力
由各种因素而引发的脊柱脊髓功能损害与结构损害均为临床方面通常所说的脊柱脊髓损伤,此种疾病具有致残率高、发病急骤等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方面多以外科手术作为治疗脊柱脊髓损伤的主要方案,但患者很容易在手术结束后发生行动受限及各种不良问题,不仅会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还会使之对护理行为与治疗行为产生抵触,减缓其康复速度,甚至降低其康复效果。相关文献指出,在为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实施手术后予以其骨科康复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使其更快康复。本研究旨在对骨科康复治疗应用于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与探讨,研究详情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自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验确诊为脊柱脊髓损伤,排除存在重大脏器损伤患者及具有精神、认知障碍者。全部患者中男性例数与女性例数分别为35例、23例,年龄32-65岁,平均(47.64±2.52)岁,34例为交通事故伤、13例为摔伤、11例为其他。依据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研究组(29例),利用统计方法计算后得出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开展于伦理委员会同意且监督条件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卫生护理、并发症护理、体位护理、健康教育等。
1.2.2 研究组
以对照组患者所接受护理干预作为基础,为研究组患者增加骨科康复治疗,以对患者术后恢复予以促进。物理治疗师需系统评价患者的具体功能损害情况,对患者功能障碍的发生部位、严重程度、性质、范围、发展趋势、预后、归转展开准确、客观的了解,并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为其制定个性化骨科康复治疗方案,主要包括:①患者于病床上时进行踝泵运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四肢肌力训练及翻身训练;②积极针对患者进行肩胛带核心肌力、躯干核心肌力及骨盆核心肌力训练,加强患者的坐位平衡能力。同时,物理治疗师可协助患者进行转移练习,例如从仰卧位到坐位、从病床上坐位转移到轮椅坐位等;③物理治疗师可促使患者通过佩戴胸腰部支具由高坐位到低坐位的过度方式进行站立训练,同时,为避免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物理治疗师需对患者面部表情、血压等情况予以密切关注,及时纠正,并利用助力方式加强对患者的训练;④在为患者开展步行训练时,患者需佩戴胸腰部支具,物理治疗师辅助患者在平衡杠或助行器的帮助下完成交替步行。以上所有训练内容均需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且训练强度需循序渐进,劳逸结合。每日训练1次,每次30分钟,持续1个月。
1.3 评估依据
利用Barthel指数及FM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患者得分越高则说明其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分析
使用t与X2分别检验计量与计数资料,若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所有数据的统计皆经由SPSS 22.0软件完成。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及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83.74±17.52)分、(73.26±18.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18±14.26)分、(60.32±16.31)分,两组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脊髓损伤多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原因造成的脊柱结构改变而引发,致使其脊髓受压或受损,当患者发生脊髓损伤后,其运动功能、反射功能与感觉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障碍,对其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大部分脊柱脊髓损伤患者会在治疗后遗留步行障碍、肌肉萎缩、无法生活自理等严重残疾,其中多数患者通常无法做到独立完成一系列基本生活行为,并且许多患者需长期处于卧床状态,大大提升其所面临的压疮、坠积性肺炎、感染、尿路结石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若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有效的干预,则其很有可能永久丧失生活功能,不论对其家庭抑或社会来说均系十分沉重的负担[2,3]。
本研究得出,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及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及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83.74±17.52)分、(73.26±18.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18±14.26)分、(60.32±16.31)分,两组数据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积极予以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有效的康复治疗与康复护理不仅能够使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得到确切保障,还能有效预防及减少患者脊髓功能所受到的进一步损害,降低患者面临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使患者残存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利用,从根本上提升其生活质量[4-5]。本研究中为研究组患者所实施的康复治疗方案是一种在骨科临床当中应用率较高的治疗手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依据患者实际病情为其制定更加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并促使患者积极投入到康复治疗当中去,通过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康复原则来有效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与自理能力,促进其病情康复。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本研究中接受骨科康复治疗干预的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更好,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骨科康复治疗干预应用于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可见,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积极为其开展骨科康复治疗可使之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讯作者:吴雏燕)
参考文献
[1]赵宽.骨科康复训练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7):77-78.
[2]孫雪锋.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1):114-115.
[3]解海霞,苌凤水,沈沉,等.脊髓损伤患者机构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8,28(6):529-534.
[4]吕晨,吕金菊,万毅超,等.自我护理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积极性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2):215-217,220.
[5]李涛,陈兆军,贺明伟.脊柱脊髓损伤伴多发伤的损伤程度评估及治疗结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9,25(1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