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旅游地理教学

2019-11-12贵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旅游地理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贵虎

[摘   要]旅游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旅游地理相关题目在高考中也成为学生最熟悉、最爱选做的地理试题。敦煌,作为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文章以敦煌旅游资源为典型案例,探讨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旅游地理;高中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5-0088-02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新课程地理教学理念是“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总而言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去理解和总结教学内容是新课改教学的重要形式。敦煌作为历史上丝绸之路重镇,汇集了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遗留下了莫高窟、阳关、玉门关等许多著名的文化景观。教师可将众多的旅游资源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去探索和研究,使其成为本地学生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

高中地理教学应当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要目标。而乡土地理资源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关键。敦煌作为旅游城市,有着众多的旅游资源,本地中学地理教师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应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下面笔者就以敦煌旅游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地理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紧密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土民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敦煌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地貌等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到敦煌旅游的游客来自四面八方,形形色色,我们每个假期都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便于记录,具体数据材料或历史记载可以到图书馆或旅游景点查询并记录,让学生了解敦煌旅游的相关数据;其次,学生碰到游客可以问他(她)来自哪儿,到敦煌来主要参观哪些景点,准备在敦煌参观几天,来到敦煌后有什么感受,是通过哪种方式到敦煌旅游的,以及住哪个酒店,吃过哪些敦煌美食等,以此了解游客的衣食住行;再次,可以找旅游景点管理人员或导游了解每年到敦煌旅游的人数有多少,游客主要是来自哪儿,每年能给敦煌带来多少经济收入,又给敦煌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压力等,让学生通过数据理解旅游的意义以及旅游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最后整理、总结,写出心得体会或实践报告。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二、走出课堂,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地理课堂大多是教师的“主战场”,只看到了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很少有参与的机会,学生长期被动学习知识,很少走出课堂,走进实践。而社会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旅游地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有效开展地方旅游资源校本教材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可以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就近参观当地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景点,如莫高窟,让学生轮流当导游,亲身体验景观的内涵,感受文化氛围,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景观欣赏方法,正确欣赏游览景点,提升审美实践能力。还可以开展”我是小小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到旅游景点当“环保小卫士”,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景区的环境状况以及景区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又能让学生监督和自我监督,注意游览参观时的环境保护,文明游览,通过实际行动提升人文素养。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人地协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

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应指导学生在课堂外应用地理知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旅游地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旅游活动的规模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是一种政治文化生活,是一种生活消费活动,会产生各种废弃物。首先,旅游交通、游客食宿、游览活动等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会造成空气、水、土壤污染,这些问题不仅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本身;其次,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会使旅游地区传统文化消亡或趋于商业化、表演化,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可能毁于一旦;再次,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呼吸和汗水等以及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会对文物古迹造成破坏;还有,随着旅游商业化的发展,捕杀珍禽异兽、乱挖草皮等不合理的开发会对动植物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等等。所以必须让学生认识到旅游发展要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旅游开发要与保护同行,否则会阻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旅行游览中规范自身行为,做个生态旅游者,自觉践行可持续发展观,文明旅游,杜绝旅游污染,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观”。

四、区域认知,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社会和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爱国之道,始于爱乡。乡土地理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也有助于学生萌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敦煌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敦煌地处干旱的亚欧大陆内部,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如道路、停车场、旅店、餐馆等服务型设施的修建都会对背景环境产生极大破坏,如导致莫高窟壁画脱落,月牙泉面积萎缩,雅丹地貌风蚀严重等。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当地的旅游活动中,感悟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给家乡带来的效益以及问题,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和勇于探索、奋发向上的精神。让学生通过旅游活动切身感受和了解家乡旅游资源,然后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学生增强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并能够自觉参与对家乡旅游资源的宣传和保护,激励他们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而学习。

总之,旅游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容上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教师应注重通过身边的旅游资源帮助学生正确鉴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学生通过对身边旅游业发展的了解和探究,加深对旅游地理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乡土情结和爱国热情。

[   参   考   文   献   ]

[1]  雷建国.浅谈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6(9):24-26.

[2]  朱慧.浅析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3(9):24-25 .

(責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旅游地理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旅游地理》课程改革与实践
探究新时代有效开展旅游地理教学的途径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巧用诗词,增添旅游地理教学的魅力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浅谈如何优化旅游地理教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