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研究*

2019-11-12邹武军郭焕利李晓丽胡明贤

陕西中医 2019年11期
关键词:阿奇支原体霉素

邹武军,郭焕利,李晓丽,胡明贤

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儿科(安康 725000)

小儿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是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也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主要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MP),胸闷头疼、痰多而黏、发热、肺部罗鸣音、长期刺激性干咳为患者临床症状,发病急骤、病程长,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患儿的多数器官受损,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严重者可能终生难愈,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1]。病原体MP为致病的唯一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但包含RNA、DNA,当前经研究证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临床用来治疗MPP的常用药物,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较少,患儿可耐受,但单用阿奇霉素导致的血药浓度降低难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2]。近年来,中医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麻甘颗粒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类疾病,用于小儿肺炎咳喘及咽喉炎症,但在支原体肺炎中研究较少[3]。本研究联合麻甘颗粒、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治疗,分析其疗效,探讨对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其治疗机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MPP 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2~15岁,平均年龄(8.56±1.24)岁;病程1~4 d,平均病程(2.56±0.58) d;体温38.2~40.1℃,平均体温(38.8±0.5)℃;其中轻、中、重度分别8、26、17例。对照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59±1.47)岁;病程2~5 d,平均病程(2.59±0.74) d,体温38.1℃~40.0℃,平均体温(38.9±0.7)℃;其中轻、中、重度分别7、28、16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实用中医儿科学》中有关标准规定,主症表现为痰黄而多、咳嗽气喘、发热恶风、咽红肿,次症为烦躁不安、脉浮、苔薄黄、便秘、鼻翼煽动、头痛有汗、舌质红。西医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长期刺激性干咳,肺纹理增多、紊乱状态,肺部听诊可听见粗糙呼吸音,密布中、细湿鸣音,X射线全胸片有斑片状阴影及小片状,白细胞检查总数正常甚至偏高。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以上中医、西医相关诊断标准;②患儿处于急性发作期;③患儿家属均自愿让患儿参与本项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肺结核、支气管炎等疾病;②合并严重心、肝、肾器质性疾病者;③一般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均签署我院伦理委员会出具的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国药准字H20103069)治疗,选择10 mg/kg的阿奇霉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在6 d后以相同剂量口服4 d。

2.2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麻甘颗粒(国药准字Z41020684)进行治疗,开水冲服,1~3岁,1.6 g/次,>4岁,2.5 g/次,均治疗4 d。

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咳嗽气喘、痰黄而多、发热、咽红肿、舌红苔黄,依据症状严重程度症状重度、中度、轻度、无症状分别记6、4、2、0分,分数越高,患者症状越严重。 抽取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血,以3000 r/min速度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在-80℃下保存待检,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监测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采用比色法监测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流失细胞仪监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T细胞的占比情况,包括CD8+、CD3+、CD4+。使用酵母花环法监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红细胞C3b受体(PBC-C3b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 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皮疹、恶心、呕吐、腹泻、肝肾异常、腹痛。

4 疗效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4]制定。痊愈:患儿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听诊肺部湿罗音消失;显效:患儿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体温有所降低,听诊肺部湿罗音有所改善;有效:患儿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听诊时肺部湿罗音有一定改善,体温偏高;无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温均未有明显改善,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结 果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80.39%(P<0.05)。

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咳嗽气喘、痰黄而多、发热、咽红肿、舌红苔黄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气喘、痰黄而多、发热、咽红肿、舌红苔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水平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TNF-α、IL-6、IFN-γ、IL-2、IL-10、IL-4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IFN-γ、IL-10、IL-4水平均显著降低,IL-2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IFN-γ、IL-10、IL-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P<0.05

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4。治疗前两组RBC-ICR、PBC-C3bR、CD3+、CD4+、CD8+占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RBC-ICR、CD8+占比情况均显著降低,PBC-C3bR、CD3+、CD4+占比情况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RBC-ICR、CD8+占比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BC-C3bR、CD3+、CD4+占比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P<0.05

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见表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4%显著低于对照组25.49%(P<0.0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讨 论

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四季均可发作,冬春季为多,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小儿在感染后会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升高,机体免疫功能出现紊乱,严重者可能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伤,危及儿童的身体健康及正常发育[5]。因此寻找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是临床研究重点。有研究[6]提出,MPP患儿存在感染的情况,多表现为血清炎性因子的异常,因此在治疗中应加强对炎性指标的改善。有研究[7]提出,MPP患儿普遍存在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在细胞免疫及红细胞免疫方面较为突出,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达到全面调控患儿综合状态的目的。

当前西医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MPP患儿进行治疗,其中阿奇霉素较为常见,能较好的控制MPP患儿的临床症状,但阿奇霉素无法充分消除患儿体内的支原体微生物,在治疗的同事还可能会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及耐药的情况,患儿病情反复、迁延不愈,极大的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8-9]。中医将MPP纳入“肺炎喘嗽”范畴,认为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机体感受风温邪气,导致肺部失去宣肃,肺气不宜导致发热,失于肃降则出现咳嗽,治疗过程中应当以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为主[10-12]。本研究采用麻甘颗粒对患儿进行治疗,主要由麻黄、杏仁、石膏、地骨皮、甘草组成,是由张仲景《伤寒论》方加味而成,麻黄主要成分为麻黄类生物碱及挥发油,有平喘、镇咳、解热之效,可抑制气管炎性刺激、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杏仁可抑制延脑中枢,当其覆盖在发炎部位的黏膜上,可缓解炎症对患者的刺激,苦杏甙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甘草可促进支气管黏膜分泌,进一步稀释痰液,便于患者咳出,另外还可增加支气管纤毛的蠕动,有祛痰之效。石膏可泄肺胃热,能制约麻黄发汗、解肌热,另外石膏中含有水硫酸钙,能解热,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地骨皮能治肺热喘咳,含甜菜碱,有解热、抗过敏之效,诸药合用,有能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13-15]。麻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对MPP患儿进行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抗病毒和抗生素药物的剂量,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80.39%,与李茜梅等[16]研究结果相似,提示麻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P疗效确切。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咳嗽气喘、痰黄而多、发热、咽红肿、舌红苔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麻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P,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两组TNF-α、IL-6、IFN-γ、IL-10、IL-4水平均显著降低,IL-2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IFN-γ、IL-10、IL-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边红恩等[17]研究结果相似,提示麻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P,可显著降低机体促炎因子水平,升高抗炎因子水平。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两组RBC-ICR、CD8+占比情况均显著降低,PBC-C3bR、CD3+、CD4+占比情况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RBC-ICR、CD8+占比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BC-C3bR、CD3+、CD4+占比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麻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P,可显著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4%显著低于对照组25.49%,提示麻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P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麻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P疗效较佳,患儿临床症状可得到显著改善,机体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力水平也存在不同程度变化,提示麻甘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P机制可能为降低机体促炎因子水平,升高抗炎因子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阿奇支原体霉素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阿奇,出发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6例
核糖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