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作家评论》2018年总目录

2019-11-12下列括号中前为期数后为页数

当代作家评论 2019年1期

(下列括号中“·”前为期数,后为页数)

寻找张展

评论小辑

欲望羽翼遮蔽下的成长寻踪(孙惠芬《寻找张展》

的多棱面透视)

韩传喜(1·122)

成长的寻找(读孙惠芬的《寻找张展》)

韩文淑(1·128)

孙惠芬的冒险出走,以及张展的两位援军

聂 梦(1·133)

2017

金砖国家文学论坛专辑

在金砖国家文学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莫 言(2·4)

在金砖国家文学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韩少功(2·6)

你的时代,我的故事

苏 童(2·7)

没有作品的作者

格 非(2·9)

拥抱我们自己的经验世界

阿 来(2·10)

鲜花与土壤

〔俄〕尤·米·波利亚科夫 淼 华 译(2·13)

自然,人,文学:竞争、疏远还是和谐?

〔俄〕伊琳娜·尼古拉耶夫娜·巴尔梅托娃

张 曦 译(2·14)

关于新与旧

〔巴西〕玛利亚·露西娅·威尔第

胡续冬 译(2·17)

重塑经验、想象和时代

〔印度〕美瑞杜拉·嘉戈 姜 肖 译(2·19)

廓清过往,存念真实

〔南非〕尼克·穆隆戈 康文琦 译(2·20)

唇典

评论小辑

寻找在现代性中丢失的敬畏和珍惜 (评刘庆

的《唇典》)

贺绍俊(3·90)

重新想象人的生命世界(我读《唇典》)

谢有顺(3·94)

在粗粝和苍茫的历史中邀约灵魂(关于刘庆

的长篇小说《唇典》)

周景雷 郑慧文(3·99)

红柯评论小辑

论红柯“结构即主题”的创作观(以长篇小说

《太阳深处的火焰》为例)

廖高会(3·105)

“肯定性的否定”:红柯文学创作中的文化反思

高春民(3·113)

突破的野心与叙事的沉沦(评小说《太阳深

处的火焰》)

于京一(3·119)

山本

评论小辑

秦岭传奇与历史的幽灵化(评贾平凹的长篇

小说《山本》)

孟繁华(4·78)

历史叙事与写意山水(《山本》论之一)

吴义勤 王金胜(4·82)

山之本相,史之天窗(论《山本》)

张晓琴(4·96)

声音在崖上撞响才回荡于峡谷(关于长篇小

说《山本》的对话)

贾平凹 王雪瑛(4·103)

鸠摩罗什

评论小辑

以小说的方式布道弘法(谈谈徐兆寿长篇小说

《鸠摩罗什》)

贺绍俊(4·108)

从西部本位的角度看(散谈徐兆寿《鸠摩罗什》)

张清华(4·113)

历史原型的新时代书写(论跨文体小说《鸠

摩罗什》)

阎 岩(4·118)

汪曾祺研究小辑

与“恶食者”游(汪曾祺小说怎样写“吃”)

郜元宝(5·74)

汪曾祺的水灾叙事与士绅传统

杨 早(5·85)

鲁敏评论小辑

最大的变革和最小的反应(由鲁敏《奔月》兼

及其他)

杨庆祥(6·77)

大地上的逃逸者(读鲁敏的长篇小说《奔月》)

李 丹(6·83)

舍身迎向不知所踪的旅程(对鲁敏中短篇创作

脉络的一种理解)

金 理(6·88)

当代文学观察

中国乡土小说研究的百年流变

丁 帆 李兴阳(1·4)

当前短篇小说创作文化价值趋向及其问题

牛学智(1·12)

“寻根”:跨世纪的旅程

张伯存(1·28)

1960年代乡村叙述的“再历史化”及其

限度〔以《“老坚决”外传》系列为中心

(1956-1979) 〕

王再兴(1·35)

朦胧诗“起点论”考察兼谈其经典化问题

万 水 包 妍(1·43)

1980年代文学评奖热探析兼对1980年代文学

评奖格局的思考

马 炜(3·4)

近期几部长篇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

(以《安慰书》《王城如海》《独药师》《朝霞》

为例)

刘阳扬(3·15)

当代文学的“网纸”互联(论《繁花》的版本新变

与修改启示)

罗先海(3·23)

当代文学批评史方法论刍议

姜家生 方 岩(3·33)

从英雄想象到日常叙事再到审美场景(中国当

代文学叙事的审美之维)

王晓岗 田明缘(3·44)

鲍勃·迪伦的“诺奖争议”及其诗歌解读

王桂平(3·49)

媒介融合时代作家与读者关系重构

师 岚 韩传喜(3·55)

现今中国文学的态势

贾平凹(4·43)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思潮与文脉(试论“中国

现代文学3”)

张未民(4·45)

汪曾祺接受史的另一面(以“宜读不宜演”

为中心)

徐阿兵(4·54)

西南文学的地域身份辨识

农为平(4·64)

“纪实与虚构:新时代中国文学的走向” 学术

研讨会综述

谢 刚(4·73)

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思潮与文脉(续)(试论

“中国现代文学3”)

张未民(5·4)

散文风云40年(从招魂、乞灵到述史、纪实的

一段话语史)

李林荣(5·14)

《黄金时代》《废都》与90年代

房 伟(5·21)

论新媒体时代诗歌的“优伶化”现象

罗小凤(5·31)

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状况考察吴秀明(基于数据

的统计与分析)

史婷婷(6·4)

反现代性、阶级分析与“后人类”(当下性别写

作研究的理论检讨)

王 侃(6·18)

当代乌托邦小说的叙事困境(以长篇小说《山

河入梦》《人境》《巫师简史》为例)

卓 今(6·24)

祛魅与复魅之间(新移民文学视域中的“南京

大屠杀”叙事)

李 良(6·33)

寻找当代文学经典

专栏

主持人的话

王 尧 韩春燕(2·23)

余华与古典传统

杨 辉(2·24)

死亡的三重寓言:余华小说中的生存真理、文化反思

与历史真实

于展绥 著 潘 莉 译(2·36)

作家词典·余华

王布新(2·49)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2·52)

主持人的话

王 尧 韩春燕(4·24)

无家可归者与一种文学装置:苏童论

项 静(4·25)

平衡的探索与经典的可能(论新世纪的苏童

长篇小说创作)

臧 晴(4·31)

作家词典·苏童

臧 晴(4·40)

主持人的话

王 尧 韩春燕(6·41)

历史叙述与传奇笔法(读《额尔古纳河右岸》)

郭冰茹(6·42)

迟子建小说中的“生成—动物”研究

刘阳扬(6·49)

当代文学批评家研究

江南才俊的真功夫(郜元宝和他的文学批评)

孟繁华(2·62)

郜元宝:在鲁迅的“内篇”与“外篇”之间

孙 郁(2·67)

人固有心曲(读郜元宝“三议”)

张 炜(2·75)

“清洁的心与正直的灵”(郜元宝批评谈片)

汪 政(2·78)

我怎么做起批评来

郜元宝(2·86)

做一个诚恳真实的批评家(王彬彬和他的

文学批评)

孟繁华(4·4)

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关于王彬彬

的文学批评)

郜元宝(4·8)

肖像与风景:散记王彬彬教授

鲁 敏(4·16)

欣赏文学就是欣赏语言

王彬彬(4·21)

丁帆:在现代与传统之间

孟繁华(6·57)

作为学者和思想者的丁帆

王 尧(6·61)

味之于民间,心之于自然(读丁帆的随笔集《天

下美食》与《人间风景》)

何家欢(6·68)

重读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国乡土小说研究丛书》

序言)

丁 帆(6·72)

中国当代文学再评价

主持人的话

吴 俊 韩春燕(2·93)

主体与本体:文学“向内转”的双重维度(兼谈新时

期主体论与形式文论的关系)

段晓琳(2·95)

重述“十七年”文学的制度框架与批评视角

肖 进(2·106)

论1980年代以来文学启蒙的意义

管兴平(2·115)

主持人的话

吴 俊 韩春燕(3·59)

生存还是毁灭,这不是个问题 (关于“十七年”

中的三次“悲剧”讨论)

唐 蕾(3·61)

批评观念的嬗变:张贤亮小说批评之争

马占俊(3·73)

当代文学史视野中的《平凡的世界》

王仁宝(3·81)

主持人的话

吴 俊 韩春燕(5·39)

怎样研究新时期文学

程光炜(5·40)

如何认识中国当代文学?

龚自强(5·51)

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叙述的兼容性问题

(以严歌苓、张翎、陈河研究为例)

刘 艳(5·59)

我所接触的1950—1970年代文学研究

张 均(5·68)

作家作品评论

铁凝短篇小说集《飞行酿酒师》简论

王彬彬(1·50)

同情与反讽(论陈忠实晚期阶段的小说写作)

李建军(1·54)

佛陀的归来:史铁生的文学与“宗教”

陈 朗(1·67)

《南方的秘密》的“立”与“破”(论刘诗伟《南方

的秘密》)

刘 艳(1·79)

时代惶惑者的“失败”反抗(评李修文新作《山

河袈裟》)

刘川鄂 钱 刚(1·90)

极端写作与实验小说的限度(高翊峰与一种当

下文学取向)

刘大先(1·97)

潜伏于无界(李骏虎小说论)

金春平(1·105)

文字的边界(评王安忆长篇小说《匿名》)

吴 言(1·115)

我读《妻妾成群》(在苏童与《包法利夫人》译者

对话中品味小说)

程光炜(2·123)

感性批评的魅力与转型的时代(王干文学批

评论略)

陈晓明(2·133)

单位人、经济人、边缘人与文化共同体(李铁

小说论)

杨丹丹(2·139)

中国形象“三重奏”:文化差异·人性创伤·民

族志(美裔华籍作家袁劲梅《疯狂的榛子》解读)

沈杏培(2·148)

思想演变与文体的拓展(韩少功创作轨迹追寻)

陈 鹭(2·158)

从“肉”到“灵” 从“他”到“我”(评雪漠近年来

的小说及创作转型)

贺仲明(3·128)

“礼失求诸野”:从民间文学中吸纳母语文学的

资源(汪曾祺和母语写作之三)

杨经建 王 蕾(3·134)

“歪曲”的文学:余华的随笔看法与小说可能

刘江凯(3·142)

文学进入的是人的心灵世界(评杨映川长篇

小说《圣堂之约》)

黄伟林(3·149)

文明辙迹碾压过的(陈昌平小说世界管窥)

刘恩波(3·154)

姊妹星团:知识女性的情谊与交际网络浅探(以

齐邦媛为例的考察)

杨君宁(3·160)

倾心营造小说的形而上世界(毕飞宇的小说理

论与创作)

段崇轩(4·125)

史诗时代的史诗书写(论何建明报告文学的思

想价值与美学品格)

沈文慧(4·134)

美学的自觉与“陌上中国”的建构(付秀莹小说

论)

曹 霞(4·141)

黄金年代的非主流改革小说(《古船》与《平凡

的世界》对比研究及对底层写作的启示)

张晓东(4·150)

故事与现实的沉潜,幽默与戏剧化的抬升(马秋

芬小说论)

刘诗宇(4·159)

刘玉栋小说伦理叙事特征研究

韩存远(4·166)

爱的分析(读冯良的《西南边》)

岳 雯(5·94)

人性与天命(钟求是的江南小镇心像)

陈力君(5·104)

在江湖与山林之间(论陈应松的地域叙事)

刘保昌(5·112)

湘西意象与民族精神的文化诠释(彭学明散

文论)

张建安(5·119)

论林那北小说情爱伦理之新构

王怀昭(5·125)

石一枫小说中“理想人物”的社会生成与文学

再现(以《借命而生》为例)

胡 哲(5·131)

万物之思:行在云端的心念(鲍尔吉·原野散文

创作论)

韩文淑(6·95)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中的乡村想象(论《皖北大地》

兼及乡土小说的新可能性)

彭正生 方维保(6·102)

生命尽头的怕与爱(论周大新的《天黑得很慢》)

张维阳(6·109)

一篇《锦瑟》解人难:《风声》的游牧诗学、重复

叙事和物之抒情

余夏云(6·113)

如何历史,怎样现实(叶兆言历史题材小说读札)

黄 玲(6·120)

民族记忆的另类建构(以长篇小说《南京不哭》

的大屠杀叙事为中心)

王冬梅(6·126)

从《牛鬼蛇神》到《唐·宫》:马原标签时代的终结

杜婧一 程 革(6·132)

双重基因的审美取向:“纯文学”写作背后的大

众审美文化症候(以冯唐《北京三部曲》为例)

包恩齐(6·138)

强悍与卑琐的悖论(浅析孙有元形象的生命悲

剧指向)

李昫男(6·144)

当代诗歌论坛

一个诗人的天演论(“食书蛮”诗品:赵丽宏诗集

《疼痛》)

戴 舫(1·139)

“我和革命越走越远”(读梁晓明)

霍俊明(1·149)

美国华人学者的中国文学整体观(以现代汉诗

研究为中心)

苏文健(1·158)

方向与高度(论吉狄马加的诗歌)

罗振亚(2·168)

跨界诗歌:逾越后存在的问题(兼谈消费语境下

诗歌的姿态)

邱志武(2·181)

苍凉的相遇,或抵近神与自然的两种方式(关于

梅尔诗集《十二背后》的读札)

张清华(3·167)

地域景观:穿透生活的一个视角(评冯娜的诗)

孙晓娅(3·175)

亚楠的选择与新世纪散文诗的突围

罗振亚 刘 慧(4·175)

新世纪诗歌中的乡村伦理与诗学伦理(以剑男

的诗歌写作为例)

魏天无(4·182)

想象的结构:论吉狄马加的诗

李 骞(5·137)

两栖性、双声话语与个人化诗歌体式的生成(论

北岛1970年代的诗歌)

王士强(5·145)

论北岛诗歌自省主题

杜 梁(5·152)

诗歌报纸在1986年

贺嘉钰(6·148)

石灰窑:生命的淬炼场与栖息地(唐朝晖及其

《一个人的工厂》)

聂 茂(6·158)

国际文学视野

论哈金的“极简”艺术

罗玉华(1·165)

携想象以超四海(《三体》的海外传播之鉴)

付筱娜(1·174)

葛浩文的目的论与文化翻译策略

王汝蕙 张福贵(2·189)

近十年来中国当代作家在俄罗斯的传播

郑英魁(2·200)

日本主流媒体关于鲁迅的报道与传播(以世界

发行量首位的报纸为中心)

林敏洁(5·159)

贾平凹《废都》英译出版及其他

闫怡恂(5·167)

论当代文学海外译介的可能与未来(以贾平凹

《高兴》的英译本为例)

季 进 王晓伟(6·165)

“神秘”极地的本土性与世界性(迟子建小说的

海外传播与接受)

褚云侠(6·174)

《十二国记》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与文学价值探析

顾 宁 袁绣柏(6·187)

经验的光晕与小说的指纹(论陈河小说创作)

梁 豪(6·196)

写作的异乡人:以张翎为代表的海外华文作家

的书写姿态

万 芳(6·203)

聚焦新锐力量

主持人的话

韩春燕(1·180)

我选择相信南京街头哭泣的少女或量子物理

(黄孝阳论)

李 振(1·181)

问题意识、历史意识与形式意识(徐则臣论)

江 飞(1·187)

主持人的话

韩春燕(3·184)

从青春自伤到历史自救(谈李晁小说,兼及

“80后”作家青年想象的蜕变)

陈培浩(3·185)

“只有通过苦难才可能真正去爱”?(论孙频

的小说)

张 涛(3·195)

现代婚姻的危机与德性(论文珍小说的婚恋伦理)

唐诗人(3·200)

主持人的话

韩春燕(5·177)

“新世情小说”的艺术探寻(乔叶与传统)

李遇春(5·178)

生为女人(盛可以小说论)

李 振(5·187)

黄咏梅:都市生活的漫游者与勘探者

欧阳光明(5·194)

访

虚构源于作家特异的心灵

张 炜 王雪瑛(1·196)

吴义勤:关于文学评论,有许多说法其实都是伪

命题

舒晋瑜(4·196)

通向人类性的写作(对话毕飞宇)

王达敏 毕飞宇(5·202)

文学史料

开启现代文学研究现代性的大师(王瑶先生致

《社会科学战线》田敬宝先生六封信札)

焦 宝(4·191)

《当代作家评论》2017 年总目录

(1·202)

《当代作家评论》2017 年优秀论文奖获奖作者

与篇目

(1·11)

英文要目

Lily译校

封面人物

李建军(第1期)

〔俄〕伊琳娜·尼古拉耶夫娜·巴尔梅托娃(第2期)

红柯(第3期)

罗振亚(第4期)

林那北(第5期)

季 进(第6期)

封三人物

〔斯洛伐克〕马立安·高利克(第1期)

〔荷兰〕林 恪(第2期)

〔法〕 何碧玉 〔法〕安必诺(第3期)

〔加拿大〕梁丽芳(第4期)

〔澳〕张钊贻(第5期)

〔美〕孙康宜(第6期)

封底人物

郭 艳(第1期)

邵燕君(第2期)

王晴飞(第3期)

杨 早(第4期)

方 岩(第5期)

李 振(第6期)

作家

目录

鸭绿江

目录

主编

宗仁发

2019

年第

1

作家走廊

吉狄马加《火焰与词语》美国版序

〔美〕弗兰克·斯图尔特

吉狄马加与中国诗歌——《雪豹》序

〔西班牙〕碧拉尔·贡萨莱斯·埃斯帕尼亚

在北京寻找终点——徐则臣《跑步穿过

中关村》西语版书评

〔智利〕拉蒙·迪亚斯·埃特罗维奇

双雪涛小辑

预感

双雪涛

剧场

双雪涛

魔鬼的恐惧亦是我们的恐惧

李 振

金短篇

绝技

残 雪

岁枯荣

朱 辉

奇遇

孔亚雷

中篇

无调性英雄传说

徐小斌

长篇

晚年样式集

〔日〕大江健三郎

作家影记

孙频影记

塞纳河畔

洋眼看神州

卢 岚

长白山笔记

山林笔记(2011年9月-10月)

胡冬林

野人女真胡冬林

东 珠

诗人空间

【育邦小辑】

七月

育 邦

育邦创作年表

【精神肖像】

时间、经验与人的象征

马永波

精神肖像:青铜墓地和钟形罩

霍俊明

记忆

·

故事

想念大山

尧山壁

碛口归来

素 素

《作家》杂志邮发代号12-1,国外代号M751,每月1日出版,月定价20.00元,全国各地邮局(所)均可订阅。邮购汇款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6255号《作家》杂志社,邮编:130021,免收邮资。联系电话:0431-85691416,网址:www.writermagazine.cn,电子邮箱:ccwriter@263.net。

主编

陈昌平

2019

年第

1

小说

小镇球王【中篇】

卫 鸦

阿朱阿余是专业的【短篇】

季栋梁

挂号信【短篇】

刘 浪

老根的雕像【短篇】

辛 易

散文

文学之岛

素 素

落幕的铁线莲

王 开

秋雨

戚佳佳

诗歌

怀念一个人【组诗】

潘洗尘

明月及其他【组诗】

胡 弦

无名河【组诗】

季士君

菊发落【组诗】

冯 博

·

·

读克里玛,打开文学世界的另一扇窗

宋舒白

钩沉

文运蹇滞惹梦思

彭定安

理论

东方地理时空中的中国散文美学

冯 庆

国外新作速览

猜骨戏

【波兰】查尔斯·安布罗西奥

王佳琳 史国强译

《鸭绿江》杂志邮发代号8-7,每月1日出版,月定价15.00元。订阅方式:全国各地邮局订阅;本社直接订阅(免邮资),订阅电话:024-88501310,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53号《鸭绿江》编辑部,邮编:1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