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成绩的"加速剂"

2019-11-11黄婷

知识文库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能力

黄婷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延伸。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很多教师发现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学习热情虽有提高,但因为课外阅读太少,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依然较差,影响小学生的语文成绩。熟能生巧也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很多小学生不懂得如何组织语言,描写优美的词句,即便其他语文知识学的很好,但语文成绩依然不高。而多进行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明白如何写出优美词句,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笔者简单介绍了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成绩的效果,也简单阐述了如何促进小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随着我国新课改工作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越來越重视,力求全面培养学生,挖掘学生潜能,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综合型人才。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却发现,即便进行新课改,制定了全新的教学方案,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仍旧属于重难点,小学生的课文阅读量不足,而这种不足直接限制了小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课外阅读根本目的是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成绩。小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能够促使小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进而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阅读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进行多方面思考,准确看待、分析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创新问题解决的方式,从而培养语文素养,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1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1.1提升小学生的语文作文成绩

“一个多读书的人,视野必然开阔,志向必然高远,追求必然执着。”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朱永新说过的一句话。朱永新认为,多读书能够开拓一个人的眼界,能够教导人们用更开放的格局看待每一个问题。如果将这句话用在学生身上,意思是:多读课外书,能够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多读书的学生写作成绩必然不差,因为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文章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写作时,想象力开阔,思路清晰,动笔如有神。也有试验研究表明,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多数喜欢课外阅读。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在阅读散文时,学生可以学到散文优美的遣词用句手法;在阅读短文时,学生可以学到如何使用最简练、最深入人心的语言描绘一种事物,讲述一个故事;在阅读记叙文时,学生可以学到文中多种叙事手法,能够学会如何将一件平凡的小事写的优美动人。当然,课外阅读的好处不仅仅只有这一点,但课外大量阅读最明显的表现形式,便是语文作文成绩的提高。

1.2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知识、写作知识,而且可以活学活用,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必然有显著的提升。因此,在学习新课程的时候,学生会学的比其他同学更好,更快。但是,近年来,很多家长、教师因为考试的压力,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读课文、写作业、预习等方面上,对于课外阅读并不重视。而近年来,小学语文测试卷对于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够熟练的完成试卷。

1.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格

课外阅读并不是单纯的为了积累知识,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个人素养有很大影响。阅读一些正能量的文学作品,学生自身的正能量也会增加,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阅读三观不正、负能量作品,学生自身的三观会受到影响,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是不利的。但小学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生理与心理均能逐步发展,但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差异,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也会出现差异。而唯一能够弥补这个差异的方法,只有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名人传记、经典名著,进而确立今后的人生观,准确的选择未来的专业。确定日后的人生目标,阅读越多,学生越受那些积极美好的思想影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格,培养良好的品德。

2促进小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策略

2.1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直接决定了某一方面的成就,小学教学也是一样。小学生年纪较小,天性烂漫,喜爱户外活动胜过室内活动,对外界事物抱有极大的新鲜感,但对于课外阅读,大部分学生表现的比较抗拒。很多经典文学作品篇幅过长,只有单调的文字,想要阅读需要较长的时间,作品内容复杂,更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想要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首先就要明确小学生的心理活动,了解小学生的个人喜好,选择图文并茂,篇幅短,内容简单,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的课外阅读刊物。在授课结束后,可以布置一道课外题目,告诉小学生答案在课外读物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寻找答案。其次,教师与学生家长加强沟通,明确告知学生家长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对小学语文成绩的影响,消除家长对于课外阅读负面意见。促使家长主动配合教师,引导小学生阅读。

2.2加强学生间、师生间交流,拓展课外阅读

人是群居动物,小学生的分享欲是很强的,很多小学生在遇到新鲜事后都会主动分享给同学,彼此交流信息。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促进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外阅读。比如在课堂最后5-10分钟,语文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最近有没有课外阅读啊?同学们又看到了什么有趣的故事的呢?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啊!”引导小学生讲述自己阅读过的故事,加强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为了最大程度上的促进小学生主动课外阅读,加大课外阅读量,教师可以设置“最有趣课外阅读故事奖”、“课外阅读量最多奖”、“课外阅读积极奖”。每周或每月评一次奖,通过获奖的方式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促使小学生主动课外阅读,积极向教师、同学分享自己看到每一个故事。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外读物中的内容,每2节课设置一道选择题、判断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定时解答。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适当的转变一下,统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根据学生的课外阅读实际情况,编撰为电子奖状,定时发送给家长,课堂上明确表扬获奖学生,鼓励获奖学生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阅读体验,激发其他同学的获奖欲望。

2.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撰写阅读心得

想要让学生持续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关键。学生只有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才会主动进入阅读,主动从阅读中汲取养分,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等等。教师应该具有培养小学生阅读的意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阅读时间,根据文章的长短设置5-10分钟的阅读时间,在阅读结束后,向学生提问:“这个故事讲了什么?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经历了什么事情?”在小学生准确回答问题后立刻给予表扬与鼓励。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教师可以在课下布置课外阅读内容,要求小学生撰写阅读心得,严肃认真的批改小学生阅读心得,根据小学生的阅读心得,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促使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3结束语

现今我国重视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发展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质已经成为了教师们面对的难题,但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课外阅读是一个很有效的解决手段,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能够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分析、写作等能力,也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玉泉营小学)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生能力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