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2019-11-11乔建立
乔建立
【摘 要】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关键性课程,旨在增强初中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公民。如今虽然采用了新课标,但是如今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应该深入地分析和探讨这些问题。论述了以生活化教学为指导,提出了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若干策略,比如创设积极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全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等;强化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稳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29-01
前言
生活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密切联系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思想特点和生活状况等,利用《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开展教学活动,以有效地解决他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案例中的一些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生活化教学。应该结合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开展《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把社会生活的鲜活实例和教材基础知识密切结合起来,让师生在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相关内容,提升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切实增强教学效果。
一、新课标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些老师为了尽早完成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依旧采取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才会讲述相关的生活案例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如此一来,无论学者、专家。相关部门开发设计了多么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一线教师并没有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自然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不够纯熟。一些教师缺乏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无法将教材知识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相关问题和询问,不少老师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老师觉得这门课程可有可无,应付差事或敷衍了事,再者,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不少初中均未制定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学生不满教师的教学手段或方式,然而找不到恰当的反映手段与渠道。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渠道是成绩,没有动态地把握他们的学习情况,也未能第一时间完善或健全教学方法。部分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够合理,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要素,构建端正学生三观的教学氛围;所举的案例比较极端化,或因比较抽象而难以理解,没有充分地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距离学生的理解、把握能力有一定差距。
二、新课标下提升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效果的策略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有效地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应该结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首先,创设积极有效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建构主义非常重视生活情境,认为受教者决不可消极地等待知识,他们应该立足于自己的生活经验,逐步感受知识的生成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所以,教师要充分地挖掘教材,在此基础上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配以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在选取素材和情境时,要符合教材和新课标的教育导向,要贴合社会生活和实际情况。讲述“身边规则”时,教师可以摄录或截取所在地区的交通状况,让同学们观察,结合自身体验,表达对这方面的感受,逐步升华他们的其道德认知和法治意识。从他们易于忽视的社会现象中得到知识和教育,强化他们的心灵体验。
其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清楚,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把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作增强他们品德修养、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模拟各种实例,感受生活、社会和知识的有效结合。定期组织同学们讲解或辨析现实生活中关于道德和法治方面的演讲,带领他们开展社会考察或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感受各种大道理,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的良好品质。
再次,健全教学评价机制。为了更好地进行生活化教学,要改革《道德与法治》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善和健全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比如如何评价教师的具体教学质量、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与学校有力地支持生活化教学的力度等。其中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让学生定期评价教师的具体教学效果和质量,以稳步增强他们认真教学的程度,提升教学质量。在评价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时,要善于为同学们带来学习动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最后,增强教师专业素养。教师要稳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道德,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学识,虚心学习各位优秀老师的优点和长处。在自我充实、稳步丰富知识,提升教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持续地积累自身的生活阅历、学习经验与社会经验,化知识为智慧,化技能为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和信息化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持续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也应该关注本地新闻和社会时事,让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教材内容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更形象的案例分析中掌握教材的相关内容。比如通过“彭宇案”,让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探讨老人摔倒时,自己该不该扶老人起来的问题。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教师应该分析为什么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今解决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不够纯熟,部分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够合理,学校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等问题,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要素。在此技上,教师要活化生活中的各种案例,让學生把生活、社会、家庭中的各种经历和状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教材上那些枯燥无味的文字成为鲜活生动的课堂教学活动。这种教学策略可以让同学们掌握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更有利于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以培育出具有强烈的道德感、责任感、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公民。
参考文献
[1]彭娟,王强.生活化教学艺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考试周刊,2014(5):41-42.
[2]印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3]张蓉.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苑教育,2017(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