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导向的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2019-11-11田燕尹坚勤
田燕 尹坚勤
摘要:通过探究UGS协同机制规律、开展系列人才培养活动、探究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规律、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师范院校与政府、幼儿园协同培养,“三方协同”打造了应用型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该体系有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打破单一资源模式,协同创新整合性教育资源;改变局限的教学资源路径,合理配置实践性教育资源;适应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开发运用信息化教育资源。
关键词:卓越教师;教育资源配置;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9A-0007-06
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提出:为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将分类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其中,关于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强调: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该文件还指出卓培项目的推进与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的新机制,强化招生就业环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整合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2018年9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幼儿园教师。这些工作无一例外都涉及了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的问题。本文即从卓越教师培养的角度出发,探求实现幼儿园教师培养过程中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策略。
一、研究背景
截至目前,尚没有关于幼儿园教师培养过程中教育资源优化方面的直接研究资料,所以我们的学术梳理与分析主要集中在教师培养过程中教育资源优化方面,其主要观点包括对卓越教师、教育资源和教育资源配置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论述,以及当前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和途径等。
(一)卓越教师、卓越幼儿园教师内涵研究
现有的关于卓越教师、卓越幼儿园教师内涵的研究倾向于从师德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阐释。例如,卓越教师是学科中的专家,成功的教学组织者、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与支持者、教学的反思者;卓越教师是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健全的身心素质的全面性人才;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具有教育思想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和教师技能娴熟的胜任中小学教学的应用性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反思与发展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发展性人才;是具有初步的中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校本资源开发能力的创新性人才[1]。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以“卓越幼儿园教师”为题的研究论文共有28篇,时间主要集中于2015年—2018年(分别为8、5、9、6篇)。纵观这些研究文章,内容主要涉及卓越幼儿园教师关键素养、培养模式、培养策略、“三位一体”协同培养等主题。虞永平教授指出,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是学前教师教育体系的一次变革和挑战,不只会影响幼儿教师培养的质量,还会影响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计划的核心是提升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真正注重“尚师德、厚基础、强能力和重融合”,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师积聚卓越潜质。卓越幼儿园教师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改革,具有挑战性,也具有创新性[2]。陈秋珠等人基于领域特殊性理论,从实践智慧、优质教学、反思意识、仁爱之德四个方面界定卓越幼儿园教师的核心素养[3]。陈琪等人提出,要以实践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实现教程、学程多元化,注重学生参与和体验;评价方式以过程为导向;以双导师制助推幼儿园教师专业和实践成长等,构建卓越幼儿园教师实践取向的培养模式[4]。黎金凤等人则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总结了卓越幼儿园教师所具备的三种特征: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5]。也有学者提出四项基本特征:拥有卓越的学识素养、卓越的从教精神、卓越的专业基础和卓越的实践能力[6]。
(二)关于教育资源和教育资源优化的相关研究
教育资源是由教育和资源构成的合成词。按照《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育资源亦称“教育经济条件”,是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总和。人力资源包括教育者人力资源和受教育者人力资源等。物力资源是指学校中的固定资产、材料和低值易耗物品等。财力资源是指人力、物力的货币形式,包括人员消耗部分和公用消费部分。在我国的教育研究领域,对教育资源的界定基本都是以此为基础的。之后,随着资源内涵的丰富化和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资源的概念也逐漸丰富。有学者认为,教育资源指会以某种方式影响学生学习的人、财、物、事投入的总和,包括教师、家长、管理人员、课本、文具、校舍、教学时间、教育经费等,在一切教育资源中,教育经费可以看作是几乎所有其他资源必须依赖的基础性资源[7];教育资源是指社会经济资源中,输入教育过程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时间资源的总称[8]。“优化”是为了更加优秀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教育资源优化,是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空资源、制度资源等有效整合,集中有利于培养卓越的学前教育师资的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其最优的功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效能和价值的最大化。
教育资源优化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尤为必要。芦亚柯认为,为了解决教育资源结构性矛盾、教育资源共享意识淡薄、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教育资源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搭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训共建平台。第二,加强地方和学校特色的专业群建设。第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第四,加强工程实践教学的硬件环境建设。第五,加大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费投入[9]。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实训基地现有实训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政府为龙头,整合现有实训资源,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建立教育集团等合作模式,优化配置实训基地硬件资源等措施;通过人才培养、引进兼职教师、产学结合、完善职称评定标准与激励措施等方法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能力为本”,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利用教学手段、考核评价体系等优化措施,重构课程体系[10]。
关于教育资源优化的策略,研究者们主要是从实践实训资源、地方协同发展专业课程资源、“双师型”的师资资源、教学物质资源等方面思考的,且提出了整合优化资源的初步设想,这些对我们具有较好的启示:多元协同、实践创新的理念,是人才培养教育资源优化的思想基础;“政府—高校—幼儿园”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模式是教育资源优化的重要路径,有效实现了密切大学科研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开放式、国际化、信息化发展战略是教育资源优化的技术策略。高度开放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将为高校人才培养获取更为丰富、优化的教育资源。
通过上述研究梳理发现,学界对于卓越教师(包括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过程中的教育资源优化问题初步达成了一些共识,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还有几个方面尚待深化:“走向卓越”的教师教育要如何关注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与有效利用;卓越教师项目实施背景下,教育资源优化的时代特色如何体现数字化、信息化;“走向卓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带着这些思考,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师培养改革尝试。
二、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措施
2015年3月始,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组建“卓培实验班”,以叠加培养的方式和开放式的班级管理形式开展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尝试,创新合作培养模式,打造创新型的学前教育专业研究与实践基地,研制与开发国际化、生态化、本土化的园本课程与教育资源库。
(一)探究“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
“三位”分别是指地方政府、高等学校和幼儿园;“一体”是指培养合作共同体;“三位一体”是指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和共同发展”为引领,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签署“卓越教师协同培养协议”,与幼儿园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共同体”和“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责权和利益明晰“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育融通”的三方協同卓越教师培养新机制,包括按需制定培养的人才目标机制,遴选与考核机制,教学实施与管理机制,在岗发展的反馈机制等等。我们先后与南京市教育局等政府部门组建“卓越项目领导小组”,具体推进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改革进程,政府部门、幼儿园全程参与卓培实验班级学生人选的遴选、培养过程,参与制定学习评价标准,提供毕业、就业的优惠政策保障,在“按需设计,量身定制”式的目标研制和培养环境中,我们集中资源实现优秀育人,地方政府给予政策倾斜做到优秀用人,“教学科研实践共同体”提供育人的资源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体现用人的环境支撑,三方共建共享,三方汇聚合力,确保学生完成走向卓越的专业发展过程。定向培养和定位培育体现了教师人才的时代需求,也开启了开放式教师教育的新路径。
(二)确定应用型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目标
我们确定了应用型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目标。该目标包括前期目标和后期目标两个部分。前期目标是指职前培养目标,其中A指高尚的品德素养,B指广博的学识素养,N指专业特色,即“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多元化的国际视野”。AB是卓越培养目标的共性,N则是学生个体的专业个性。后期目标就是职后培养目标,即在学生上岗以后各种职后分层次“卓越教师”的培育目标,即“C+D”。其中C指扎根本土、服务城乡的专业信念,D指保教结合、勇于实践的专业能力。(见图1)
(三)优化教学团队,实施三段式的“双导师”制
学生入学后的一年半时间,实施教学与科研的双导师制,导师以教学与科研人员为主体,两类导师共同引领学生围绕“江苏传统文化追寻”“江苏当代文化发展”“陈鹤琴教育思想传承与发展”“幸福教育”等专题,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及教育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校的后两年半时间,实施院内与院外的双导师制,导师以教学科研人员为一方,以幼儿园为另一方,院内院外导师共同引导学生围绕“农村幼儿园教育资源配置”“学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现状”“学前流动儿童‘入园难问题”“幼儿园食品、药品管理及幼儿疾病防治”“0-3岁早教机构课程设置”等专题,开展实践取向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学生毕业后的第一至三年,实施园内与园外的双导师制,导师以园本为一方,以高校教学科研及教研人员为另一方,园内园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围绕“特级教师教学案例评析”“观察、档案与记录”“我的教育故事”“发展共同体——学习型组织构建”“青年优秀教师成长之路”等专题,开展反思性取向的教学与研究活动。可按照新教师的培训要求,安排年度培训与教研方案,完成五年的全员轮训的培训量。
作为第三阶段的延伸阶段,在毕业生在岗的第四至八年,学院的专任教师、科研人员和培训专家仍作为毕业生的资源库,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发展指导。另外,提供其到农村乡镇幼儿园或民办幼儿园进行挂职锻炼的机会,使其获得作为核心骨干教师所需要的多种专业能力。
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力量始终贯穿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育和培训的全过程,只是各阶段的重点不同:在学生入学初的一年半时间,以教学科研力量为主,为学生打下专业理论基础;学生在校的后两半时间,学院的教学科研力量与基地幼儿园的力量并重,并共同指向实践取向;在学生毕业后,学院作为一种促进教师反思与发展的力量,以形式多样的活动继续参与分层分类培育工作,持续作用于幼儿师资的提升。
(四)建立模块化的课程管理体系
我们全方位实施“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与地方政府、幼儿园协同制订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计模块化的学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建构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我们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构四方面的课程模块,即:高尚的品德素养模块、广博的学识素养模块、扎实的专业能力提升模块和多元的国际视野模块。每个模块围绕特定内容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未来职业需求。形成“学习—实践—反思,调整规划—再次实践—学习反思”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嵌入的课程体系。
各类课程模块实施时,我们采取融合班级、小班活动、个别指导等多种组织方式相互支持的方式,具体活动采取现场教学、小组研讨、个别辅导、微格训练、学术讲座、国际游学等多种形式,使其相互补充,实现集中优质教学资源、重点培养的目标。因活动目标、组织形式等因素的差异,各类活动实施时间段与学时长短也各不相同。例如,“名特教师教育思想系列讲座”活动目标定位是养成学生高尚的师德和坚定的职业理想信念,主要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开设,以专家讲座的方式进行,学时数为24;“学前教育综合实践课程”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专业主体精神,贯彻于大一至大三的三个学年中,以各类幼儿园现场见习形式为主,学时数为360(60学时/学期)。
參考文献:
[1]胡昂,何青青.“叠加嵌入”:地方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2):96-99.
[2]虞永平.以质量为导向的卓越幼儿园教师计划[J].当代教师教育, 2017(9):47-55.
[3]陈秋珠.卓越幼儿园教师的核心素养及培养——基于领域特殊性理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8(5):20-23.
[4]陈琪,张敏.卓越幼儿园教师实践取向的培养模式[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4):115-118.
[5]黎金凤.浅议卓越幼儿教师及其培养[J].亚太教育, 2015(28):187.
[6]张俊,顾荣芳.培养卓越幼儿教师打造学前教育专业品牌[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5(3):29-31.
[7]岳金辉,芦津华.基于公平的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中国农机化, 2012(5):173-176.
[8]李祖超.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简析[J].高等教育研究, 1997(6):37-39.
[9]芦亚柯.教育资源优化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时代教育, 2015(5):107.
[10]常云.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研究——以郑州交通职业学院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1.
[11]魏善春.论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支持系统的建构[J].高等理科教育, 2018(5):103-109.
[12]林媚珍,杨志,李文翎,滕丽.基于卓越教师视角下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广州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8(4):82-87.
责任编辑:赵赟
Abstract: Through exploring the law of UGS synergistic mechanism, carrying out a series of personnel training activities, exploring the law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normal universities, kindergartens and governments have cooperated to build a training system for practical and excellent kindergarten teachers. This system has effectively realized the optimized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has broken the single model of resources, and has collaboratively innovated and integrated educational resources. Besides, the system has changed the limited teaching resource path and appropriately allocated the practic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lso, the system adapts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t h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he information-based educational resources.
Key words: excellent teacher;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kindergarten teacher; pre-servic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