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闻心理学的视角看新闻标题中的新闻价值

2019-11-11张娴君

今传媒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闻价值新闻标题

张娴君

摘 要: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提炼,里面包含着大量的新闻信息,可实现新闻的快速传播。如何快速地通过新闻标题抓住读者的眼球,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成为当今新闻界的题中之义。本文通过以格式塔心理学中的组织原则和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对近年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文字消息和文字通讯的标题进行分析,以探索受众的心理过程和新闻传播路径。

关键词:新闻心理学;新闻标题;新闻价值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0-0118-03

新闻标题被称为新闻的“眼睛”,它是对新闻内容起到总结和概括性的语句,是内容之“窗”,在整篇新闻报道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新闻标题不仅对新闻内容起到总结的作用,更是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内容的重要手段。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注意力变成稀缺资源,许多读者有阅读标题来获悉新闻的习惯,这种现象在新闻网站和新闻客户端中最为典型。打造一则好的新闻标题,要将新闻内容的信息与新闻价值表达在新闻标题中。

新闻传播的任何活动,都伴有心理现象[1]。从事新闻工作中,传播的对象是人,要做好新闻工作,就不得不与人打交道。著名学者陈力丹认为,传受双方的共同认可,是新闻价值理念得以产生的第一个前提[2]。传播新闻不仅是传播者单方面的事情,还需要考虑到受众的需求。在创作新闻标题时,要遵循读者的心理规律,满足受众的兴趣、关心、需求才能更好地体现新闻价值。因此,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指导,将读者喜闻乐见的内容反映在标题中,快速吸引读者的眼球,可实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笔者将其获奖作品来进行分析。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在新闻标题中的应用

格式塔心理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重要学派之一,诞生于20世纪的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经过实验,提出了许多组织原则,对心理学界的影响很深。笔者将新闻标题视为一个整体,从受众对文字的视觉体验出发,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在其中的应用。

(一)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与新闻标题

在格式塔心理学中探讨了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图形就其特征而言有赖于背景,图形出现在背景之上[3]。在这其中,背景代表着一种格局,图形与背景区别越大,越容易被感知;图形与背景区别较小,越不容易被区分。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影响着人们的观察力与注意力。

将格式塔心理学图形与背景的关系这一原则运用到新闻学中,设法将人物在背景中凸显出来,展现平凡中的不平凡现象。如果在新闻标题的寥寥数字之中凸显人物与背景的差异性,便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如《中国科学报》的《为了纠正亚里士多德的错误——中国学者在一古老数学问题上获得重大突破》这一报道,标题将中国学者与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放置在一起,主标题的亚里士多德成为背景,副标题的现代中国学者是新闻人物,现代中国学者与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二者形成了区别,使中国学者这一形象得以凸显,能达到吸引读者的效果。

(二)完形趋向原则与新闻标题

知觉的组织原则是人们尽可能地把图形看作一个“完好”图形,即把不完全的图形视为完全的图形[4]。如果图形的完整性被破坏,人们的心理便会产生一种紧张感,驱驶人们形成一个新的图式去将信息进行重新整合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借助这一原理,新闻采写编人员在设置新闻标题时,如果将图形的“完好”性破坏,设置一些“不完好”的标题,这样便会刺激读者,让其对新闻内容产生好奇,激活其想要阅读新闻的心理。

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群众看病难的重要原因,而在《贵州商报》的《名医进社区 为何遭冷遇》标题中,“名医”与“遇冷”产生了不和谐,形成了一个与常理相背的“不完好”的图形,疑问句的形式产生了悬念,易激发读者猎奇心理,产生阅读的欲望。

在我国,医院是治病防病,保障人民健康的事业单位。而在《三秦都市报》报道的《请人装病免费住院,医院还给“奖励”》一文中,医院的形象与“请人装病”还给“奖励”的行为之间形成了一个 “不完好”的“图形”,会驱使读者去形成一个新的认知来理解这种现象,从而有利于让读者产生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

(三)相似原则与新闻标题

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在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相似的部分容易组成整体[4]。这就类似于联想律中的相似联想,对于性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容易产生联想,使其知觉产生一种完整性。在修辞学中,相似联系主要表现为比拟的手法。在新闻标题的写作中也可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促进读者的相似联想。

在《云南法制报》的《“法律诊所”为民除“顽疾”》一文中,这一新闻报道的标题中展现了两处比拟的修辞手法。一是将法律援助所比喻成为“法律诊所”,二是将人们遇到的法律问题比作“顽疾”,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法律服务群众的现象。通过相似联想,读者可以将群众难以解决的法律事务与“顽疾”,以及法律援助所与医院的会诊、看病等流程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加体会到由“法律診所”带来的便民性,同时也展现了基层探索社会创新治理的新举措和接近性、人情味的新闻价值。

二、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新闻标题中的应用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最具有创造性的心理学家之一。在其著作《动机与人格》中有一个很经典的理论——需求层次论。它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求的满足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人有基本的需求,所以也会偏向了解相关方面的讯息。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新闻报道符合心理需求时,读者就容易接受。新闻媒体应当满足受众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挖掘新闻素材,将人的需求体现在新闻标题中,写出的新闻才具有更高的新闻价值与传播价值。

(一)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与新闻标题

生理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它直接与人的生存相关,它所包含的需求是人的本能的表现,如果生理需求没有满足,就无法谈及其他需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位于需求层次的第一级和第二级,新闻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人们对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紧迫性,抓住关键因素,并在新闻标题中表现出来。

在《农民日报》的《草莓农残超标致癌,是真的吗?》一文的标题中,作者将“草莓”“致癌”等信息放置在标题中,草莓是人们日常中经常食用的水果,而癌症则是对人类生命安全危害极大的疾病,这样的安排可激发读者对于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紧张感,从而起到让读者进一步阅读的作用。同时在标题中还采用了疑问句的形式,对增加悬念感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这篇稿件的内容为澄清之前媒体报道的“在北京市场购买8份草莓样品均检出致癌物乙草胺超标”的事件,目的是为公众解释疑惑,维护农民的权益。

(二)归属与爱的需求与新闻标题

如果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很好地得到了满足,爱、感情和归属地需求就会产生[5]。由此可知,如果人的這一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内心也会感到痛苦。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如果在生存的环境中感受不到爱与归属,便不能发展成为正常的人类心理。

研究新闻心理学的虞达文教授在《新闻心理学》中写到:“以后不断地对受众心理进行探究,才发现,受众在选择新闻时,除了存在‘地域接近的心理外,还存在着‘感情接近和‘利益接近的心理。[6]”如果新闻报道在新闻标题中体现的情感价值与读者的情感相联系,产生情感共鸣,便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在《人民武警报社》的《生死三代情 维汉一家亲》一文的标题中,“三代”与“一家”这两个数词体现了时间之长、感情之深,传递着民族团结的正能量,和“血脉与共”的情感接近,拉近了各民族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牵动他们的感情,引起情感的共鸣。

(三)尊重需求与新闻标题

当生理、安全、爱与归属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尊重需求便会在需求中占主导位置。马斯洛把尊重需求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求得到别人的重视与尊重;另一方面是自尊的需要[4]。尊重需求是更高一层次的需求,尊重的满足建立在他人对自身的肯定之上,当尊重需求满足之时可产生一种自信的情感。在设计新闻标题时,可通过一些新闻信息,让受众获得自信、自豪等情感。

如《中国黄金报》的《国际黄金定价发出“中国声音”》一文的标题,以小见大地展现了中国崛起、国际化实力增强的主题。在当今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名中国人,看见国家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的话语权逐渐增强,内心由衷地会为祖国感到自豪,同时也为身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这样的新闻不仅满足了受众的归属心理,还满足了被尊重的心理需求。这样,便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四)自我实现需求与新闻标题

自我实现需求位于需求层次最高点。马斯洛把自我实现需求描绘成为一种想要变得越来越像人本来的样子,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欲望。在寻找新闻素材,构思新闻标题时,可以挖掘他人自我实现的相关事迹,凸显自我实现的价值,让受众产生精神鼓舞,拥有更多的积极体验,推动人们立足于自身,追寻更高的人生价值,这样的新闻便有了更高的新闻价值。

诸如,《藏族连长拉巴次仁3次人生跨越成就光荣梦想》《折翼海天,用生命为航母事业铺路》《“网红”手术笔记,折射坚守40年的工匠精神》等新闻标题,用“光荣梦想”“航母事业”“工匠精神”等词汇直接反映出了新闻人物自我实现,追求人生价值的正能量精神,受众在对自我实现这一内部动机驱使下,便乐于接受更多的积极体验,使得新闻的价值不仅只停留在感官的层面上。

三、结 语

综上,新闻心理学在新闻标题上的探索还有很多,本文只列举了一二。如果能将心理学的原理恰当地运用在新闻传播中,展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便能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新闻标题对于新闻报道的作用虽然很大,但需要警惕“标题党”现象,新闻内容必须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撰写新闻标题时要符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徐培汀,谭启泰.新闻心理学漫谈[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2.

[2]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8.

[3] (美)库尔特·考夫卡著.李维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52.

[4]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444-572.

[5]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著.许金声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2.

[6] 虞达文.新闻心理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254.

[责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新闻价值新闻标题
党媒类新闻媒体新闻标题的制作技巧研究
2018世界杯英文体育新闻标题的及物性系统分析
浅谈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新闻人要做好社会的“瞭望者”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策展新闻视角下的中美新闻APP比较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接地气”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失范与规范
试论新闻标题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