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研究

2019-11-11王砚书宋月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审计模式高校

王砚书 宋月美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廉政建设越来越重要。针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如财务收支不规范、行政管理中任期目标任务未完成、制度建设缺位、未能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等问题,从审计模式、审计制度建设以及审计制约机制三个方面分析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的原因,提出提高审计结果质量、推行干部任期轮审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有效执行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审计模式;审计制度;审计制约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9)03-0064-04

一、引言

随着党和国家形势的不断发展,党风廉政建设成为当今政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压倒性胜利,然而其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与此同时,我国高等院校的建设发展也发生着重要变化,比如,运营模式逐渐由传统的单一教学转变为教学、科研以及服务三者并重;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使得经济责任的范围逐步扩大;社会发展对高校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廉政建设情况愈加成为社会的焦点等。在此背景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愈加艰巨。为此,教育部在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同时,于2016年、2017年相继出台了《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办法》。2018年,国家审计署又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单独把“审计结果运用”作为一章进行明确和强调。高校治理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密不可分,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結果的作用可以使高校治理更加透明化、更加高效廉洁,同时也有利于高校的长期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为实现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目标,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加大对履职缺位领导干部的问责力度至关重要[1]。因此研究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以清晰的思路将审计结果运用到实处,在提升高校综合治理水平、有效防范运营风险、优化组织部门用人决策、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以及扩大审计影响等方面意义重大。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常见的结果与应用要点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第十五条针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作出规定,主要包括履行有关职责推动事业发展情况、预算执行及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重大经济决策及执行情况、重要项目投资及管理情况、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廉洁从政情况等。针对上述关于经济责任审计重要内容的规定,结合审计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得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有下列几种:

(一)财务收支方面的问题

1. 预算管理缺位。存在未纳入预算管理、未完成预算目标、未依据预算执行或超出预算目标的情况。在其他经费(含科研经费)的收支、管理情况方面,存在没有将收入纳入学校财务进行统一核算的情形,如隐瞒收入、截留收入、弄虚作假、虚列支出、私设“小金库”等行为。

2. 专项资金使用不规范。专项资金包括基建经费、学科建设经费、精品课程建设费、实践基地建设费、经济困难学生补助、奖学金等各项资金。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存在通过结余调剂使用等方式随意改变专项资金使用用途,截留、挤占、挪用的问题;考核缺乏量化指标,资金使用效益无法科学衡量。

3. 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存在固定资产以及其他资产购置审批程序不规范、重复购置、闲置浪费、资产流失或因失职造成资产重大损失等问题。

4. 其他方面。其他方面的问题包括向学生乱收费的情况;债务、债权问题不清晰或其他遗留与纠纷问题;未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法规的情况;违反有关规章制度的情况等。

(二)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

1. 违反廉洁自律规范。违反廉洁自律规范的表现包括违规报销个人日常生活开支;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违反财务管理以及资产管理规定长期占用公款、公物;违规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借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收取贿赂等。

2. 未能完成任期目标。任期目标未完成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其任期内管理业绩不佳;另一方面是单位或部门未完成既定目标或任务。

3. 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执行失误。未按规定程序进行经济决策的情况,或未取得预期效益等存在重大决策失误的情况;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行政管理混乱、无效等情况。

4. 制度建设缺失问题。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建立、不够健全或执行无效的情况。

(三)被审计高校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要点

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积极整改。具体包括:第一,在被审计院校领导班子内部公开通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落实整改要求,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清单与问题清单对应关系,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第二,根据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责任界定合理落实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第三,在被审计院校范围内公开整改结果,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第四,在完成整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问题原因,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单位综合管理水平,强化整改效果。

三、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未有效利用的原因分析

(一)审计模式不科学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普遍存在[2],“审”“用”脱节问题较为严重,这些现象对审计结果的运用产生了负面影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五条提出,对领导干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可在其离任之时进行,亦可在其任职期间进行。然而现实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并非如此。第一,大部分高校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数量占比较低,大大削减了审计结果的运用效果。第二,即使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学校组织部门下达委托书之时,往往都是领导干部被提拔或是退休之后。这种做法会产生两种不良后果:一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已经不在原岗位,审计过程中的取证工作面临很大困难;二是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提拔或退休显然不受审计结果的限制,审计结果与干部选拔、离任似乎毫无关联。第三,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占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主流的情况下,出现导致问题的责任和处理问题的义务不对等的情形。因为审计发现的问题是离任者造成的,而审计建议需要被审计单位和继任者来完成,从而造成“旧官不管整改,新官不理旧账”的尴尬局面。以上审计模式的缺陷直接造成被审计对象不重视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不利于被审计单位积极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后期的整改工作也可能无法顺利进行。

(二)审计制度有缺陷

依据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结果可以公开,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并未针对审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进行明确的要求和规定[3]。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开面临的困难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审计法并没有要求审计机关强制公布审计结果;其次,虽然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公布审计结果并严格责任追究,但并没有对公开的方式、内容、范围等作出明确的硬性规定。所以,目前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公开的法律依据不够充分,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时只是审计情况的简要公示,但其涉及内容不够明晰,公开力度尚且不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审计机制不健全

1. 配合机制不健全。审计结果运用的配合具体表现为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部门之间的配合是指与审计结果运用有关的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包括审计机关、组织部、人事部以及纪检监察部等相关部门。目前,这几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未实现常态化与制度化,审计结果不受其他部门重视、不被其他部门采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是指审计机构人员与其他相关部门人员之间的合作。一方面,审计人员单纯强调审计业务,过于机械原则,未深刻理解组织部门干部管理工作的目的,导致审计行为与审计目的“两张皮”;另一方面,其他部门对审计专业知识、审计的职能及含义等没有深入了解,也会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这些相关部门的对接。此外,配合还体现在审计过程中,比如不同的审计业务(如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計、专项审计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和协同[4],一些审计工作人员将不同的审计业务割裂开来,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或联合审计,都会影响审计结果的运用。

2. 制约机制不健全。制约机制主要是指出现严重问题的审计结果会移送纪检监察等部门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处分,但是对于一些问题不大的审计结果往往会被一带而过,不了了之。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审计结果与审计整改没有纳入到单位考核中,没有与单位奖励挂钩,没有与其最根本利益相关联,导致被审计单位对此不重视,影响审计结果的运用。此外,制约机制还表现在审计结果没有作为选拔任免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及事后审计对领导干部影响不大等方面。

四、加强高校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建议

(一)提高审计结果质量,重视审计结果运用

1. 强化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第一,审计人员应当端正审计态度,积极对待审计工作,提高自身独立性;第二,应注意审计人员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仅局限于审计专业素质,还要广泛了解并学习高校管理范畴要点,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第三,审计机关不仅要在审计人员入职时严格把控,更要注重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2. 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差异大,目前没有一套较科学、针对性较强的经济责任评价统一标准,导致经济责任评价不清晰,定位不精确。首先,除了普遍适用的经济责任指标外,还应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南,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构建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标准。其次,要将该指标体系与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有机衔接,相互补充。再次,结合高校实际发展情况不断优化调整该指标体系,确保其适用性。最后,审计机构要参考被审计领导的反馈意见对指标进行合理修正,使其更加科学,更具针对性。

3. 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审计结果质量与审计结果运用程度及其产生的综合效应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5]。首先,高校内部审计中经济责任管理应借鉴国家审计或社会审计质量控制经验,加强质量管理。一是在原来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的基础上增加审计人员交叉复核;二是充分引用现代审计方法和信息技术等手段规范审计证据的获取行为,提高证据准确性。其次,要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科学性和可理解性。一是结合重要性水平对审计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在采用定性与定量双重评价,并逐步提高定量评价的比重;二是审计报告语言要尽量通俗,避免过多运用专业术语,使得报告具有较强的可理解性。

4. 重视审计结果运用。高校领导层以及各部门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审计结果的重要性,科学认识审计所发现的问题,从思想和行动上给予高度重视并充分运用审计结果。

(二)推行干部任期轮审,审计监督关口前移

针对目前高校内普遍存在的“先离后审”现象,要想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真正成为高校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就要大力推进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在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是轮审的有效方式之一。这样一来,审计关口由领导干部离任前移至领导干部履职期间,不仅会有效避免“新官”“旧官”就审计发现问题相互推诿的情形,而且有利于破解“屡审屡犯”的审计困局,有效提高审计结果运用的时效性。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还要保证在任期内至少进行一次经济责任审计。如果工作量过大,可以考虑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在外包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要做好对受托方的监督和管理。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大有效执行力度

1. 以制度建设增强结果透明度。经济责任审计公示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有利于扩大审计影响,为广大师生参与学校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和参与渠道,引入广大师生监督,有利于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公示有利于获取审计线索,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增强审计结果透明度第一步是扩大审计结果公开范围,审计结果不应仅仅局限于领导层面的公开,更关键的是要对广大师生等基层群体进行公开,引入基层广大师生“多数人”对领导干部“少数人”的监督;审计结果公开内容应详细披露审计的过程而不是仅限于最后的评价结果;公开的方式要多样化,召开会议通报、印制审计工作简报、协同办公OA系统等都是有效的公开方式;进一步健全审计结果公开制度,以制度规范行为。

2. 以制度建设提高审计联动性。高校应尽快建立健全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国资、财务等部门的监督合力。鉴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结果落实涉及面广、关联度大,其能否顺利开展与各部门之间是否有效配合关系密切。

3. 以制度建设落实责任追究。高校必须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制度,深化领导干部责任追究。一是领导干部考核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二是单位绩效考核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该单位审计整改以及审计结果运用的落实情况;三是职务晋升、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挂钩”。

参考文献:

[1]陈晓景,张秀兰.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与反腐败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6(4):552-556.

[2]刘亚男,张文承,郝素彬.审计全覆盖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7(12):124-128.

[3]黄凤兰.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及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5):4.

[4]李延召,司艳萍.基于内部治理视角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問题探析[J].财会通讯,2017(16):121-123.

[5]陈丽,夏午宁.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内涵、现状及优化路径[J].中国内部审计,2016(11):10-14.

责任编辑:齐 园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corruptible govern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y analyzing results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non-standard financi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incomplete tenure objectives in administration, absence of system construction, failure to abide in discipline and self-disciplin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insufficient use of the results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ree aspects: audit mode, audi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audit restriction mechanism. This paper made the follow suggestions, which include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udit results, implementing the rotation system of cadre tenure, strengthen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enhancing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sults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audit pattern, audit system, audit restrict mechanism

猜你喜欢

审计模式高校
治理视角下的环境审计模式研究
我国内部审计模式导向转变及路径分析
论我国绩效审计模式
代建制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问题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