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内部审计模式导向转变及路径分析

2016-11-19金明莉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6期

金明莉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审计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审计工作要想满足于现代化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要求,就必须对审计模式进行转变,改善审计模式,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了新时期下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要求,联系实际提出了我国审计模式转变的新路径,

关键词:审计模式;转变路径;审计要求:职能分析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对于审计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的认识也不断明确,考虑到我国内部对于审计工作的巨大需求,审计工作要想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就必然要加快审计模式的转变,从监督型审计模式向增值服务型审计模式转变,才能对我国经济体制的建设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一,新时期我国内部审计的新要求

(一)风险重视新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会不断出现,随着而来的风险月越来越大,对于风险管理在新的时期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经营者必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战略风险等有着清晰明确的判断,重视风险预防工作,这就要求审计工作必须落到实处,审计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内控体系来降低风险,审计工作人员还必须要对经济组织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判断,同时要对风险管理机制是否有效和合理做出科学的评判,风险预防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风险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必须要将风险管理纳入我国新时期内部审计的工作中来,要对于组织的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帮助组织加强风险管理体系。这对于促进运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会计工作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建立新时期下的审计模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管理重视新要求

新的财政管理体制要求审计工作要做到真实可靠,审计工作管理对于财政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审计工作要求所有的会计报告要逐步实现统一化,计量记录的数据要提供真实来源,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要确保审计工作及时有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重视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的应用,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简化业务办理的流程,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计量、收集等工作进行检查,要通过建立信息化技术平台,对于会计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使业务管理更加人性化和规范化,要针对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考虑,逐渐实现管理上的透明,要对财务管理、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制定更为合理的管理体系,同时要加强管理水平,要保证会计信息质量,要对容易失误的审计工作环节要进行核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三)责任重视新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对于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明确也越来越规范化,在国有企业公司单位内部,维持企业正常运行的生产、监管、销售等方面都有着相关的责任制度,在事业单位管理中,明确了事业单位管理负责任的权利和义务,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要在领导下由单位的财务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单位负责人对于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由于我国财政体系中采用经济责任审计,因此,首先要提高对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要明确审计工作的职责和义务,减少审计工作中的失误,避免由于审计工作中出现的纰漏而导致组织经济上受到损失,同时要明确审计工作的责任范围,更要细化行政负责、财务负责等,建立和完善审计责任监督机制,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审计部门不仅有着本单位的责任,同时对社会也有着相应的责任,审计工作是保证我国财政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基础工作,是完成我国经济发展朝着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我国内部审计模式转变的路径

(一)职能定位转变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审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着审计工作进行发展和自我完善,在过去的实际工作中,审计工作已经逐渐积累了丰厚的经验,财政体系的深化改革也为新时期我国内部的审计模式转变打好了基础。对于在新时期的审计模式转变做到了充分的调查认知,也明确了审计模式转变的必要性,对于我国审计模式的转变也有着清晰的方向目标,首先,必须要完成审计工作职能定位上的转变,从前的审计工作主要是起到监督的职能要求,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这就要求审计工作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腰线增值服务型审计模式方向转变,增值服务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能够提高审计部门的决策质量,为组织提高经济收益,同时节约经济成本,还可以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组织的内部管理完善,提高内部管理的控制力度,改善经济管理模式,提高组织的经济地位,增强组织的经济实力,充分调动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了组织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增值服务型审计工作还可以保障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平稳运行,审计工作可以维持内部的经济秩序,是生产经营的成本控制力度不断加强,使审计工作更加符合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

(二)工作重心转变

首先要重视参与到组织的各项改进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对组织的生产运营机制进行全面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估工作,在改进工作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要对不合理的地方做到系统性的分析,并总结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组织开展改进工作,同时还要参与到组织风险管理工作中,通过审计工作对组织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做好风险评估,要重视组织风险评估数据收集工作、风险分析工作、风险评估工作,要结合组织自身发展的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控制方案,帮助组织降低生产运营风险,同时还要做到对组织的监督工作,要在审计工作开展时积极推广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其次,要主动开展内部审计新业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审计工作的需求也随之加大,审计工作不光要明确细分工作范围,同时还要针对新形势下开展新的业务,如信息安全审计、职业道德审计等。在逐步完善审计工作职能的同时,逐渐扩大审计工作的发挥空间,最大程度的帮助财政体系的改革,最大程度的帮助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审计模式转变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模式应逐步由基于账项和控制导向向风险导向的转变。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导向要求审计工作要根据将风险评估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环节和项目中。要明确审计程序,要重视对审计证据的收集和保存,要对组织的各个生产环节作出风险评估,同时还要根据风险评估,结合组织生产经济的特点等安排具体的审计工作环节,配置相适应的审计工作人员,最大程度的适应组织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还要注重将风险评估体制的设计和使用,要在设计中注重灵活性,才能保证在面对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的组织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时得出的数据和结论仍然是真实可靠地。

审计模式的转变符合财政改革的具体要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设,虽然国内审计工作一直发挥着维持经济秩序,保证积极发展的作用,但是随着审计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问题也会随之出现,越来越多的挑战也会摆在审计工作部门的面前,因此,审计工作必须要与其他部门协调发展,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审计工作中的不足,才能使审计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