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C-MS 法检测定大米中马拉硫磷残留

2019-11-11杨卫花姜彩仙寸宇智彭飞进

云南化工 2019年9期
关键词:丙酮正己烷标准溶液

杨卫花,姜彩仙,寸宇智*,彭飞进

(1.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云南 大理 671000;2.大理大学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3;3.云南华策检测认证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17)

粮食是人类和畜禽赖以生存、繁衍的基础,其安全性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由于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导致气候条件异常,病虫害多发,用于粮食作物上的农药使用也不断地增加,加上农药使用的不规范,导致粮食中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1,2]。另外,农药残留超标是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优势农产品常遭受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3]。因此,开发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加强粮食作物中马拉硫磷残留的检测,对正确使用农药,提高粮食的质量,有重要作用。

马拉硫磷,又名马拉松,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接触性有机磷杀虫剂,广泛用于大米病虫害的防治。可用于拌粮作防护剂使用,也可以用于空仓、器材和加工厂等的消毒[4]。马拉硫磷的有效成分为O,O-二甲基-S- (1,2-二乙氧羰基乙基)二硫代磷酸酯[5]。尽管马拉硫磷被普遍认为是低毒的杀虫剂,但它的2 个代谢产物马拉氧磷和异马拉硫磷的毒性却很高[6]。Giri 等将成年大鼠暴露于常用剂量的马拉硫磷下,发现短期内不会产生明显的迹象,但长期会对神经有毒性,可诱发神经元显著病变[7]。因此,加强大米中马拉硫磷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在2014 年8 月1 日起开始实施的GB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国家标准中,大米中马拉硫磷的检测方法 为 GB/T 5009.145、 GB/T 5009.20 和 GB/T 19649 规定的方法。其中,GB/T 5009.145 和GB/T 5009.20 中使用的检测技术为气相色谱(GC)。虽然气相色谱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性高、时间短等优势,但它对化合物的定性有一定局限性,因为使用GC 法检测时,如果在同一保留时间处出现杂峰干扰,则不能完全排除假阳性现象[8]。而气相色谱仪与质谱仪联用法(GC-MS),既具有气相、液相色谱法分离效率高、速度快的优点,又具有质谱法灵敏度高、定性能力强的特点。GB/T19649 虽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9],但提取过程中用到加速萃取仪萃取池,同时为除去一些蛋白质及脂类的干扰,先用Envi-18 柱净化,再用Envi-carb 柱和Sep-Pak Nh2 串联柱净化,操作步骤繁复,试剂消耗多。为此,本项实验拟建立一种测定大米中马拉硫磷的方法,尝试用石墨化碳黑小柱及氟罗里硅结合净化样品,快速、高效去除杂质,达到简化实验操作程序、降低设备要求和减少试剂用量的目的。另外,将用新建的GC-MS 法调查大理市市售大米中马拉硫磷的残留情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样品和试剂:随机购买的市售大米样品6个。马拉硫磷标准品(100mg/L,农业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丙酮(分析纯,科安隆博华医药化学有限公司);正己烷(分析纯,上海试四赫维化工有限公司);氮气(99.99%以上,昆明梅塞尔气体产品有限公司)、氦气(99.99%以上,昆明梅塞尔气体产品有限公司);美国色谱科(SUPELCO) 石墨化碳黑柱(容积3mL,250mg);美国色谱科(SUPELCO) 氟罗里硅柱(容积6mL,500mg)。

仪器:GCMS-QP2010Plu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带NIST 谱库(岛津公司);Rxi-5MS 色谱柱(30m×0.25mm,0.25μm);MTN-2800DW 氮吹仪;AS20500BDT 型超声波清洗仪(天津澳特赛恩斯仪器公司);M37610-33CN 型MAXI-MIX II 涡旋振荡器(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AB204-E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其它实验室常设备。

2.2 方法

2.2.1 实验原理

大米样品中马拉硫磷用丙酮和超声辅助均质提取,经石墨化碳黑小柱和氟罗里硅柱双柱结合净化,用4∶1 正己烷/丙酮(体积比,下同) 混合液洗脱,洗脱液经氮吹浓缩,4∶1 正己烷/丙酮混合液溶解定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

2.2.2 溶液配制

4∶1 正己烷/丙酮混合溶液:准确量取400 mL正己烷和10 mL 丙酮于试剂瓶中,震荡摇匀后静置备用。

马拉硫磷标准溶液:取1.0mL 的马拉硫磷标准溶液(100mg/L) 倒入10mL 容量瓶中,加入正己烷定容到刻度,摇匀,得到10 mg/L 的马拉硫磷储备液,逐级再稀释至0.05mg/L,0.1mg/L,0.2mg/L,0.5mg/L,1.0 mg/L,得马拉硫磷标准溶液。

2.2.3 样品提取及净化

将大米样品粉碎, 称取 5g(精确至0.0001g),放入50mL 具塞比色管中,加入丙酮溶液至刻度,摇匀,然后用超声波清洗仪超声30min,静置30min。移取5mL 提取液过石墨化碳黑小柱与氟罗里硅柱双柱结合(用前需用4∶1正己烷/丙酮混合溶液5mL 活化),再用4∶1 正己烷/丙酮混合溶液5mL 洗脱固相萃取小柱,收集过滤液。使用氮吹仪将滤液氮吹至近干,后准确加入1.0ml 4∶1 正己烷/丙酮溶液,涡旋摇匀,移至进样小瓶,待测。

2.2.4 仪器测定条件

GC 气相色谱条件:Rxi-5MS 气相色谱柱(30m×0.25mm,0.25μm);升温程序:初始柱温55℃(保持2 min),后以30℃/min 升至220℃(保持2 min),再以10℃/min 升至270℃(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60 ℃,不分流,流速1. 65 mL /min;进样量1 μL。进样口温度:280℃;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进样时间:1min;载气:He 气;流量控制方式:线速度控制;压力:76.2KPa;总流量:12.4mL/min;柱流量:1.30 mL/min;线速度:41.6 mL/min;吹扫流量:6.0mL/min。

MS 质谱条件:离子源温度:230℃;气相色谱/质谱接口温度:280℃;电离方式:EI 电离;电离能:70eV;溶剂延迟9 min;采集方式:Scan 全离子扫描模式;扫描质量范围:50 ~250amu;SIM 选 择 离 子 扫 描:m/z 125、127、158、173;定量离子:m/z 127。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

对浓度梯度为0.1mg/L、0.2mg/L、0.4mg/L、0.5mg/L 和1.0mg/L 的马拉硫磷标准溶液进行测定,用标样浓度(mg/L) 和峰面积(Hz*s) 建立标准曲线,作为对实际添加样品的定量定性检测。根据检测时所得的信噪比(S/N) 为3 时作为检出限。在设定的GC-MS 测定条件下,马拉硫磷标准浓度在0.1mg/L~1.0 mg/L 范围内与响应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检出限达到0.05mg/kg(表1)。

表1 GC-MS 马拉硫磷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及检出限

3.2 色谱分离图

将马拉硫磷标准溶液、大米样品及标准添加样品(1.0 mg/kg)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得到图1 至5 的色谱图。对1.0mg/L 马拉硫磷标准溶液进行Scan 全离子扫描得到图1,对图1 中19.97min的色谱峰进行NIST 谱库检索,得到图2 质谱图。由于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征性谱图,将所得的谱图与NIST 标准谱库中的质谱图进行对比,可以确定19.97min 的峰为马拉硫磷的色谱峰。

图1 马拉硫磷全扫描TIC 谱图

图2 马拉硫磷全扫描质谱图

通过图2 确定特征碎片为125、127、158、173。基于这些碎片建立SIM 选择离子扫描方法,同时确定定量离子为m/z 127。对马拉硫磷标准溶液、大米样品和标准添加大米样品进行检测分别得到图3 至5。从图4 中可见,大米样品中未检出马拉硫磷。

图3 1.0 mg/L 马拉硫磷标准样品选择离子扫描色谱图

图4 大米样品选择离子扫描色谱图

图5 标准添加样品(1.0 mg/kg) 选择离子扫描色谱图

3.3 添加回收率及精密度实验

按照上述GC-MS 条件设置以及测定步骤,对一个空白大米样品进行了添加回收实验,3 个添加浓度分别为0.1mg/kg、0.4mg/ kg 和1.0mg/kg。添加回收实验要求马拉硫磷在所添加浓度范围内,回收率应在80%~120%之间,平行性要求相对标准偏差(RSD) <10%。试验表明,此方法的回收率在91.8%~11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 <10%(n =5),满足要求,见表2。

表2 回收率和精密度检测结果表(n = 5)

3.4 市售大米样品检测

用所的建GC-MS 法对大理市市售的6 个大米品进行了马拉硫磷残留的检测,结果都没检出马拉硫磷残留。但由于样本较少,还不能得出较普遍的结论。

4 结论

本项实验改进了大米中有机磷类农药马拉硫磷的检测方法。针对大米中一些蛋白质及脂类干扰检测的情况,采用石墨化碳黑小柱及氟罗里硅双柱结合净化样品,样品净化效果良好,有利于GC-MS 的检测。所建方法的线性、回收率、检出限都达到要求。

猜你喜欢

丙酮正己烷标准溶液
正己烷在不同硅铝比HZSM-5分子筛上吸附的分子模拟研究
制药工艺尾气中丙酮的膜法回收
溶剂解析气相色谱法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含量的测定
碘标准溶液的均匀性、稳定性及不确定度研究
基于CuO/ZnO异质结纳米花的薄膜型丙酮传感器研究
正己烷-乙酸乙酯共沸物萃取精馏工艺模拟研究
氯代丙酮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环境在线监测设备检定中常见问题探讨
基于传感器的正己烷检测与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
标准溶液配制及使用中容易忽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