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

2019-11-11王静

新疆艺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芨芨草工艺品编织

□王静

新疆芨芨草

芨芨草编织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1979年发掘的罗布泊古遗址,出土文物中有一件草编篓,上编有条纹和折线波纹。新疆若羌孔雀河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芨芨草编织的草编篓,直口、鼓腹、环底、颈部编有曲折波纹和弦纹。至今,新疆依然流传着芨芨草手工编织技艺。芨芨草手工编织品在哈萨克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是哈萨克族毡房的重要组成部分。芨芨草的主茎挺直、表面光滑,既可以为毡房挡风,也可以阻挡动物的侵入,同时加强了毡房壁墙的韧性。芨芨草编织的“琼木其”还可以用来装饰房间。用芨芨草编织的草篓、装具等日用品,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2008年,新疆托里县申报的芨芨草手工编织技艺入选塔城地区第一批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充分发掘芨芨草编织工艺的价值,实现对传统芨芨草编织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的发展概况

哈萨克族利用芨芨草编织羊毛花毡

首先,在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上,新疆芨芨草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北的草原,是随处可得的材料。每年9月,雨后天晴为最佳,这时的芨芨草根较软,便于手工采集。一般选择较粗和长的芨芨草,采集的芨芨草要在河边浸泡、剥除外皮、晾干、打捆成束。芨芨草编织的另一种不可或缺的材料是羊毛,牧民们将剪下来的羊毛,撕开、洗净、晾干后捻成羊毛线,并且用天然染料染成红、黄、绿、白、黑等颜色,晾干后备用。

其次,在构思和开料上,新疆制作草编工艺品一般没有设计图纸,通常是找来善于绘画的人在白纸板或者白布上手绘花纹图案,图案一般有草纹、羊角文、云水纹、人字纹、几何图案等,体现了哈萨克族独特的草原游牧文化,织工根据图案,将被彩色羊毛缠绕的芨芨草按图案颜色进行编织。在编织的过程中,要借用与芨芨草工艺品尺寸相当的木架子和石头来固定,以使芨芨草编织的工艺品更紧实,不易变形。

最后,在编织品的种类和功能上,新疆芨芨草编织工艺品的最初的功能比较实用,主要是用来固定毡房,以起到防风沙、挡虫兽的作用。而如今随着人民生活向现代化转型,很少再住毡房,芨芨草编织的工艺品主要被当作比较有特色的产品销售、展览、或者被当作装饰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芨芨草编织工艺品在生活中使用的机会越来越少,多数工艺品已经被现代化机械生活用品取代。芨芨草的编织品种较少,也逐渐满足不了人们对于装饰品的消费多元化的选择。加之,芨芨草编织工艺品的商业化程度不高,难以维持手艺人的生活,因此老一辈手艺人,有的已经改行,有的已经因年迈无力从事这项手艺。年轻人缺乏对传统工艺保护意识,使这项民间技艺处于濒危状态。面临这些困境,新疆的芨芨草编织工艺急需更为先进的数字化的保护和传播。

二、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的数据化保护与传播的优势

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给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新定义,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种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①由这个定义,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传承价值、审美艺术价值、科学认识价值、社会和谐价值。而借用最新的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不但强化了非遗保护的价值,而且还拓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更广泛的传播。

(一)通过建立芨芨草编织技艺的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便于社会记忆的长久保存

高速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冲击着新疆芨芨草编织工艺品的市场,使其陷入濒危状态。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建设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的数据库,可以同时获取、处理、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在建立档案、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教育等方面满足编织品图案表现方式的复杂性。通过数字化,可以使记忆被整理和体系化,提高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的保护水平。同时,数字化保护有利于消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和保护的不平等的“游戏规则”。扩大各民族传统文化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②

(二)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的数字化将促进现代教育发展与研究

利用芨芨草编织色彩斑斓的花毡

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可以在虚拟的现实空间中再现其真实的历史文化信息,并且能够在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文字资料、文物图像实现链接,甚至辅以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咨询和解说,使传统的口传心授与新型的文化信息资源结合起来。同时,保护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在打造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要在坚持中华文化认同的根本前提下,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数字博物馆以数字的形式对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各方面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并通过互联网提供数字化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各种服务,这是计算机科学、传播学以及现代化博物馆学相结合的信息教育服务系统在传承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将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保护工作纳入数字博物馆建设中,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它能进一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自然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芨芨草编织技艺数据化保护与传播的策略

(一)建立芨芨草编织技艺数据资料库

传统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是摄影、录像等方法。虽然这种技术也曾发挥过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范围不断扩大,加之,音像复制时的失真、录像带的老化生霉等,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精度的图形图像技术和设备相继产生,更精确、更真实的数字化保存与存档技术也随之诞生。③芨芨草编织技艺在原生环境改变的条件下,会出现磨损、脱色和发霉等问题。传统的保存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之需。要想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手艺,需要利用先进的二维三维扫描、数字摄影、三维建模与二维图像处理等技术,实现对图案结构与纹理等信息的高精度获取与保存,其目的就是在计算机里建立相关的数字模型,为芨芨草编织工艺品的信息共享、修复、参与观赏与开发利用等提供准确的数字化素材。由于哈萨克芨芨草编织品是立体的造型,数字化工作需要你在三维空间中进行,主要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基于多角度照片获数据两种方式。数据库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把哈萨克芨芨草编织技艺的文字、图像、视频、3D立体模型以数字的形式储存,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科学管理与检索功能,具备发布信息和访问信息的功能,为用户提供快速检索、调取研究的服务。

(二)建立虚拟的芨芨草编织技艺博物馆

在信息技术得到空前发展的今天,博物馆的数据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基于已有的数字化博物馆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有关哈萨克芨芨草编织技艺的各种信息,包括图像、影像、声音、文字等信息综合起来,使观众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有关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地历史和文化信息,及其精密的制作过程。④对于观众感兴趣的藏品,利用逼真的、数字化藏品三维模型进行多角度细致观察。此外还可以开发芨芨草编织技艺虚拟的修复、复原、及演变模拟技术,把一些磨损、褪色的芨芨草编织技艺品通过数字化复原成最初制作完成时的辉煌成果。并借助声音驱动技术进行数字化芨芨草编织技艺故事演播,实现更为形象的虚拟仿真,使芨芨草编织技艺的数字化传播中熠熠生辉。

芨芨草编织的花毡

(三)建立数字化的芨芨草编织技艺传习所

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传承人或群体培养是保护这一传统工艺的核心。传统的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口传心授。而数字化的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传习所,除了使用数字化的文字、图像方式,还可以将口述、身传、心授等利用三维动画、虚拟影像数字化技术加以呈现。比如说对芨芨草编织图案的对称和和谐的审美呈现,可以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实现芨芨草编织技艺虚拟再现,制作技艺可视化。从而使传承的精髓生动、立体,更有利于学习者领悟和操作。

(四)利用互联网+进行哈萨克芨芨草编织技艺市场开发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应该在确保文化遗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进入市场,并通过切实可行的市场运作,完成对其保护及其潜能的开发,实现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互联网作为当今世界的新媒介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引擎,正渗透在各个行业。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更是取得极大成果,芨芨草的编织的传统工艺应抓住这些契机,利用互联网的数字化技术建立文化旅游博物馆。⑤利用微信、微博、扣扣、抖音等交流和传播平台,积极广泛地促进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多维度的传播和动态展示。同时通过搭建APP平台,让更多对哈萨克芨芨草编织技艺感兴趣的人更快捷地获取信息。例如芨芨草编织技艺数字化保护和传播平台可以包含以下三个系统:芨芨草编织技艺数字化保护平台数据库系统、芨芨草编织技艺传播和制作系统、芨芨草编织技艺在线购买渠道。除此之外,借助淘宝,京东,唯品会等电商渠道进行品牌打造和开拓市场空间。并且要结合市场调研,开发出更符合当代消费者审美趣味的新的芨芨草编织工艺品,积极结合流行元素来开发更多的图案元素,例如一些年轻人喜欢的卡通人物。设计不同的工艺品编织种类,像手工编织包、帽子、挂饰、鞋垫、鞋子等。使其既具备现代工艺的特征,又不丧失哈萨克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以使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已经具有的历史所积累的文化价值与市场需求所预见的经济价值得以在向内沉淀和向外扩张中互相支持。

新疆芨芨草编织技艺源远流长,是草原文化遗产的活化石,被称为指尖上的非遗。一件完整的芨芨草编织品的完成不仅要依托精密繁杂的纯手工编织,还有富含寓意的图案设计,在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上也别具风格,体现出我国民间技艺的匠人精神。芨芨草编织技艺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富有草原文化的特色,展现了新疆人民生存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智慧,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传统的芨芨草编织技艺的市场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其传承也受到了现实条件的限制,为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民间技艺,芨芨草编织技艺已经被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本篇论文通过探讨芨芨草编织技艺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可能与措施希望能为挽救芨芨草编织技艺尽一点微薄之力。

注释:

①②彭冬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以剪纸艺术为例》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2和82页。

③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④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前沿》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29页。

⑤转引自欧阳友权、吴钊:《“互联网+”与中国文化产业》,《求索》2016年4月第2期,第13页。

猜你喜欢

芨芨草工艺品编织
体验编织的乐趣
竹子和芨芨草
一针一线编织爱
帛锦时韵*
10种除草剂及组合对芨芨草的防效评价
广西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
社会版(五)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甘肃省甘谷县第三中学芨芨草文学社作品小辑
快乐是用来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