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疆十二木卡姆的传承策略

2019-11-11付会会

新疆艺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木卡姆文化遗产新疆

□ 付会会

世界非遗项目新疆十二木卡姆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朱凯莉摄

新疆十二木卡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新疆的古典音乐,被誉为“丝路明珠”,随着时代发展,如今十二木卡姆艺术也面临传承危机。本文将分析十二木卡姆的形成与发展,并就其传承提出几点建议,以帮助新疆十二木卡姆得到更好地保护与发展,在新时期焕发新魅力。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作为歌舞之乡,音乐文化十分丰富。新疆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是流传于新疆的“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等的总称,特别是“十二木卡姆”,它是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广泛流传于新疆各地。它是东、西方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记录了不同民族之间乐舞文化传播、交融的历史。被人们赞誉为“华夏瑰宝”、“丝路明珠”,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无价瑰宝。

十二木卡姆包含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其用独特形式表现出普通民众的生活习俗、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这种民间集体艺术富有地方特色表演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很强的艺术感染性。

2005年11月新疆十二木卡姆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行列。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2009年10月2日,改名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并重新发证。但随着时代发展,十二木卡姆的传承也面临着危机,如何保护好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思考。

一、十二木卡姆的传承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娱乐方式的不断出新,加之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传统音乐文化生态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保护并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十二木卡姆的形成与发展本身就是新疆各民族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新疆十二木卡姆的唱词涉及的题材十分广泛,内容相当丰富,包含着先知哲学、民间故事、传说与哲人箴言等,在汇集了大量知识,融合了音乐、诗歌、哲学、舞蹈、歌曲、戏剧、习俗、绘画、雕塑等各种文化形式之后,十二木卡姆已经演变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文化;观众在观赏十二木卡姆的过程中,也在接受十二木卡姆文化的浸润。大家通过观看、学习与模仿,可以掌握十二木卡姆的一些表现规范,了解十二木卡姆传播的价值理念等,进而在精神世界中受到积极影响。

新疆鄯善县民间木卡姆艺人在杏花树下欢唱 金炜摄

十二木卡姆的内容反映着新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借助艺术的方式,宣传人民对生活的认识、感悟,对理想生活与爱情的追求,并赞颂新时代的幸福生活。这些历史文化内涵,是十二木卡姆艺术中的核心元素,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这些元素对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着积极而重要价值。

十二木卡姆表演属于集体参与的艺术,它可以为生活增添色彩、注入活力,特别是为社区提供一种活动形式。在表演现场,热情的歌舞烘托出热闹的气氛,每个人都可以在音乐与舞蹈的环境中感触群体共有的文化氛围,积极参与更好地融入集体之中,有助于群体之间的沟通与团结,进而提高凝聚力,培养更高层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共创和谐生活。我们需要把握住十二木卡姆中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加强创新与宣传,创作出更多既保留其原始特色又适应时代发展的作品,发挥其在促进团结、调剂生活和文化产业开发中的积极价值。

我们需要把握十二木卡姆中充沛的历史文化元素,加强宣传与创新,推出更多的、更加适应时代潮流的相关文化作品,做好其传承和保护工作,发挥其在促进团结、调剂生活和文化产业开发等积极价值。

二、十二木卡姆的传承现状

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木卡姆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十二木卡姆篇幅庞大,演出长度较长,与日益加快的现代生活节奏存在矛盾,除了专业艺术团体在剧场中的演出和少数人偶尔的欣赏活动外,日常生活中已很少能见到完整演出。在新疆,过去每逢节日庆典,人们几乎都会请民间艺人表演木卡姆和其他民族民间音乐,而当现代流行音乐进入新疆后,传统音乐正逐步被流行音乐取代,大众中能演唱木卡姆歌曲、表演木卡姆舞蹈的人数日益减少。

同时,对十二木卡姆而言,保护经费短缺也是一大问题。以前的录音、录像资料由于保存手段落后,目前急需将早期录音、录像资料转换成数字化载体,以利于多种方式的异地储存,但由于工程浩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有限,这项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长期以来,十二木卡姆的传承采取的是师徒相传,口传心授的方式,这种传承形式在岁月风尘的荡涤下极易消散。加之十二木卡姆体系太庞大,词意深奥,曲牌绵长,完整死记硬背下来非常困难。到解放前夕,十二木卡姆已濒临灭绝。为了抢救这濒于失传的音乐瑰宝,1950年,文化部派出万桐书、刘炽等音乐家组成“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开始了艰辛的挖掘、整理工作。音乐家们找到十二木卡姆能够为完整演唱者、著名老艺人吐尔迪阿洪,用一台老式钢丝录音机录下了十二木卡姆的全部内容,用了将近6年时间,才将曲谱、歌词整理完毕。经过整理和编辑,1960年,正式出版了《十二木卡姆》,包括古典叙诵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曲、即兴乐曲340余首。

新时期,新疆政府继续加大对十二木卡姆的拯救力度。上世纪八十年代相继成立了自治区木卡姆研究室、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同时出版了《普通民众十二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等书籍和光盘。1996年在新疆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多方专家论证,确定在新疆艺术学院普通本科开设木卡姆表演艺术专业方向,木卡姆表演艺术班正式诞生,十二木卡姆正式进入自治区高等艺术学府,从而开创了专业的学校教育传承方式和体系,2000年新疆师范大学开办了木卡姆艺术研究生班,以培养高素质传承人。

新疆木卡姆艺术研究专家周吉苦心研究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及新疆各民族传统音乐,2003年起,他积极投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工作,为维吾尔木卡姆申报“代表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怀着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抢救、发扬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大型音舞诗画剧《木卡姆印象》剧照 王菲 摄

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新疆木卡姆节目《传承》表演现场

保护和传承十二木卡姆这个如此庞大且复杂的大型套曲需要开展一系列艰难、繁杂的工作。政府也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抢救和保护。新疆已建立起自治区、地(州、市)、县(区、市)、传承单位和传承人四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网络,使新疆十二木卡姆艺术等一大批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得到有效保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已在吐鲁番鄯善县鲁克沁设置了“吐鲁番木卡姆”传承中心;在喀什莎车县设置了“十二木卡姆”传承中心;在阿克苏阿瓦提县文化馆设置了“刀郎木卡姆”文化传承中心。2010年7月28日,自治区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条例》,它是我国首例专就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行省级地方单项立法。

三、十二木卡姆的传承策略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枢,多元文化在此交织交融,并存发展。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深化,新疆文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需要把握住时代机遇,使新疆十二木卡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魅力。目前从政府到民间都已经落实具体措施保护十二木卡姆,笔者将就十二木卡姆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新十二木卡姆表演形式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实践中必须要遵循的重要依据和原则就是原创性和完整性,对于非遗文化的开发要采取谨慎的态度,避免对传统文化的任意篡改,对于文化遗产,保留它们的原貌是基本的做法。要尊重历史,采取科学的方法使遗产项目真实、完整地传承下去,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观众,让人们知道非遗文化的历史原貌。

当然,在保护文化遗产原创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文化要开发,要发展,要面对新的社会现实。以今天的生产方式为基础,对历史的文化进行合理的诠释对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十分必要。国务院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指导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在传承非遗时应注意其与现实环境的交融与互动,将历史融入现实,合理把握遗产原创性与现实文化语境,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提升、弘扬与发展。

“传承是一个有机的生命链,是一个民族的艺术及文化得以存在、延续与发展的必要机制。正是一代代传承者不断注入自己新的认识和新的创造,才可能使一个民族的艺术真正存活在当代人的生活之中。”①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只有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迁才不会被湮没在历史的滚滚烟尘之中,“十二木卡姆”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并延续至今,这不得不归功于其传承者根据外界环境的变迁而做出的自我调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根本,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要面向世界,走向未来,就要在原有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吸取新的技法与表现方式,用新的艺术观念去演绎传统的内容,通过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本土与外来相互融合以寻求发展机遇。

哈密民间艺人用十二木卡姆的表演方式演唱《北京的金山上》

新疆木卡姆艺术团表演《木卡姆的春天》车生乐 摄

2011年作曲家杨立青先生应文化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邀约,创作了一部三管编制单乐章管弦乐作品:大提琴协奏曲《木卡姆印象》,2012年6月7日首演于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新疆十二木卡姆交响音乐会上。“这部作品以新疆十二木卡姆音乐为素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音乐语言多元化,细腻的大提琴独奏与张弛有度的乐队相得益彰。”②杨立青先生采用了西方作曲技术及思维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展现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既保留了木卡姆音乐的独特魅力,又赋予其新的特征。通过西方交响音乐对新疆木卡姆音乐进行了一种新的诠释,为十二木卡姆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与示范。

2018年5月31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首届“上海·中国音乐文化非遗日——江南传统音乐及世界传统音乐非遗经典传承展演”活动在上海举行,展演包含青浦田歌、崇明山歌、苏州弹词及江南丝竹等江南传统音乐和来自阿根廷、加纳、日本、韩国、蒙古等国的世界非遗经典。该活动旨在加强对江南音乐的保护研究和中国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传播,并促进中国与世界非遗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合作。③此类音乐文化交流活动对于十二木卡姆的传承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十二木卡姆音乐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在传承中也应多于其他民族的音乐交流对话,我们应承认民族之间音乐文化有着交流和融合的客观性,十二木卡姆可以借鉴其他民族优秀传统的音乐文化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马克思说过人们对自己历史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④传统音乐为应对或适应新的土壤、环境,发生变异不可避免,毫无疑问,传统既要保存,更要发展。保存前提是发展才是目的,对十二木卡姆而言,应处理好民族民间音乐传承、转型与创新间的相互关系,使其最终达到一种良性的保护、传承与合理的发展。

(二)打造十二木卡姆文化旅游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音乐备受投资者与观众的青睐。各旅游景点不断推出根据传统音乐创作的精彩节目,旨在吸引大批旅游观光者,为旅游业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间接扩大了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融合是实现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和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倾力打造特色知名旅游品牌,将会为一个地区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依托浓厚的文化底蕴、特色、风俗、民情,进一步拓展文化旅游的市场空间,将会帮助非遗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的特质资源,也是它的精神动力与支撑,想要开展文化旅游,做好文化旅游发展的区域特色布局规划,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培育品牌知名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云南省突出民族文化和“古滇文化”特色,展现云南的多元化和地域特点,成为我国旅游大省,使文化旅游产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各地都在围绕“特色”二字大做文章,如区位特色、文化特色、人文特色、饮食特色、民族特色等,大力推介自己独具个性的文化旅游特色产品。新疆也应打造专属自己的文化旅游特色项目,在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向游客宣传新疆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

云南丽江旅游的重要文化品牌——“纳西古乐”可为十二木卡姆的传承提供经验。云南丽江的纳西族民间流传着被称为“音乐活化石”的源自唐朝的纳西古乐被发现后引起世界音乐界的关注,众多学者赴丽江实地考察,整理曲谱,组建乐队,并从理论上对纳西古乐进行研究分析。近年经过有关部门的开发完善,如今,在云南丽江古城里,名为“大研纳西古乐会”的演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⑤

以莎车县为例,莎车属于新疆南部欠发达地区,区位、交通、资源、生态等基础条件较差,阻碍了人员、物流、资金的集散,也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但莎车是全国规模最大、独一无二的“中国十二木卡姆故乡”,这座神奇古老富饶现代的沃土,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应大力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十二木卡姆”这张含金量极高的历史文化名片。

民间十二木卡姆演唱 金炜 摄

目前,莎车县在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援助下,建造了木卡姆休闲园、木卡姆影剧院、木卡姆文化传承中心、木卡姆故乡园、木卡姆广场、木卡姆风情园等系列建筑,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莎车县还可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来做品牌宣传,进行旅游开发,打造“ 十二木卡姆故乡”文化艺术旅游品牌,吸引国内外游客。将旅游产业和宣传营销相结合,向世人充分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的文化艺术魅力,在帮助当地民众脱贫致富的同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旅游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推进开发和促进非遗保护的功能。旅游业将历史文化遗产展示给游客,提高了文化遗产的知名度与社会地位,易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吸引游客到景区旅游,亲自到现场深入了解十二木卡姆,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还有利于十二木卡姆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同时它也能增强地方旅游业的吸引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更多获得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二者有机结合,可以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兴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实现共赢。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手段

十二木卡姆中强烈的民族特色构成了很强的吸引力,在这一过程中,阐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不仅有利于为观众提供介入点,还可以形成很好的宣传效应。媒体是在传播过程中承载信息的物质实体,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⑥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网络来宣传、阐述十二木卡姆历史文化价值,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这样才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个优秀的普通民众创造的古典音乐。音乐是没有语言隔阂的特殊艺术。我们应让全世界都知道它、听到它的声音。

2017年9月15日,由中央网信办和文化部联合主办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正式启动,旨在“积极探索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主动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在全社会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⑦在过去我们曾通过制作纪录片、电视广播宣传、杂志和报纸等传统媒体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保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以多元化、丰富化、生动化的手段与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宣传。2018年5月8日在中国企业智能营销创新峰会上,百度启动了“百度文化遗产守护者计划——百度匠心中国行”行动,意在通过互联网技术与产品,用商业营销的思路,为传统非遗的传播探索一条新路。利用最新技术和传播手段,让传统文化在商业社会中找到新的位置,将促进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⑧通过新媒体的宣传,借助技术与平台力量来推广非遗文化,或能让传统艺术重新焕发生命力。

非遗保护任重道远,离不开公众的参与。调动公众的积极性,离不开媒体的支持。新媒体对普及非遗知识、培养保护意识,报道典型案例,提供发展建议,均有着诸多优势,媒介传播条件的升级为非遗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影响。在新媒体时代,新疆的非遗保护工作者应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新媒体技能,利用互联网短视频、直播等手段使更多公众走近、了解并自发地加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使十二木卡姆走向更广阔的舞台,通过宣传和展示十二木卡姆独特的文化魅力,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记忆继续传承下去。

(四)开展学术研讨活动

关于民族艺术的学术研究是传播民族艺术必不可少的驱动力,只有深入地研究才能为教学活动及其传承提供理论依据、把握前进的方向。通过组织相关学者参与学术研讨,可以科学化、系统化地对十二木卡姆进行研究。多组织开展学术研究对新疆十二木卡姆乃至世界各国木卡姆的研究必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也会增强国内外学者全面合作、加强多方面交流,提高十二木卡姆研究水平,并以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最新学术成果为指导,进一步促进十二木卡姆的保护与传承。

2006年9月25日至29日,“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9个国家的75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由于申遗的成功,中国学者首次参加了国际传统音乐学会木卡姆学科组举办的木卡姆研讨会。会议中的32篇论文围绕着木卡姆历史和现状、木卡姆在不同国家及地区的表现形式、木卡姆在21世纪的保护与传播等议题进行讨论。⑨学术活动为中外学者搭建了直接接触、互相了解和探讨交流的平台,通过研讨,加强理论研究,对于拯救、保护、传承、弘扬十二木卡姆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优秀”二字极为重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打造高质量的文化精品是新疆文化艺术事业的使命。通过挖掘十二木卡姆内涵与价值,运用现代的文化遗产的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将促进新疆十二木卡姆健康良性地传承与发展。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也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我们应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注释:

①(美)格尔茨著、韩莉译:《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22页。

②杨静:《寄情山水托意于乐——杨立青大提琴协奏曲《〈木卡姆印象〉评析》,《人民音乐》,2013(04),第14-16页。

3、中国音乐教育网https://www.csmes。org/html/Edu-News/Prov-News/2018/0602/112814.html。

④(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0页。

⑤赵尔奎、杨朔编:《文化资源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16页。

⑥[美]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陈亮等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44页。

⑦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17/c_1121816320.htm。

⑧人民网 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8/0510/c1013-29975876.html。

⑨周吉:《木卡姆研究的新开端——“第六届木卡姆国际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人民音乐》,2007(02),第66-67页。

猜你喜欢

木卡姆文化遗产新疆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传统音乐类】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与文化遗产相遇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从乐律学特征谈维吾尔木卡姆的文化属性
新疆多怪
木卡姆:琴弦上的家园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