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曲子剧七十年

2019-11-11周建国

新疆艺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昌吉州剧种曲子

□ 周建国

新疆曲子社团的小演员们在传神表演

新疆曲子剧是新疆唯一用汉语演出的地方剧种。在我国灿若群星的地方戏曲中,虽然它只能算是“小字辈”,但它独特的韵味、勃勃生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伴随它一路走来的新疆人来说,它坎坷的成长道路,化茧成蝶的华丽蜕变,不能不让人一叹三叠,感慨良多。

一、夭折的“专业梦”

新疆曲子下乡演出

新疆民间所称的“小曲子”,实际上有曲艺、戏曲两种演出形式。曲艺的形式主要是一人自弹自唱、一人唱他人伴奏和分角色演唱,男走八字、女走十字这三种形式。戏曲的形式就是各扮角色、粉墨登场。这种“小曲子”最初是由西北地区的移民、艺人带到新疆来的。乾隆四十年(1775)皇帝曾对伊犁将军下旨“倘有开设酒肆唱戏等事,一经发觉,定将该将军大臣一并治罪。”(《清实录·新疆资料辑录》第七册)。至清同治二年(1863),民勤县红柳园小曲子艺人陈友生办家庭戏班容优堂,“游艺口外(今新疆),凡历三年乃归①”。这时的曲目、剧目的共同特点就是比较短小。它们都是各地民间艺人根据本地民歌小调编创出来的,相对秦腔这类大戏剧种,都叫“曲子”。所以,民勤人在新疆唱民勤曲子,敦煌人在新疆唱敦煌曲子,还有陕西曲子、华亭曲子、兰州鼓子等等。新疆曲子剧是包容了西北地区多种曲子的一个剧种。由于它本身就是小剧种,而且是经由陕甘艺人来新疆巡回演出、并主要由移民继承下来的,所以,虽然它进入新疆只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但组成比较固定的专业班社,产生较大影响,还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迪化(乌鲁木齐)元新戏园舞台上。在奇台,还上演过曲子剧和秦腔的对台戏,甚至有的秦腔演员也改学曲子剧。当时被观众称为“要命娃”、后来被文化部定为国家级传承人的侯毓敏形容那时的曲子班社的全部家当是“一把大刀两杆枪”“一头骆驼两个筐”,班社人员是“七紧八慢九消停”九个人就能歇着了。可见,当时曲子班社多么简陋,演员、乐队人员屈指可数,没有导演、创作员,只靠几个传统小戏吃饭,竞争力、生存力很弱。1939年“华侨班”从苏联海参崴入境伊宁,定居迪化,这个行当齐全、服装正规、布景新颖的剧团可称是新疆第一个专业京剧班社。秦腔传入新疆时间更早,1939年,城隍庙就挂出了新中舞台的演出广告,继而在于右任撮合下,陕甘名角纷至沓来,成本大戏轮番上演。与这些大戏剧种相比,新疆曲子剧相形见绌。侯毓敏他们虽然从京剧、秦腔中可以学些皮毛,但要提高到大戏水平谈何容易。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抗战胜利后,随着国民党军队进驻新疆,所属京、秦剧团也随之而来,这些剧团或专业,或业余,但都有军队背景,都有雄厚实力,单是在《新疆日报》登载演出广告的迪化京剧班社就有9个,6个属于军队。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曲子剧的生存空间十分有限。所以到1946年,迪化的曲子班社就不复存在了。1949年侯毓敏回奇台办起了主演曲子的民生剧团,也只坚持了两年,这一点希望之光便彻底熄灭了。

专业剧团消失了,但是小曲子从传入新疆就在北疆、东疆农村扎下了根。因为移民多是垦荒种地,而小曲子就是他们消解乡愁的主要娱乐形式。几个吹拉弹唱的好手组成个班社,休闲时候就聚在一起热闹一番,乏消了,也聚拢了人气,逢到红白喜事、商家开业,都能拉出去登台助兴。所以在1966年“文革”之前,农村自乐班星罗棋布,既有弹唱,也有粉墨登场的曲子戏。所演剧目,内容多是弘扬爱国敬业、忠孝节义、勤劳仁爱,批判嫌贫爱富、好吃懒做、背信弃义等丑恶思想的,在娱乐中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昌吉州党委和政府看到了小曲子顺应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向自治区文化厅提出了成立“新疆小曲子剧团”的请求。1959年4月9日,自治区文化厅批复同意在昌吉州成立“新疆曲子剧团”,剧种也被称为“新疆曲子剧”。这在新疆曲子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被政府承认为一个剧种,破天荒地有了国营专业剧团——这一切,都是新疆文化部门落实“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同时,这其中也包含着对新疆曲子剧的殷殷期望——希望它在多种曲子基础上融合、成长为一个可以代表新疆的响当当的地方剧种,在多民族戏曲的百花苑中绽放独特的风采。剧团也没有辜负大家期待,他们贯彻“以挖掘、整理传统曲子剧艺术为主,以教学为主,以实验演出为主”的方针,收集、整理了一批曲子剧音乐和剧目,请曲子剧老艺人马秀贞、魏桂红、侯毓敏等来团指导排练,开办了曲子剧学员班,招收了23名学员,边学习,边排练,边演出。1962年在乌鲁木齐人民剧场、民主剧场汇报演出了大戏《渔蚌缘》、小戏《张琏卖布》《李彦贵卖水》等,受到群众热情赞扬。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员1965年毕业时剧团已经改制为昌吉州文工团的曲子队,到1966年,曲子队却解散了,学员也全部改行。原因是我国从1959年开始经历三年困难时期,1962年开始有所好转,但经济状况仍不乐观,当时全区有国营艺术表演团体69个,乌鲁木齐就有28个。国家无力扶持这么多文艺团体。所以1962年3月9日,文化厅提出精简艺术表演团体的目标②,1965年再次提出调整、精简③。昌吉州新疆曲子剧团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被解散的。

二、曲子剧的“绝唱”

曲子剧团演出之余,主创人员深入群众之中调研走访

新疆曲子剧唯一的剧团解散了,对于这个剧种无疑是“灭顶之灾”。但是这个剧种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就像是长在田野上的红柳,曲子剧长在百姓的心坎上,和百姓生活已经融为一体,农村草台子、庭院里从来不缺少曲子剧的“拥趸”。即使在“文革”中,乐器被砸了,服装被烧了,演员被戴上“高帽子”游街,郭天禄仍偷偷留下了他心爱的三弦子,谢伯钧仍偷偷从陈太年那里学了四五十首曲目,山沟沟里、烧着炭火的土房里仍然飘出《割韭菜》的旋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文艺的春风立时吹到了遥远的边陲,被禁十年的小曲子一夜之间唱遍穷乡僻壤,曲子班社雨后春笋一般遍布天山北坡的农村。以曲子世家和传承人为核心的班社,带动了这一波的曲子热潮。巴里坤县的陈建生家,呼图壁县的张世勇家、岳恒德家、王曰发家,乌鲁木齐的谢伯钧、张修文,哈密的孙家义、姚辉,奇台的侯毓敏,木垒的郭天禄,米泉的韩生元等,都堪称曲子剧复兴的带头人。曲子剧以它质朴的语言,亲切的乡音,活泼的表演,成为农村百姓首选的文化娱乐。

呼图壁县委、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群众的这种文化需求,看到了曲子剧的巨大生命力,于1980年5月12日成立新疆曲子文工队,招收学员,边培训,边排演,并向自治区文化厅呈上解决呼图壁县曲子剧团编制的报告。1980年8月20日,自治区文化厅的新文字(80)127号文中,认为“新疆曲子是流传在北疆昌吉地区的独有剧种,长期以来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为了扶持和发展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适应广大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同意昌吉州文化局的意见,由你县组建曲子剧团;人员不超过40名,其编制和所需招收学生指标,均请从州、县调剂解决。从1981年起列入自治区文化事业财务计划。④”可见,自治区文化厅看到新疆曲子剧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没有忘记打造“新疆地方剧种”的初衷。虽然曲子剧团在“文革”前解散了,但是呼图壁县有这样的积极性,文化厅还是坚定支持,并列入了年度财政计划。

呼图壁新疆曲子剧团成立以后,为继承优秀文化遗产,搜集坐唱曲目120个,各种曲牌、曲调约150首。同时排演了传统剧目和创作剧目《心事》《田头风波》《辣姐儿》,深入北疆各地特别是昌吉州各县乡、农村为群众演出。1989年排演了大型原创曲子剧《远村》(编导牟成莳),当年参加自治区第二届艺术节演出,荣获演出二等奖、创作奖。这是新疆曲子剧的第一部大型原创剧目,也是这个剧团第一次在首府舞台亮相,专家和观众都大为赞赏。人们从这个剧目的演出,看到了年轻演员的奋进、拼搏,也看到了这个剧种冉冉升起的希望。

在编辑《中国戏曲志·新疆卷》过程中,新疆艺术研究所已把新疆曲子剧列为地方本土剧种,也感到作为一个新兴剧种,有些方向性问题亟待明确。因此,1990年6月12日至15日,在剧团成立十周年之际,新疆艺术研究所与昌吉州文化局、呼图壁县文体局、《新疆艺术》杂志社在呼图壁县召开了“新疆曲子剧艺术研讨会”自治区和昌吉州多名戏剧方面专家和曲子剧团人员参加了会议,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首先,是对新疆曲子剧存在的意义有了明确认识。新疆曲子剧是新疆汉语唯一地方剧种,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力证明了在文化一体多元的新疆,汉文化源远流长,独树一帜,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所以,从事这项工作不仅是文化娱乐,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新疆曲子剧的剧目、音乐唱腔与西北地区的剧种、曲种有着直接渊源关系,这是肯定的。新疆曲子剧要想成为一个独立的、特色鲜明的剧种,必须自觉地立足新疆现实生活和新疆多民族文化的土壤,发掘、发扬、形成自己的鲜明个性。这种鲜明个性体现在:第一,唱腔、音乐,这是一个剧种的主要标志。传入新疆各地区的曲子,我们都把它们叫做“新疆曲子”。新疆曲子的新疆的元素还有待增强。已有的曲牌、曲调固然要传承,但是“十曲九不同,同了没人听”。新疆的弹家子是可以弹出新疆人的个性的,不必完全因循守旧。同时,还可以大胆吸收、融合新疆各民族的民歌小调、流行音乐,丰富新疆曲子的表现手段。这些元素积累多了,也可以形成固定“曲牌”,剧种个性便会逐渐凸显出来。第二是语言,这也是剧种的一个主要标志。过去,新疆曲子剧的道白受秦腔影响,都说陕西话,这是不妥的。新疆的汉、回族在长期生活中,发音、腔调、俚语,已经远离了母语,形成了“新疆土话”,舞台上应当说新疆土话。语言专家说,这种语言在北疆就是兰银官话北疆片的代表——吉木萨尔发音腔调。只是应当使之舞台化、艺术化。第三是表演。新疆曲子剧过去一直是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三小戏”,演员缺少戏曲基本功训练。今后应该加强训练,功夫用在舞台表演中。但不能“程式化”,要灵活运用程式,向“程式加载歌载舞”方向发展。要树立大戏剧种的雄心,全面提高表演水平。第四,新疆曲子剧的“根”在基层,在农村。它的剧目应以现实的农村题材为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时代。这是新疆曲子剧的“生命之源”,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走向全国的新疆曲子现代小戏《相亲家》

研讨会确定的这些共识,对于新疆曲子剧后来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从18世纪六七十年代内地的各种曲子传入新疆、算起,迄今已有200多年,从新疆曲子鼎盛的20世纪三十年代算起,也已有五六十年,这是第一次就新疆曲子的未来进行认真的规划。为了落实这次会议的精神,剧团排演了轻喜剧《相亲家》(编剧周建国)。它的音乐,除了灵活运用传统曲牌,还吸收了回族民歌《山里的野鸡红冠子》等民间小曲,采用了回族的方言俚语、风情民俗。新疆艺研所老所长、老导演曹起志担任艺术指导,秦腔演员窦宝琴担任导演,在道白、音乐、表演等方面都做了大胆实验,使这个戏活泼幽默,载歌载舞,演出面貌有了很大突破。1991年5月,该剧参加了文化部在扬州举办的全国戏曲现代戏观摩演出,评委们赞誉它“是一颗玲珑剔透的珍珠。”“戏曲百花园里又一朵绽放的新花。”从延安走出的老戏剧家张庚、吴雪热情题词,艺术局局长曲润海即兴赋诗:“吐鲁番葡萄哈密的瓜,新疆开出曲子花。座上前辈多激动,犹忆延安好年华。扬州帷幕将落下,丝路处处撒琼花。拜托诸君捎谢意,走遍昌吉千万家。”在这次演出活动中,《相亲家》获得文化部新剧目奖,田爱静获得优秀青年演员奖,王晓辉获得优秀服装设计奖,剧团被文化部授予“长期坚持上山下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光荣称号。《中国戏剧》发表文章,称这个剧团是“戈壁滩上的一棵红柳。”

这是新疆曲子剧第一次在全国戏曲舞台亮相。这个喜讯传遍了昌吉千万家,人们奔走相告,期待这朵曲子花开放得更加艳丽。但现实难尽人意。1990年代,由于多种原因,戏剧表演市场不太景气,作为新兴剧种的县级曲子剧团更是雪上加霜,再次面临解散危机。张世勇团长一面如实汇报剧团困难,争取帮助,一面抱定一个信念,不管多难,都要坚持搞创作,搞演出,排新戏。这是本分。剧团不能散,工作不能松,总会迈过这个坎。

为此,他们移植排演了大型剧目《草原情》《徐九经升官记》。小戏花钱少,下乡方便。一台晚会,几个小戏,风格不同,内容各异,观众喜欢,演员都有上台机会,一举多得。所以,他们以创作、演出小戏为主,《小放牛》《一针见血》《税官上山》《税官下乡》《笑笑餐厅》《塞外金秋瓜果香》等都是那些年的常演剧目。

曲子剧的根基在农村,活力在农村。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下乡演出。没有汽车,就坐拖拉机,顶着烈日,冒着严寒,奔波几百里,把戏送到农家场院。听说曲子剧经受那么多磨难,农民们纷纷支持,“咋能让咱们自家的戏垮了呢!”在沙湾县各乡村,他们连续演出了24场,每场800元。乡亲们说,“你们的戏好,我们爱看!我们支持你们!你们明年再来!”这些话,着实让演员感动,给了他们信心,力量。

新疆曲子现代戏《大山里》剧照

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自治区要搞献礼演出。搞小戏,分量轻,搞大戏,没经费。怎么办?尽管只发六成工资,尽管20多人跳槽走了,人员“只出不进”,只剩下了9个演员,他们还是决心抓住最后机会,为剧团命运、为剧种命运做生死一搏。从几个剧本里他们挑中了《大山里》(编剧孙殿英)。这个戏只有5个角色,他们的演员可以胜任。这个戏是个在全国获奖的评戏剧目,人物关系微妙,矛盾尖锐,很能抓人。演员们经过20年的舞台历练,积淀了宝贵舞台经验,在表演中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加上一级导演曹起志,一级舞美设计钟侗,音乐设计张世勇等专家的全力支持,精心雕琢,使得该剧在自治区优秀剧节目献礼演出中一鸣惊人,获得了新剧目二等奖以及优秀导演奖、优秀音乐创作奖、优秀表演奖,受到专家和媒体的特别关注。

三、喜逢春雨吐芳华

当记者了解到剧团的困境,了解到《大山里》将成为曲子剧的“绝唱”以后,他们震惊了。媒体发出了“救一救曲子剧团”的呼吁,报刊杂志也连发多篇文章,引起社会对曲子剧命运的深切关注。自治区13位艺术家两次联名给自治区领导写信,介绍了新疆曲子剧的形成历史、存在意义,历述了剧团所处的濒危状况,并提出了急需采取的措施。在自治区、昌吉州党委和政府亲切关怀下,2002年7月1日,剧团整体划转昌吉州文体局管理,更名为昌吉回族自治州新疆曲子剧团,团址迁到了昌吉市,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

此时的剧团,共有演职人员22名,仅有的几名演员大都年过四十,后继无人的情况日趋突出。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新疆曲子剧艺术,在团领导积极运作下,在自治区、昌吉州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决定挂靠新疆文化艺术电影干部学校,举办全脱产、学制三年(2003年9月—2006年7月)的新疆曲子剧表演艺术中专班,招收学员28名。聘请乌鲁木齐市京剧团、秦剧团、兵团豫剧团和本团演员担任课目教练。排演了传统戏《张琏卖布》《李彦贵卖水》《拾玉镯》以及大型晚会《金猴闹春》《生旦净末大汇串》《时代先锋开新篇》等。毕业后,择优录用了9名男演员、10名女演员,初步缓解了演员队伍窘境。

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颁布了相应的《保护条例》和《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如同春雨甘霖一般,使新疆曲子剧喜逢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2006年5月20日,新疆曲子入选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昌吉回族自治州新疆曲子剧团被确定为新疆曲子保护单位。新疆曲子剧这个剧种以及新疆曲子剧团的生存、发展,就有了法律的保障,提高到了“国家级”的层面。新疆曲子剧团不仅要搞好自身建设,而且要担负起保护、传承新疆曲子剧的责任,这个使命光荣而重大。

新疆曲子现代戏《哈哈泉子的户儿家》剧照

下乡演出中,他们除了演戏,还不忘辅导基层、农村的曲子班社,指导他们表演,辅导他们演奏、化妆。昌吉州和各县举办新疆曲子培训班,他们也派出演员前去授课。从2012年开始,在自治区文化厅、昌吉州支持下,呼图壁县开始举办乡村文化节和曲子艺术节,每年一届,每届一周左右,七八个班社参加演出。曲子剧团每届都有节目。作为专业剧团,不论是传统小戏,还是新编剧目,对于民间班社都起到了示范、带动的作用。

2010年,在自治区文化厅和昌吉州党委的直接领导、策划下,昌吉州新疆曲子剧团创作演出了由程万里编剧的大型现代戏《哈哈泉子的户儿家》。这是剧团改制以后排演的第一部大戏,也是剧团响应昌吉州党委、政府提出“文化立州、文化强州、文化惠州”的发展战略、支持文化艺术创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具体措施。

该剧特请张怀奇担任导演,作曲为张世勇,舞美设计殷照祥。这部戏从北疆农村实际生活出发,鞭笞了农民富裕起来以后,由于文化生活贫乏而醉心于嗜酒赌博的陋习,强调了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精神文明素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性。该剧来源于生活,语言、情节、表演都具有浓郁的北疆农村气息,实现了“说昌吉话、演昌吉人、讲昌吉事”的创作初衷。

该剧主演有邓金荣、王峰、王长荣等,他们都熟悉昌吉农民生活,熟悉扮演的角色,也与角色的年龄相当,加上他们的表演臻于成熟,所以演来得心应手,形神兼备,在处理角色关系时,都能从人物性格出发,从特定情境出发,通过唱腔和动作细腻地传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哈哈泉子的户儿家》2010年参加“春满天山”自治区专业文艺汇演,获得了最佳剧目奖、编剧奖、导演奖、音乐奖、舞美奖、服装设计奖、最佳表演奖等多种奖项,成为最抢眼的剧目之一。

2014年6月,该剧进京参加全国地方戏优秀剧节目展演。

2016年7月,《哈哈泉子的户儿家》再次进京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汇演。

2017年7月,昌吉州艺术剧院新疆曲子剧团又携新编大型剧目《戈壁花开》,再次进京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汇演。原创大型剧目三次进京,给北京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专家们认为“新疆曲子剧音乐、唱腔、念白、表演都有新疆特点,清新活泼,朴质芬芳,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剧种。”

2018年新年前夕,中央电视台迎新年戏曲晚会,新疆曲子剧团演员邓金荣应邀参加了“一个不能少”这个节目,与京剧、豫剧等剧种名家同台献艺,使得新疆曲子剧走进大江南北、千家万户。

2011年11月,昌吉州民族歌舞剧团与昌吉州新疆曲子剧团整合,成立了昌吉州艺术剧院新疆曲子剧团。为提高表演队伍综合素质,昌吉州艺术剧院与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协商,开设了学制五年(2013年9月—2018年7月)的新疆曲子表演艺术大专班,招收学员30名。前三年(中专)在山西学习,昌吉州艺术剧院派员负责唱腔、念白的教授;山西戏剧职业学院配备了国家一级演员、戏剧系主任苗洁,以及经验丰富的老师负责教学。先后排演了《小上坟》《扈家庄》《嘉兴府》《芦花荡》等片段。2016年7月回到昌吉州艺术剧院继续完成大专课程。剧院成立了教研室,由剧院副院长、新疆曲子剧团团长张世勇任教研室主任,由本团、兵团豫剧团优秀演员、演奏员及山西戏剧职业学院教员组成教研组,负责各种基本功训练及剧目排练。现在这批学员已经圆满完成学业,留团工作,形成了曲子剧团演员队伍的梯次结构。剧团也已搬进了新建的办公楼,练功房、演奏厅、排练厅、化妆间等宽敞明亮,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对于曲子剧团来说,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东风”就是剧团上下为实现远大目标砥砺奋进。

70年前一个只演“三小戏”的剧种,一个在城市没有立锥之地的剧种,一个行将消亡的剧种,70年后有了正规的专业剧团,有了具有中专、大专文凭的演员队伍,并且连连带着原创大型剧目亮相北京舞台,这个梦幻般的变化怎么成为了现实呢?首先是党和政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鼎力支持,为曲子剧的生存、发展创造了必备条件。第二源于专家们的关爱,迷惘时为剧种指路,危机时为剧种大声呼吁、上书,在艺术上殚精竭虑,助其日渐成熟。第三源于剧团领导、演职人员自强不息,奋进坚持。这三条,在曲子剧今后前进的道路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央也正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新疆曲子剧正逢从来未有的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和伟大时代,相信它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

注释:

①《中国戏曲志·甘肃卷》41页,中国ISBN中心出版,1965年12月。

②自治区文化厅党分组、自治区文化厅1962年3月29日《关于调整自治区艺术表演团体的报告》,见《中国戏曲志·新疆卷》第661页

③文化厅党分组1965年1月18日《关于调整艺术团体的意见》,见《中国戏曲志·新疆卷》第674页。

④见昌吉州艺术剧院艺术档案室。

猜你喜欢

昌吉州剧种曲子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新兴剧种的建构理念与文化再生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有风吹过
吹曲子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昌吉州纤检协会免费举办棉花检验员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