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昆仑兄弟》观摩研讨会专家发言摘要

2019-11-11樊婷婷

新疆艺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题材诚信

□ 樊婷婷

主持人:饶曙光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研讨会主持人)

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中国电影家协会。刚才大家看了电影,一致认为这是一部传递温暖、诚信和各民族间大爱的民族题材的电影。首先请主创人员介绍一下影片的创作情况:

李牧时

(电影《昆仑兄弟》编剧)

我就影片所表现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进行大概的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新疆各民族要紧紧拥抱在一起。2016年秋天新疆开展了一项延续至今活动,这个活动名字就叫做“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们新疆110万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一年分六次,每次五到七天时间深入南北疆各地的乡镇、村落、牧区,和当地各族百姓结亲,每年六次结亲中跟当地老百姓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即新疆所说的四同,这个工作延续到今天已是第三个年头,已经成为新疆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每个家庭的一件大事。就像影片中的主人公,到和田去结亲。和田是六类地区,非常艰苦,他去了远在1500公里之外的喀什、和田沙漠边缘。

主持人:

下面我们有请各位老师一一发言。

张宏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这次研讨会是我上任后参加的天山厂第三次研讨会。我感觉这三次研讨会就像三部曲一样,第一部影片《塔克拉玛干的鼓声》,我们从大沙漠中听到鼓声重新敲起来,少数民族舞蹈重新舞起来,我们看到了鼓舞两个字。第二部影片叫《远去的牧歌》,在影片结尾,太阳缓缓落下,哈萨克族两个老人家骑着马向前走去,让我们感受到新疆美丽的大自然和少数民族善良纯朴的心灵。第三部曲就是《昆仑兄弟》,该片思想内涵还有艺术内涵都特别丰富,天山厂短短几年做了三部曲,可喜可贺,给我们做出榜样。这部影片有几点给我印象特别深:第一,题材选得好,是现实主义题材,描写的是我们当代人民的喜怒哀乐;第二,反映当下最重要的民族团结,尤其在最后当玉从一个人传递到另外一个人,传递的是温暖,传递的是每个人身上流淌的热血,传递的是民族情感,传递的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传递的是跨民族、跨地区的大爱和对诚信的理解;第三,电影的结构好,它把类型片引入进去,通过寻找玉的过程,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民族之间的爱都揉进去了;第四,人物的刻划和表演比较好。片中几个人物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把人物特点展示出来,他们的朴实,生活当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包括六个兄弟之间的误会,最后怎么化解,都表现得很鲜明。

李准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昆仑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西北至高至大的象征,又带着一些神秘的色彩。电影《昆仑兄弟》就是至高至大,这个题目既有新疆的特点,又有民族的特点。我看这个片子,在精神上有以下三点启示:第一,诚信。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最需要的就是诚信。诚信,对人以诚,这是一个真正的普世价值。影片通过一块玉石测试了这么多人的诚信;第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不是金,不是银,而是“玉”,非常温润,非常契合中华民族主要道德规范,对人以诚,对人温暖,给人帮助;第三,精彩的“民族团结一家亲”。从独特的角度讴歌新疆的腾飞,讴歌各民族之间的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是生活、命运和文化的共同体。

窦春起

(原中影集团党委书记)

首先应该肯定这部影片的思想深度。通过一块失而复得的玉,表现人与人之间坚守诚信,奉献友爱这么一个主题;其次,把诚信友善放在民族团结和睦的大背景下,也是这部影片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另外,我觉得影片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徐昆所有的行为、语言,都没有拔高,都是很平常自然的体现。其他人物也没有采取好与坏的区分,不是给一个标签,这个群像组织特别好。最后,该片情节曲折,特别是出人意料。我们在看到前半部时还想不到这块玉到底走向是什么,到底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出人意料的情节的确给我们在观影上引起很大的兴趣,使我不断跟着影片往前走。总体来讲,影片拍得非常好,很生动,是民族团结的一曲颂歌。

张思涛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会长)

电影《昆仑兄弟》是另外一种构思,它没有那么宏大,也没有涉及到人民的历史。从一块石头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着眼,通过象征力,写出人们的心中之美,世界上有比玉比金子更尊贵的东西,那就是人的诚信、善良。我觉得这部片子立意、构思、结构从这里都反映出来了,从一块石头写到人的美好,从人的美好又提升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多民族兄弟亲如一家,我认为这是双主题,这个双重奏结合得比较好,比较成功,比较鲜明。总体来说,无论从思想表达还是人物塑造、影片结构来说都是一部优秀影片,是整个中国电影的一个新收获。

康伟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

电影《昆仑兄弟》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实现了对“民族团结一家亲”宏大主题的艺术表达。其实这个题材是很不好处理的,民族题材比较敏感,各种艺术创作都想在这上面有所作为,但是成功地实现由重要题材到艺术转化这样一个过程,还是很有难度也很少见的,所以说在看之前还是很担心的,这样一个题材能够在艺术表达上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但是看完之后感觉还是值得点赞的。

这个片子有两条线索,一个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第二个是诚信。“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表现就是结亲戚,弘扬诚信精神就是找石头,这两条线索通过有机融合表达得非常好。故事很难讲,但是我觉得咱们这个故事讲得不错,应该说可以叫“石头记”,充分体现了以小见大,以石头见精神,非常成功,不生硬。从人物塑造上来讲,徐昆是一个完全立得住的人物,徐昆和他的父亲体现的是一种传承,他作为军人后代,历史感是有的,这个作为背景呈现,是徐昆个性的精准底蕴。

再谈到象征手法运用上,也做得很好。昆仑是大气的表现,我们可以想象片子弘扬的一定是正大气象,还有玉也非常好,整个故事是在寻找玉,但其实更多的是寻找一种精神,一种敦厚之志。影片虽然是民族题材的电影,但实际上跳出了民族题材的局限,具有普遍的意义,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电影《昆仑兄弟》剧照

电影《昆仑兄弟》剧照

王海洲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博士生导师)

看完这个片子对新疆更了解,有新的亮点:第一,影片把一个政策通过一个事件进行了比较有创造性的呈现。通过艺术手段,用一块石头把四个家庭连接在一起,最后通过事件把民族团结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偶然性结合起来形成紧凑的故事,这一点是很好的;第二,文化层面。影片讲的是大美新疆,从各个方面展现新疆辽阔的土地和风光,除此之外还讲了新疆美的心灵,很多人物塑造都是有美和善的渊源关系在里面,包括对徐昆的人物塑造,他响应党的政策到基层结亲,帮助“亲戚”解决困难。首先要解决大妈眼睛的问题,更重要的还是心的问题,儿子长期流落在外,儿子为什么流落?儿子和朋友之间因为一块玉的问题造成他的诚信受到质疑,所以诚信问题解决不了,儿子就回不来。一方面展示徐昆作为一个干部,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善良,向善的心灵,到马尔丹因为无意把玉石丢了,他爱面子,自己要挣钱还玉钱。这些人都是善良的,讲诚信,身上带着民族最美好的品德;第三,宏观视角的独特。新疆是多民族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影片没有说到民族问题也没有谈到宗教问题,故事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儿,在昆仑山下,不管什么民族大家都是兄弟,有了问题大家如何去处理问题,如何用自己的善良和诚信去让这个社会更美,更好,更融洽,这个视角,我觉得是一个独特的视角。

饶曙光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

少数民族电影我可能看的比较多,天山厂的影片我基本都看过。昨天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和民族电影展的时候我谈到我们少数民族电影有一些规律性,首先在政治层面肯定要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坚持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这是必须要表达的。我个人希望我们的民族题材电影,尤其多民族题材电影,应该有新的表达。刚才李准老师谈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但是我们更应该表达一个走向一体多元的历史性的进程,就是共同建设我们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从美学层面来讲,展现了各美其美,这部影片在这几个层面都表达得非常到位,多民族生活逐渐在走向更加融合,我们共同在一起形成我们的精神家园,形成我们的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全面这个理念表达非常充分。

玉,它其实是一个象征,把人的精神之美体现的非常充分。包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和创新表达,在影片中都有非常富有感染力的表述,这种表述不是强加给观众的。我看了这个影片,感觉特别兴奋,特别鼓舞。我们多民族题材电影应该在思想观念,意识观念,电影语言现代化层面有新的开拓和表达。

这部影片,最成功的我觉得还是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非常饱满,徐昆的行为虽然一开始好像是完成任务,但是慢慢地他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情感都渗透进去了,让这个人物有了感情和心灵的律动,能够打动我们。我特别感动的是他到了派出所没有最后去报案,这个确实把他人物比较复杂的人性化的东西表达得很充分,包括主人公马尔丹心里的纠结,他的挣扎,他的痛苦,我觉得非常富有感染力。 第二点比较好的是所有的这些表达都是通过情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呈现的。通过情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把想要表达的理念和对生活的思考、包括各个阶层人物生活状态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更加立体的生活呈现,这一点特别重要。第三点,语言的应用体现了现代电影语言的表现力。包括对那条河流的呈现,还有放牧的一些场景,具有电影独特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赵葆华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创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这个片子我把它简单概括为“微言大义,言近旨远”,为什么说微言大义?它的题材外显层面上并不是石破天惊,振聋发聩,也没有更多的奇观效应,而是常规题材,两个内容:一个是好人好事,一个援疆干部徐昆帮助少数民族兄弟找到丢失的宝玉,要还他一个清白,还有民族团结,都是常规题材。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我们拍成电影以后大多数却感动不了观众,为什么?因为没有完成艺术转化,没有做创新表达,但是这个常规题材经过了另类书写和另类表达,使这个作品有了深意。

电影《昆仑兄弟》剧照

在哪里创新的呢?首先是美玉。在影片中始终关注美玉到底在哪里,这个是叙事动力,同时它又是具象又是意象,是支撑象征性的表达,更多的是书写命运、聚焦灵魂、聚焦精神,这是一个新的呈现。援疆干部徐昆,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兄弟去找美玉,他也被骗,在寻找的过程中他用诚信和友善感染了许多人,净化了许多人,提升了许多人的灵魂,整个叙事过程波澜不惊、错落有致,有滋有味,娓娓道来。不仅仅是为还马尔丹一个清白,实际上也是用明德引领风尚的过程,诚信和友

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的体现,这个看似波澜不惊的常规题材,在叙事层面有了深意,使这个影片不同寻常,这对创作者也是启发。

主流作品永远是常规题材,因为这是我们的任务,但只有做到创新表达和艺术转换,才能做到以精品奉献人民,才能达到以明德引领风尚,这部作品真的是给主流作品艺术表达做了很好的艺术引领和艺术呈现。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可遇不可求、不期而遇的影片,向新疆的同行们表示祝贺。

章柏青

(中国中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

天山电影制片厂不断给我们以惊喜,我觉得这部影片主题体现了现实社会中普通人精神上的美好和圆满,有普遍的创新意义。通过徐昆救助马尔丹所发生的故事,演绎出非常精彩的东西。因此,把有某种背景意义上的情节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从另外一方面提升了影片的主题。影片涉及我们的民族精神,真正宝藏能不能找到,导演处理得比较好,情节峰回路转,有些地方观众难以预料到,整体上影片相当不错。

电影《昆仑兄弟》剧照

梁明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摄影工作委员会会长)

刚才听了各位专家老师的意见,我觉得说得都特别好,我都同意。每年都能看到天山厂的片子,很欣喜。作为一个电影创作者我深知,能把一个题材拍成这样真的太不容易了。所有的主创,从编剧到导演,到艺术指导的把关真的很不容易。特别是它讲的诚信故事,对今天有些浮躁的社会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后半部分特别好,真是越看越感动,包括祖国山河的这种美好,我是摄影出身,所以对影像比较感兴趣,不仅仅是故事、情节感动人,好的镜头也会感动人的,看到好的镜头真的让我非常感动。

林丽宁

(中宣传部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电影创作部副主任)

刚才听了各位专家老师的意见,对我来说确实是在处理主旋律题材方面给我很多的启示,对我未来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电影是反映新时代现实生活的轻骑兵,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天山厂走在了前面。我们一直想做民族团结、民族地区题材的电影,也一直在抓这种类型的作品,但是这种题材确实是非常难做的。做不好的话,就是一个传统的、比较流于表面的主旋律电影,往往是我们自己充满热情,但是观众看起来会觉得非常乏味。这部电影是非常开阔的,不是单一民族的表现,是一个多民族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它确实是展示了新时代新疆的新风貌、新事物,是第一部反映“民族团结一家亲”题材的电影。处理这个题材,主创们运用了一个寻找宝物的模式,让影片更有观赏性。而重要的是,它在主题方面是有所提升的,展示了中华民族真、善、美的灵魂,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人物方面主要通过两个人物,一个是马尔丹,一个是徐昆。马尔丹并没有把玉石据为己有,他是清白的,但是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付出了种种的艰辛和努力,他的这种看起来所谓传统的思想,是一种君子如玉、追求无暇的美德。更加感人的是徐昆,实际上他跟马尔丹之间是非血缘的兄弟,但正因如此,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无私,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么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徐昆帮助马尔丹做的这一切,完全是因为他相信马尔丹是清白的,这是非常珍贵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比黄金玉石更加珍贵。

影片在整个制作上是用情、用心的,主创团队是倾注了很多热情的。演员刘之冰也是非常好的演员,影片中场景的丰富,人物的众多,有一种大片的气质。从整个的影像语言来说有现代性的追求,风格和基调充满激情,也有一种深情。天山厂出了一个很好的影片,对此表示敬意!

赵卫防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第一,关于诚信的问题,刚才好多老师都谈到了,影片把诚信这样一个普适性的主题能够融入到民族团结这样一个大的主题氛围里去,是一种创意。

影片在摄影方面,从空中俯拍镜头特别多,还有仰拍镜头,这种拍法,从空中俯瞰,不管是新疆的村庄、城市、森林或是铁路,是融为一体的巨大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处处充满着诚信。各个民族各个阶层的人都是促成诚信的整体,这样更能凸现诚信的主题。关于新疆电影,地域电影,我觉得现在大家提的比较多。内蒙电影、贵州电影、海南电影,地域电影方面比较强,而且有特色的地方都在搞地域电影。我觉得新疆电影也可以作为一个概念来提,甚至可以拿来炒作的,中心是民族团结的主题,但是新疆的特色,新疆的景色,新疆的人文,新疆的歌舞共同构成了一种新疆人文性,可以用这种新疆方式表现民族团结的主题。

孙强

(中国电影家协会民族电影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今年是建国70年,又恰逢天山厂建厂60年,这个节点上推出有力、有创新的主旋律电影确实是可喜可贺。希望我们跟天山厂在一起,推出来更多、更好的电影。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题材诚信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民族团结之歌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民族团结教育融于数学教学的思考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到青少年心里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