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剧《建筑大师》的舞台空间造型语言分析

2019-11-11王砜

新疆艺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索尔大师形式

□王砜

《建筑大师》这部话剧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晚年时创作的。该剧讲述了一位毁灭性的天才——索尔尼斯的故事。一场神秘的大火成就了他成为建筑大师的梦想,功成名就的他在晚年渴望登上巅峰。超常的活力、不羁的魅力吸引了年轻女子簇拥在他身边;年迈的大师行走在道德的边缘,对青春无限向往,但又惧怕青春的威胁。惹人艳羡的声誉背后,索尔尼斯的生活并不快乐。该剧是有易朴生自传性质的作品,易卜生由此从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社会问题剧向象征主义风格转型。设计者在对剧中整体叙事结构的空间造型进行创作时,更多的是要从当时社会环境,创作背景来表情达意,揭示思想。而运用舞台美术造型语言来表达和揭示则是最重要的手段。现代舞台美术发展至今在不断吸收借鉴各类造型艺术形式的同时,形成了舞台美术独特的、综合的造型语言特点。形式感、材料、色彩这些词汇则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建筑大师》的空间造型设计为例,分析探究其设计中的材料、形式感、色彩等造型语言在话剧中的设计运用以及创作特点,阐述个人对舞台空间造型设计的粗浅认识及观点。

一、话剧《建筑大师》中的造型形式

在舞台美术创作中,空间造型本身即构成一种独特的形式语言。舞台空间造型的形式感,是指观赏者能够通过舞台造型形式因素的知觉而产生的特殊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舞台上的空间形式通过线、面、体等多种不同组合手段来给戏剧赋予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给观众心理,情感体验上带来冲击。正如克莱夫·贝尔所说:“线条、色彩在特殊方式下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①

《建筑大师》是现实主义戏剧大师易卜生向象征主义风格转型的一部代表作品,带有明显的象征主义风格。因此,不能以传统写实再现的表现手段来进行空间造型创作。舞台空间设计既不是纯粹的剧中表演环境的再现,也不是客观生活环境的真实还原,设计者创作的是一个充满象征和隐喻的世界;强烈形式感的运用则是重要的表现手段。例如:《桑树坪纪事》并不是一部单纯的现实主义戏剧,设计者在剧中运用简约空灵的舞台形式,表现了北方农村的地域风貌。该戏演出采用了八卦圆形的转台形式手段,每一个场景在舞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建筑大师》一剧的设计者也是运用大块面积的平台划分空间,营造建筑式的错落感,把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高低起伏的平台暗示给观众。舞台两侧主题形象是高大的脚手架结构,这样的设计不仅是为了“建筑”而利用脚手架,更多的是为给予观众视觉上的冲击感受和心理体验,演员是可以上下攀登的,尤其是在塑造主角索尔尼斯在成为建筑大师道路上那种超常的活力和他那躁动不安的心情。准确地说这脚手架也是一个演区,和平台彼此呼应构成一个点线面的建筑形式。例如:音乐剧《猫》中舞台中间悬挂轮胎,而周围两侧则是以木头错落搭建。以这种形式来体现猫的生活环境,演员在上面攀爬演出或歌舞或嬉戏,将猫的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正如孔令科在《论舞台空间造型设计的形式美》中所说:“通过线条和形体,空间和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突出了舞台独特的个性色彩和特有的艺术感染力。”②也就是舞台上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可以通过线与面,空间和实体等等构建出来的形式来进行表达的。观众能从它们构建出来的轮廓受到感染。

舞台造型设计脚手架结构图

《建筑大师》的舞台后部,是一个直逼台顶的漫长阶梯,阶梯并不是直上直下的,而是以蜿蜒扭曲的形式通向台顶等待着索尔尼斯的攀登。这阶梯正是索尔尼斯渴望登上巅峰的真实显照,是他建筑的巅峰也是他生命的尽头,是一种象征性符号。瑞格纳展露的建筑设计才华让索尔尼斯倍感压力,索尔尼斯是踩着瑞格纳父亲的肩膀成为大师的,他压制着瑞格纳,不想被人超越,他恐惧从高处向深渊看。正如林兆华评价索尔尼斯说过:“他害怕年轻人来敲他的门,他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又恐惧来自年轻人的威胁。”③为了自己的野心可以随时牺牲最亲近人的利益,他孤独与恐惧。因此这阶梯的设计并不是直上直下的,而这扭曲蜿蜒直入“天际”的形式恰巧构成了索尔尼斯的内心,将它展现无遗。再例如:话剧《麦克白》中,麦克白登上国王宝座的阶梯并不是设计成笔直的而是曲折的,这正符合了当时麦克白矛盾与恐惧的内心。他受到妻子的灌输迷失自我,又被三个女巫煽动和蛊惑,越陷越深,最终杀死国王夺取王位导致悲剧。其实索尔尼斯和麦克白一样都渴望登上巅峰,但又恐惧和矛盾。所以这种形式设计也是符合内容的。正如当代舞美设计师王一夫在《舞台美术的形式感》中所说:“在艺术创作中,一定的内容决定一定的形式。形式受内容制约,内容又必须通过形式来表达。在一定条件下,形式又可以反过来作用于内容。”④这一论断一语道破了形式与内容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舞台空间的设计形式要与剧本内容相符合,而剧中的内容最终是要通过舞台美术设计师创作出的空间造型形式来呈现于舞台之上,展示给观众的。优秀的设计者可以通过自己所创造的独特的空间形式来烘托剧中主题内容,使剧中的空间造型对于主题思想、人物性格特征的表现,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二、话剧《建筑大师》设计中的材料语言

话剧《建筑大师》的舞台空间造型设计在材料的运用上,不简单地限于材料的基本视觉意义上(材料本身质感、色彩、密度、机理等性质给人的直观感受),材料本身的语言意义远不止于此。舞台上材料语言的意义可以作为文化符号、视觉内涵、视觉符号的象征。在《建筑大师》设计中所有材料都采用的是钢材,这不仅是钢材和形式的结合在当今更具视觉上的审美效果,更重要的是象征当时的一种文化符号。《建筑大师》是易卜生写于19世纪末,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钢材正属于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象征物,城市大规模建设的一种标志性材料。在这部带有易卜生自传性质的作品选材上更符合时代特征。而别的材料结合这种形式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就像在《伽利略传》(内耶尔设计)中,三块金属铜皮的墙壁一直竖立在舞台上,贯穿于整个戏的各场,这种材料的选择和设计的目的正是为了象征文艺复兴的辉煌,给人以历史的联想。因此正如张晓红在《浅谈舞台空间造型设计中材料造型与意向》中所提到的:“材料进一步的意义功能往往取决于它所附着的物体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⑤其实也就是我们设计者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材料本身质地对设计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从材料蕴含的社会和文化意义上去考虑。就如笔者所选择的钢材正好是契合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环境。

《建筑大师》舞台设计第一幕手绘示意图

《建筑大师》舞台设计第二幕手绘示意图

《建筑大师》舞台设计第三幕手绘示意图

从视觉意义方面来说,钢材能够给观众带来一种冰冷和沉重的情绪,更容易使观众联想到当时工业迅速发展带来的那种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的关系。也正符合易卜生对资本主义痛恶的那种情感。就像莫里哀的《堂璜》设计者马伦尼克,在舞台上以金属网丝构成景片,他的目的则是想让观众从视觉上产生一种轻巧明快的喜剧情调。

总之,就材料在《建筑大师》中的运用而言,钢材不仅从视觉上给予观众直观上的感受,激发观众的联想,而且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标志和符号的象征。

三、话剧《建筑大师》设计中的色彩语言

色彩是舞台空间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能给予舞台美术鲜活的生命和灵魂,能激发观众的情调与情绪。正如画家列宾所说:“色彩即是思想。”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影响是不一样的,色彩的生理与心理的交替更能对观众情感产生影响。正如戴翔在《浅谈舞台空间造型设计的色彩运用》中所说:“在舞台空间造型设计中最能表现情感的元素就是色彩,因为人们具有非常主观且情绪化的色彩感,所以它通过刺激人的视觉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⑥也就是说色彩是具有灵性以及丰富的感染力的,合理的运用能在舞台上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当今舞台空间造型设计中简洁明快的色彩往往受到设计者们的喜爱。简单明快的色彩更能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而那些繁杂的色彩则容易更快被忘记。因此,笔者在《建筑大师》设计中色彩则以银灰色为主。这不仅仅是为了色彩的简洁加深观众的感受,其实更是一种象征。色彩体系上银灰色属于无色系,但从情感体系上来说银灰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色彩本身是不具有灵魂的,但是人们从这个色彩的世界积累了很多视觉经验,所以感受到了色彩的情感。色彩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例如白色象征着纯洁、和平以及愉悦。黑色象征着邪恶、恐惧和消亡。在葬礼上人们通常用白色来象征死者纯洁的灵魂,用黑色来象征对死者崇敬。人们用这两种极端的色彩来表情达意。

《建筑大师》中笔者就是想用黑白两个极端色彩中过度的灰色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极端矛盾和最终悲剧的结局。剧中索尔尼斯向往青春,又惧怕青春、他害怕年轻人超越他,但又需要年轻人的才华、他渴望登上高峰,却又害怕坠向深渊。因此索尔尼斯这种极端的矛盾心理,用灰色调的处理是非常合适的,象征他那极端的矛盾心理。结局的索尔尼斯不顾一切的要登上塔顶,最终当场跌死,落得个悲剧下场。这种结局在观众心理是造成一种震撼的。怎样从色彩上给观众一种震撼,其实正如前面所说不需要那么多繁杂的色彩,以灰色笼罩全剧,简洁明了,将给予观众震撼。

正如戈登·克雷谈剧场艺术所说:“设计师首先要选择那些在他看来与剧本精神相一致的色彩,同时要抵制另外一些不协调的色彩。”也就是说舞台气氛的好与坏并不是以色彩的多少来作为一个唯一衡量的标准,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剧本的精神。

色彩在刻画人物心理,营造气氛的同时也是塑造舞台空间的重要手段。舞台空间其实就是戏剧的演出空间,我们设计者要通过各种艺术手段让观众产生各种视觉变换。通过舞台布景色彩和灯光色彩的冷暖、纯度、虚实变化来划分空间。就像从此地到彼地可以靠不同的光色来进行变换。例如:《生死场》舞台现实跟过去回忆就是靠舞台灯光来进行转换的。在设计《建筑大师》这部剧中由于景片主要以灰白色为主,在塑造空间上更多的是利用灯光色彩。灯光不仅可以划分区域,也能利用色彩对比来塑造空间。正如笔者设计中的平台阶梯,第一层阶梯是灯光铺染的冷色调,之后的平台是灯光铺染的暖色调,再后的阶梯则是铺染的冷色调,这种“由冷到暖再到冷”的色彩对比,在空间中形成了“由暗到亮再到暗”的对比和最后直通天际的蜿蜒阶梯衔接,造成空间上的无线延伸。总之,《建筑大师》的舞台空间设计者充分运用形式感、材料、色彩这三种造型语言融入到剧中,充分展现了剧中人物心理变化、内心矛盾冲突、社会环境等。将剧情和演员的表演最佳地组织在一起,使该剧的主题意义较好地通过空间造型呈现出来。当代舞台美术设计者们有很多从上述三个方面着手来创造舞台空间,教好地完成了各自创作的不同剧目,使得当代戏剧舞台空间造型,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舞台形式。

注释:

①克莱夫·贝尔著,周金环等译《艺术》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8月。

②孔令科:《论舞台空间造型设计的形式美》,《大众文艺》,2009年,第143页。

③贾微:《林兆华心灵对话易朴生晚年作品》,《北京日报》,2006年8月21日。

④王一夫:《舞台美术的形式感》,发表于《剧作家》,2010年,第157页。

⑤张晓红:《戏剧之家—浅谈舞台空间造型设计中材料造型与意向》,2013年,第42页。

⑥戴翔:《神州—浅谈舞台空间造型设计的色彩运用》,2013年4月5日,第218页。

猜你喜欢

索尔大师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大师剪我也剪
对话大师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圣经原型解读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