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的干预性护理
2019-11-09姜景芹
姜景芹
【摘 要】 目的:探讨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状态的护理方法,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用问卷调查表对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75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配偶ASA、SDS进行评估,对其实施干预性护理,5周后再次发放调查问卷,对比问卷发放前后主要指标检测情况。结果:5周后,患者家属ASA、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配偶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落实干预性护理,有利于改善其负面情绪状态。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配偶;焦虑抑郁;干预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为一类病因不明、慢性进展性、高负担性的精神类疾病,青壮年是本病的好发群体,患者患病后不能参与正常的生活与工作,易受到社会的歧视,给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配偶容易产生抑郁、焦躁等多种不良情绪。既往研究未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心理状态一定重视,而配偶是患者主要的社会支持之一,其心理健康水平对患者预后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作者旨在评估干预性护理在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状态方面发挥的作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04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对其配偶进行发放调查问卷表,发现75例配偶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1)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板)[1]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入院前与配偶共同生活时间>1年;③配偶自愿参与研究。2)排除标准:配偶合并精神病史、重大疾病及认知障碍等。其中男39例,女36例;年龄41~57岁,平均(47.41±2.11)岁;文化程度:初中22例,高中28例,大专及其以上25例。
1.2 方法
1)集体授课:定期组织患者配偶参与精神分裂症知识讲座活动,采用播放视频、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协助配偶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症状、危害性、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护理管理及患者心理特征等有更全面认识,积极配合阐述精神分裂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协助其对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教育必要性有更深刻了解;帮助配偶正确辨识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在特殊情况下主動需求帮助,进而有效转化心理危机感;引导患者配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基本技巧。
2)建设患者配偶的微信群:以微信平台为依托,为患者配偶推送疾病相关知识,每周定期更新,并及时解除其思想上的疑惑。
3)放松疗法:每天特定时间为患者配偶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2次/d,每次持续时间为30min,建议患者配偶将音乐存储在手机中,可在闲暇时间播放。
4)引导患者配偶在照顾患者基础上,主动探寻生活中存在的乐趣;大声重复负面想法,或将积极想法写在纸上,多看以加深印象,逐渐从痛苦、不愉快的事情中分离出来,建设并实现自己的价值观。针对个别患者的配偶,可采用“一对一”健康宣教方式,针对存在较大心理问题者,每隔2周对其进行全面的心理疏导与支持性心理治疗。
1.3 观察指标[2]
情绪状态评价:1)焦虑自评量表(SAS):轻度50~60分,中度61~70分,重度>70分;2)抑郁自评量表(SDS):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2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用SPSS 16.0软件包,(±s)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用独立样本χ2检验,否则用LAD-t检验。差异检测标准:P=0.05。
2 结果
护理后,患者配偶ASA、SDS评分均降低,护理前后,差异相比,差异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配偶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以焦虑、抑郁情绪状态最为常见,占72.12%(75/104),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一致[3]。造成患者配偶出现不良情绪状态的因素是多样化的,笔者回顾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种:1)患者配偶的精神类疾病知识、护理与治疗等方面缺乏正确认知,花费大量的金钱与精力为患者治疗,原有的家庭生活模式被扰乱,患者配偶需承担更大的社会义务与家庭责任;2)由于配偶和患者社会关系特殊,配偶对患者予以更大的关心、关注,面对婚姻、工作与疾病治疗等多种问题。
从很大程度上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内心承受的痛苦要远远大于患者本人,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多种负面情绪,该种情绪很可能作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状态与行为方式,很可能造成患者不遵医嘱用药、脾气暴躁等情况,影响病情转归,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就医成本[4]。故此,加强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护理干预,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对75例患者配偶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采用集体讲座、一对一指导等方式纠正他们对精神分裂症疾病的错误认知,并能更理解、爱护患者,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各项工作,连续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并教会患者配偶正确宣泄、释放负面情绪的正确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情绪调节与管理方法,这是减轻与解除他们负面情绪状态的有效办法之一。有研究表明[5],人格因素对患者配偶心理状态产生直接影响,内向人格特质的配偶很少向外界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出现的风险较大。故此在护理期间,应加强对该类患者配偶群体的干预,协助其树立自信心,探寻最适的情绪宣泄方法,以减轻心理负担[6-7]。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干预后,患者配偶焦虑、抑郁评分均有降低,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较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这提示干预性护理在减轻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配偶的优势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邓开琴,黄智,彭杨.护理干预减轻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的效果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5(24):64-66.
[2] 赵婷婷.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9):3183-3185.
[3] 张欢,高鸿娣.团体艺术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05):55-56.
[4] 刘雪英,陆莉莉,何凤英.希望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内科,2016,11(04):648-649.
[5] 何晓艳,许可,杨梅.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03):353-355.
[6] 蒙春夏,潘丽妹,谢新凤,等.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9,41(01):133-135,139.
[7] 刘艳.利培酮治疗轻度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8,35(06):495-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