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尿酸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ABCD2评分的相关性

2019-11-08王继芬夏莉君李太银吕颖霞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9年5期
关键词:短暂性危组高尿酸

王继芬 夏莉君 李太银 吕颖霞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兴义 5624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g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伴有局灶症状的短暂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感觉障碍或瘫痪为特点,是神经科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之一。研究表明,首次发生TIA后,超过10%的患者在90天内发生脑梗死,其中大约50%的脑梗死发生在2~48h内[1]。预测TIA患者脑梗死风险的ABCD2评分由Johnston[2]首次提出,根据患者年龄、TIA发作后首次血压、临床症状、症状持续时间及有无糖尿病来进行评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中国目前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3%,其中男性为18.5%,女性为8.0%[3]。血尿酸升高与多种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卒中等疾病密切相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4]。国内有研究发现[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IA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但有关高尿酸血症与TIA的ABCD2分级相关性未见报道,本研究选取86例患者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住院的TIA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37例。

1.2 TIA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符合2009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对TIA定义:由于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引起的、未伴发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6]。

排除标准:1)磁共振DWI示存在新发梗死灶且有相应症状与体征;2)头颅CT或者头颅MRI示存在脑出血或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或者存在颅内占位者;3)伴随恶性肿瘤、重度感染、严重心、肝、肾等严重疾患;4)有严重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评分者。

1.3 ABCD2评分标准及患者分组

ABCD2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危险程度分级:0~3分为低度危险,4~5分为中度危险,6~7分为高危险组。依据危险程度分级将86例患者分为低危组(27例);中危组(30例);高危组(24例)。

表1 ABCD2评分标准表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尿酸水平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s),t检验;脑梗死发生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见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危组血尿酸水平为(398.54±18.46)μmol/L;中危组血尿酸水平为(461.69±27.53)μmol/L;高危组血尿酸水平为(524.78±27.52)μmol/L,随着危险升高,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7日内脑梗死发生率见表3。

表2 3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表3 3组尿酸水平及7d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研究表明[7],年龄大于60岁、伴有糖尿病、TIA发作持续时间超过10min、出现肢体无力和言语功能受损的TIA患者短期内卒中风险增加34%,此为高危TIA。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通过肾脏进行代谢,尿酸水平取决于尿酸的产生和排泄之间的动态平衡,生成增加和排泄不足均可导致尿酸增高。童年时期的高尿酸多是基因缺损所致[8],中年时期的高尿酸常为代谢紊乱导致[9],而老年时期则主要是肾脏功能减退引起[10]。本研究表明,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TIA发作的频率也增多,发生脑梗死的机率也相应升高,高尿酸促进TIA的发生与发展,可能机制如下。

1)促进动脉硬化形成。研究发现[11-12],颅内外血管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不稳定斑块形成微栓子是导致TIA的主要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不仅能导致动脉内皮细胞舒张功能受损,还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反应、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13]。炎症反应与动脉硬化形成密切相关,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升高,MCP-1作为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可趋化和激活单核细胞,促进炎症因子表达[14]。生理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低表达,当MCP-1过表达时,肾小球系膜细胞可释放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等多种炎症因子,造成肾组织损伤;过量的MCP-1还可参与氧化应激反应等途径,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诱导炎症细胞聚集,导致局部组织炎症级联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功能[15]。IL-10是一种抗炎细胞因子,同时具有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IL-10的缺乏可导致斑块易损性增加,同时它还可抑制因子的生成,调节粒细胞的浸润,抑制感染后单核巨噬细胞的凋亡等。研究显示,TIA组患者血清中尿酸水平与IL-6呈正相关,而与IL-10呈负相关,这提示血尿酸水平的升高可促使炎性介质的释放,抑制抗炎介质的表达,从而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刺激粥样斑块的形成[16]。血尿酸盐沉积于血管内皮,促进炎症反应,激活血小板和凝血过程,使血管平滑肌增生从而促进动脉硬化的进展[17];文献报道,升高的血尿酸水平是动脉硬化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越高,软斑块形成的可能性越大[18]。软斑块可能是诱发TIA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重要因素[19]。

2)促进血栓形成。尿酸盐结晶可以使血浆中的抗氧化物减少,导致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并参与血管壁炎症反应,激活血小板,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20]。尿酸盐结晶混在血浆中,一方面使血液黏度增高,另一方面使介质中离子强度增加,使血浆蛋白与红细胞静电排斥力降低,蛋白在红细胞表面吸附增加,细胞膜变硬,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全血黏度增加[21]。

3)促进高血压发生。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还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进高血压的发生,进而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22]。

4)尿酸升高血糖。血尿酸水平的升高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TIA患者反复发作及发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23]。尿酸通过激活AMP蛋白激酶,促进糖异生[24],尿酸激活糖异生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提示尿酸酶阻断葡萄糖生产的机制是通过尿酸降解[25]。

5)促进血小板活化。P-选择素是黏附细胞膜表面的分子,介导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间的互相聚集、黏附,在血栓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活化血小板的特征标志物。研究表明[26],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P-选择素及血栓素B随之升高,呈线性相关关系,所以血小板活化程度与血尿酸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尿酸是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高尿酸血症促进血管炎症反应、增加血液黏度、促进血凝、促进血小板活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导致血栓形成,增加TIA患者脑梗死风险。提示临床医生对血尿酸需进行必要的干预,并且应积极防治高尿酸,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短暂性危组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超声心动图用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危险分层
ING4在结肠和直肠的胃肠间质瘤表达的研究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辨证施治临床分析
中医分型治疗高尿酸血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