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反思成长,在反思中蜕变之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

2019-11-07陈梅珍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由于小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原因,大部分学校一周只有2到3个课时,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本学期的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课堂效率非常重要。那么如何该提高呢?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方法: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二、要提高每一节课堂学生的知识点巩固率;三、要关注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热爱英语;提高课堂效率;知识点巩固率

【作者简介】陈梅珍,永安十中附小。

弹指一挥间,一晃我已经是一名接近有7年小学英语教学经验的教师了。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一直在探寻和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爱上英语,如何提高英语的课堂效率。

根據笔者的教学经验,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方法:

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低年段的英语学习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是因为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首要的任务。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运用适当的奖励措施。在平时课堂上我采取了给予印章和贴贴纸的奖励措施,就是给对每节课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奖励一个印章(在学生的课本目录上直接盖章),集齐了五个后可换一张小奖状。另外针对小组活动,每一堂课都对小组进行评价(主要是纪律和表现这两方面),表现最好的一个小组每人一张小笑脸的贴纸,集合5个笑脸后对小组进行表扬,并可以换张大的贴纸贴在班级的墙上。此外,我设置加分制,对课堂回答问题比较出色的同学进行加分奖励。这几项措施大大的地调动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2.渲染课堂气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求知欲。如通过游戏活动来表现情景,让教学情境化。而在游戏活动的形式上多种多样,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知英语。或者运用TRP即全身反应教学法,它把语言学习和行为动作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充满了乐趣,减轻焦虑情绪,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又或者让学生跟随歌谣、歌曲做动作,听取指令做动作,表演故事,小组合作活动等等。

二、要提高每一节课堂学生的知识点巩固率

由于小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原因,大部分学校一周只有2到3个课时,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本学期的英语语言知识,提高每节课的知识点巩固率非常重要。那么如何该提高呢?在平时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提高巩固率:

1.做好教学准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只有准备充分的一堂英语课,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均衡分组,充分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作能力。在分组前一定要做好前期工作,这样才能均衡分组。分组后,细化各个组员的职责,让小组每个成员知道如何在小组里面学习,充分发挥小组的辐射作用。

3.利用改编的歌谣或者歌曲提高教学中巩固环节的固定率。音乐是人类灵魂的伴侣,是人类用于触摸这万千世界的最经典的语言。因此,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英文歌曲的教学意义非凡。它独特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能让孩子们在音乐的熏陶中不知不觉中自得语言知识,因此英语歌谣、歌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非凡。最初我在完成课文授课后的巩固环节中一般都是趋向于求稳,而后发现收效甚微。在一次永安的市级小学英语论坛的公开课中,我尝试将重点的单词、词组和句型改编进脍炙人口的歌曲里,并制作成MV,反响很不错。此后,我多次将课文的主要知识点改编成短而精的歌曲,比如外研版三起四上Module5 Unit1 Can you run fast?我将歌曲《If you are happy》歌词改编成本课的重点句型和词组:

配上有趣的动作,学生热情高涨,知识的掌握度大大提升。

再如,六上Module9 Unit1 Best wishes to you.我将和本课同一主题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改编:

六年级的学生在音乐课上已经学过该歌曲的中文版,所以学生对于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以及旋律都非常熟悉。通过这样朗朗上口的改编歌曲和应景的歌曲视频,无形之中双重加深了孩子们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我都会讲歌曲视频发送至家长群布置成课后作业,将有限的课堂延伸到了孩子的课后生活中去,从而间接地提高了英语的课堂效率。

三、要关注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注、尊重每一位学生,经常和学生交流探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想这些不足,将是今后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动力和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施
浅谈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地位
浅谈“小先生制”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尝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提高课堂效率的探讨与实践
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之我见
针对学校体育的两课两操两活动的研究
提高课堂效率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