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先生制”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尝试
2017-03-01王奎
王奎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大力提倡和推行“小先生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将“小先生制”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小先生制”的长处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从根本上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
关键词:小先生制 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 减轻学生压力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实践中总结了“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的方法,创立了“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是叫小孩教小孩,小孩教成人,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他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从他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理解,学生并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也可以做“小先生”,也可以向别人传授知识。 “小先生制”体现了以儿童为主的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普及教育方法的一个重大创新与发展。将“小先生制”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发挥小先生制的长处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我发现就学习方式上,学生存在的差异十分巨大。有的学生只需老师在重难点上稍稍点拨就能豁然开朗,有的学生就某一知识点必须举一反三后才能熟练掌握,而有的学生就是适合通过讲给别人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学习,实际上给别人讲的过程就是他学习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老师只让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甚至已经将某一部分内容掌握得很熟练的学生当“小老师”讲课,其目的是让他们帮助同伴学习。但事实上,我们还可以让班里那些虽然成绩没有名列前茅的中上甚至是后进生也来“讲课”,进行“讲课式学习”。
一、“小先生制”让学生更会自学更能创新了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感觉学生们最喜欢学的就是古诗词,于是我就尝试从古诗入手,让他们学做“小先生”,把课堂完全交给他们。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天人对话”主题单元中共有八首诗:《饮酒》《过故人庄》《独坐敬亭山》《望月》《滁州西涧》《江雪》《题李凝幽居》《西江月 遣兴》,班里共有四十八个人,八个小组,正好每组一首诗。每个小组六同学,先通过讨论确定所先让各小组长自主认领讲课内容。明确讲课任务后,他们要先进行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调查询问同学,先行学习有关知识。初步设计出讲课方案,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认可后确定方案。为保障其讲课效果,在他们正式讲课前,教师一般应安排他们为三五位同伴试讲,请大家提建议,特别是有关教学重点难点的建议。在“传授”过程中,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必然会主动想法及时解决。其间有认同、碰撞、吸纳、质疑、争辩,创新的火花闪烁其间,久而久之,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二、“小先生制”让学生更自主更自信了
“老师”这一形象对学生来说,其高大、神圣是其他人所无可比拟的。学生一旦当上“小老师”,哪怕只有一天、一节课,甚至一分钟,都是无比自豪,从而以极其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获得知识并传授给其他学生,以榜样的心态体验成功和自信。我经常鼓励每个学生都争当小老师。比如一个小组负责上一首古诗,小组内的六位同学又各有分工: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准备作家作品、化诗为文等内容;学习基础一般的同学准备写作背景、艺术手法等内容;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准备鉴赏诗歌、主旨概括。这样一个组六位同学不管学习水平高低,即使是班里面最内向最胆小的那一个,都带着任务走上讲台露一手。久而久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身闪光点,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同伴的榜样,都觉得“我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能成功”,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提升。让学生当小老师,实际上就是在树立学生中的榜样。“小先生制”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講”的自主学习局面。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人的情感具有震撼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持久的示范效应。“小先生制”一方面使榜样在成功的激励下保持充足的信心,另一方面使暂时尚未成功的学生通过与自己能力相近者成为榜样的比较,感到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激发其自信心。“小先生制”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三、“小先生制”,让师生关系更民主更和谐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情感与学生交往,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受到威胁。因为在自由安全的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老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学生就有机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学生讲解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时,就赏析“敲”“推”哪个用得好的问题时,大家理由说得也很充分。如 “用‘敲字好,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最后还讲了“推敲”故事的来源。王可同学边说边用手作出了“推”和“敲”的动作,可认真了,俨然一个小先生样。“小老师”从同学们中产生,他们感到很亲切,但又有点不放心,想听小老师说得对不对,如果不对,自己就要上来当小老师纠错,因此听得可专心了!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一改过去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做法,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新奇之感,而且把教师一人的讲台变成了众多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课堂气氛更加民主和谐。
传统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一节课下来,与学生的交流是非常少的,更谈不上师生关系的和谐了,而小组合作学习,师生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多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多了,师生关系自然也就和谐了。
四、“小先生制”让学生更互教互学更团结进取了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人都有长处,身边处处有老师,自己也可为人师。为方便教学,我还要求学生,组内学习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配合,共同进步。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互相促进,这样就需要学生都以主人公的角色参与。如每节课下来,老师和同学都要为担任上课任务的小组打分评价,通过评价评比,选出最佳“小老师”,一轮下来,还要评选出是“最棒小组”。 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中心意识,增强了他们捍卫为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每个学生都想把自己小组的事办得比其它组的好,形成组员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互相配合、互相合作和竞争的团队精神。
还如作业讲评时,六个人为一组合作学习。先一起看其中一个同学作业,如果别人错的题目,你做对了,那么你就当“小老师”,把这道题正确的做法与思考过程讲给同学听;如果有的题目六个人都错了,那么可以选择自己思考或邀请别的小组的小老师来解决。慢慢地,小组学习气氛越来越活跃。老师则成了热情的旁观者,在教室里来回巡视,时不时以平等的一员加入其间,倾听他们的讨论,给遇到困难的小组支招。
“小先生制”使学生互教互学,既改善了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又使学有专长的学生得以发挥优势,培养了学生团结进取的团队精神。“小先生制”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教学质量也会随之而提高。
美國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并且能够创造。”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摆正在课堂中的地位,放下架子,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协作者,负责提供资源和帮助,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放手能让他们自由地想,大胆地质疑,鼓励别出心裁。
“小老师”们上台讲课,释疑问难,既动手又动脑,还要动口,这种手、脑、口的系列训练,比起答一道题,背诵一首古诗,来得更具体、更实在。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这个过程对所有参与者来说,也都是很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育理念。
这也正是陶先生“小先生制”的现代教育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