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9-11-06尹显强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实践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魅力。通过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难点,化难为易;巧设质疑,拓展学生创新思维;课外延伸,拓展探究空间等途径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24-0149-02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总能看到仅靠“ 一张嘴、一本书、—支粉笔、一块黑板”上课的现象。由于教学手段单一,知识的呈现效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都受到一定的制约。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效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学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有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占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占25%,利用声光同步,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可见,以声光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和巩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提出了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现结合教学实践,就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心灵、语言、信息交换的一个过程。只有学生吸收掌握知识表现为自身内在的学习需要,才有学习的兴趣。赫尔巴特曾说:“教学应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愉快的探究学习中,学生总能受到“情”“真”“美”的心灵洗涤。

(一)以情境为载体,通过形象感知,使学生受到“情”的诱导

文学作品中塑造出感人的形象,学生通过具体的形象,达到既受教育又启智的目的。现代教學手段以其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真切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二)通过情景的模拟,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

模拟写真,即通过对课文情景的模拟和再现,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现代认识心理学认为:提供周围熟悉的真人真事,更具有感染力。充分凭借和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模拟功能,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客观世界艺术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不同的情景,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语)说明“情”与“境”有密切的联系。通过现代化教学于段,可以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1.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本身就是情与境的结晶。以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是理解抒情性课文的有效途径。

2.以画面再现情境

如北师大版教材第八册《我只看见你的眼睛》这一课,教师可指导学生紧紧抓住“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这一句进行读与悟的训练。为什么你们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学生也许会说:“因为眼睛很大、很亮、很迷人。”但当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医护人员救治“非典”病人的画面时,学生感到十分诧异,医扩人员戴着消毒帽、消毒口罩,全心全意地救治一个个非典病人,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医护人员那双坚定的、冷静的、温柔、勇敢的眼睛,在这双眼睛里,写满了对病魔的愤怒与无畏,对病人的关怀与温情,所以这双眼睛是美丽动人的。学生结合画面,再配以深情的朗读,真切理解了医护人员无畏的献身精神,激起了学生对高尚美的崇敬与追求。

二、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现代教学手段则给我们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条件。通过播映课件、投影展示、录像放映等方式,既可有力突出重点,又可有效分化难点,化难为易,促使问题迎刃而解。

(一)变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这样,就可变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如《鸟的天堂》中有—段描写榕树叶子“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文字表述虽美,但学生却不易领会,尤以“颤动”一词,“颤动”字面上可解释为“抖动”,仅这样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晨曦中,那青翠、油亮的新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让学生观察感知,教师加以适当点拔,学生便能领悟到“颤动”一词的含义。

(二)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运用现代化手段可引导和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第五册《爱什么颜色》一文时,为了突破“编一段小诗”这个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先让学生欣赏碧绿的禾苗、小草,火红的朝阳、枫叶、队旗,蔚蓝的天空、大海,接着出示白色,让学生想象哪些事物是白色的,学生说一种,画面出示一种。如白色的云朵,白色的和平鸽,白色的牙齿,白色的雪花等等,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白色吗,为什么,最后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还喜欢什么颜色,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当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时,我发现他们说的各不相同,而且非常具有创造性,这样便有力地将难点分化,发挥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设质疑,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供条件。如在讲《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质疑:“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这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操的兵出来反攻吗?”……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展开自主探究,达成学习目标。

四、课外延伸,拓展探究空间

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从而触类旁通,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课文以外的有关信息,使他们拓展更广泛的探究空间,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如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材中的《大自然的语言》,学生认识了白云飘动、蚂蚁搬家、大雁南飞等是大自然的语言后,可在课件中展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公鸡啼鸣等画面,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去探索大自然更多的奥秘。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有效拓展了学生探究的空间,促使学生放飞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综上所述,恰当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效果得到优化。但教学手段的运用一定要恰当、适度,决不能越俎代疱,不能随意用甚至滥用。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水平的。所以,要科学地使用它,让现代教学手段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更好地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服务。

【作者简介】

尹显强(1971~),女,四川彭州人,彭州市太清博世九年制学校,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实践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