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职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2019-11-05高福明
高福明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电梯维修与保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电梯安装和维修保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电梯维修与保养”在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通过实践证明,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专业素养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职;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C/08C-0058-03
中等职业学校“电梯维修与保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电梯安装和维修保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但由于各校受专业师资、实训场地、办学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职专业教师对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中职“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素养与行业实际需求不相吻合
很多中职校在“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实际教学中只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没有关注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经过实地调研发现,较多学生直言:“感觉自己在校期间已经熟练掌握了电梯行业从业必需的专业技能,但在实习期间始终被师傅指出操作不恰当或操作中存在不规范。”学校教育与行业实际需求的不相匹配,使得学生从业的热情与积极性大大降低,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在职业生涯中进一步发展,这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在“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在中职校“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诸多教师因客观或主观因素限制,被固化在某一种教学方法中,课堂教学只是关注专业知识的解释,而不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日趋低下;又由于中职校的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学习方法不完善等原因,使得他们无法快速掌握专业知识;再者,“电梯维修与保养”这一职业,不仅仅需要从业者掌握专业技能,更需要拥有良好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即需要从业者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而绝大部分教师只专注于专业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由于以上原因,中职校电梯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二、中职校“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教学的特点
(一)技能标准需要与行业、企业标准对接
电梯作为我国的特种设备,其维修与保养的过程、标准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标准的规定。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接岗位标准和职业标准,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标准意识,为学生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操作需要以小组形式展开
由于电梯设备所占空间较大,且许多部件较为沉重,为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在操作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操作训练中个人能力的强弱、对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小组组员之间的配合直接影响学生训练效率,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三)“电梯维修与保养”的训练过程中安全风险大
学生作为初学者,操作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但对训练安全风险的预判性不强、风险意识不强或对安全事故的后果判断不足。在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安全应始终放在第一位。只有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监督促进学生操作规范性的养成,从而降低安全风险系数。
(四)对照标准反复的规范训练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梯的相关法规和标准既详细又枯燥,而学生技能的掌握是不断反复练习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标准训练、查找问题、总结方法、再次练习,如此反复极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动手能力和协调性较弱的学生而言后果可能更为严重。
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指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实践。该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双方都应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工作并通过发布任务付诸行动。在教学中,创建专业的互动场景,其中“学习”和“教学”相互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学习活动,建立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從而让学生形成综合行动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以“导航”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支持、促进和纠正具体的教学环节,按照“信息——规划——实施——坚持——评价”的行动顺序进行行动导向教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不仅独立参与学习过程,且带着目的来学习。通过参与、讨论和扮演不同角色,体验解决专业问题的全过程,最后问题得到解决,学生进一步理解“普遍规则”。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或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科学性与乐趣性相结合,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电梯维修与保养”作为科学与工程相结合的课程,其专业知识难以理解,也增加了教师教学活动的难度。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学习的状态。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结合,教师可以合理地增加电梯维护教学的乐趣。例如,在安全回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电梯维保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先鼓励学生利用安全触点尝试连接安全回路,将器件的认知、部件工作原理、电工基本技能等知识与新授知识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内容始终保持似曾相识的感觉,降低学习难度。教师根据电梯维保岗位的能力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故障的排除与恢复,训练过程通过 “闯关”模式不断深入,让学习过程始终保持趣味性,让学生始终能不断摸索和总结方法;教学过程按照电梯维保流程进行项目式教学,学生的学习目标紧扣实际工作任务;按照电梯维保国家标准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训练的实际效果给予肯定性评价。在学生对电路具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在整梯上进行试验,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理解电路故障诊断的思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有效地将工作实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行业、专业的认知和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将当前流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电梯维保的教学中,通过拍摄教学微视频,教师与学生线上、线下进行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改变和更新教学模式,增加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价值。
(二)对接行业、企业标准,针对岗位导向实施教学活动
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就业方向为指导。在电梯维保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结合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开展教学,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服务。例如,在开展电梯维护教学活动时,学校可与公司建立沟通平台,以便学生进入公司进行贴岗学习和培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通过职业认知和岗位认识促进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
(三)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根据职业能力和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资源整合。按照国标规定的电梯维保项目,通过学情的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式整合;参考行业实际分工,通过合理化分组,采用“职业岗位角色扮演”,设立安全员、施工员、技术员等角色,强化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充分、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视频、动画和VR的合理运用,学生在操作训练前通过反复观察和模拟训练内容,既能形成良好的感性认识,又对操作的安全风险有全面的了解,对学生掌握技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降低操作安全风险,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提高。
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运用的建议
(一)注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显而易见,关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教学中实施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专业教师。在教师的职业能力之外,专业教师不仅要熟悉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的运行模式,而且要具有丰富的行业一线从业经验。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师还需要拥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校对专业教师的培养需要开拓思路,有计划地进行专业教师梯队建设,设计好教师的成长路线和学习路线,组织教师参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培训,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培训。
(二)做好教材的编制和选择
由于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新增專业,教材体系不完善、选择面小。很多现有的教材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严谨性,不适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开展。因此,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训条件、教学计划,编写自己的特色教材,教学目标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既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三)加强实训基地与信息化建设
学校必须引入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有计划的实训基地建设,确保实训设备与学生数的合理匹配,配置数量足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设与行业技术发展匹配的专业实训室,以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由于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需要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教学资源,学校需要建立多功能的信息化实训室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源库。
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摒弃了固有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进步和成长、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证明,在“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专业素养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章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