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内涵与管理机制
2019-11-05姚敏
姚敏
摘要:本文对中等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依据系统性、全面性和程序化原则,对中等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机制建设的内容与要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等艺术学校;职业教育质量;基本内涵;机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C/08C-0021-03
中等文化艺术学校是社会主义文艺建设成果研创平台,也是文艺发展的重要人才保障基地。进入新时代,中等艺术职业教育质量发展应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认识自身的教育规律,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指导学校办学,以实现与时代同步、与需求同轨。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促进中等艺术职业教育质量发展,我们必须努力探索中等文化艺术学校教学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与管理机制。
一、中等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内涵
职业教育质量是指职业教育产出的教育产品能够不断满足各主体需求的程度,并以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为根本标准。因此,中等艺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要求主要有培养的学生能满足文化艺术市场、用人单位、一线岗位需求,学生具有从事文化艺术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对未来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中职艺校教育的本质特征,因此其教学质量要求应具有适应性、发展性、特色性等方面的特征。适应性主要表现在适应社会的需求、人民的需要,在中等文化艺术学校的摇篮里应当孕育出时代风气的先行者。发展性是指随社会环境要素、文化艺术教育系统本身发展的变化,内涵应随之变化。现阶段的中职艺校教学质量是培养面向现代演出市场的职业型、应用型人才。特色性是指学校应当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中职艺校既是文化艺术的实践者,也是艺术人才的造就者,培养途径、教育模式都有自身特点,因此要准确定位,制定出具有自己个性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培养高质量艺术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具体来说,中等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中职艺校应当确立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首先,办学定位要适应新时代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就业与升学为导向。目标是培养对高速发展的现代演出市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次,教学工作标准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形成“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以演出市场为中心”的工作模式。最后,教学改革与发展要坚持满足社会需求、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方向。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是否科学、可行,关键看有没有围绕“两个满足”的新时代要求。
2.基础能力。基础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是教学设施必须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二是智慧校园必须达到教育部建设要求。三是师资队伍应当德艺双馨、善教善研。学校应当注重教师教科研能力发展、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信息化教学能力积淀,同时还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3.教学建设。教学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专业建设应适应市场需求。学校要提升对新时代艺术教育文化价值的认识,主动适应新时代文化艺术事业对人才的需求,按照艺术岗位所需求的人才规格及综合职业素质要求来设置专业。二是课程建设应满足就业岗位要求。主要通过核心课程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技能课重在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专业理论则重在针对性、实用性,遵循“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三是教材建设应满足教学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规格与教学标准的要求,优先选用国、省级规划教材。同时根据专业建设与院团实际需求,组织专家编写有特色的如非遗文化艺术传承的地方教材与校本教材。四是教学过程建设应促进学生主体参与,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要强调师生双向互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考试制度与方法,实行笔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式。
4.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其核心是教学质量管理。首先要健全管理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专业科两级管理体制。教务处作为校级管理机构,负责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协调与监控。专业科根据学校要求,对所属专业科每个教学环节进行统一管理。其次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度要逐步走上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程序化的轨道。最后要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教学质量保证與监控体系。
5.学生素质。学生的素质反映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中职艺校培养的人才的总质量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具有发展艺术表演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二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三是具有“三创三能”的素养,即创新意识、创意技能和创造实践;工具性应用技能、人文内涵的拓展能力、把握幸福的心智能力。四是具有良好的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情绪管理习惯、体育锻炼习惯、工作习惯等。
二、中等艺术职业教育质量的管理机制
1.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质量管理机制的建立。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需求为导向的基本教学思想,建立并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制度与组织两个方面。要制定完备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校教学管理组织体系,成立校团合作委员会,建立校团合作育人机制,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改变教师教学思想及行为模式。组建或参与旨在促进校团优势互补的现代艺术职业教育集团,并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和学校开展有效合作。
2.规范质量管理机制的建立。艺术学校教学管理要确立规范意识,自觉遵守教学管理规范,进而优化教学实施。一是专业建设。建立以行业院团专家和艺术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建设规划和设置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及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专业建设规划应体现新时代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要求,不仅要对接传统的艺术表演行业,更要对接区域文化产业、公共及社区文化事业,充分体现艺校专业特色和优势,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办学功能。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应以省颁指导性方案为基础,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定期开展社会调研,及时滚动修订,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渗透人才培养全过程。要积极探索校团联合培养、院团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此带动学校教学思想及方式的根本变革。实训基地建设应当合理布局,便于开展理实一体教学。建立专业建设诊断与改进机制,定期诊断,及时改进。二是课程建设。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制定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定期开展的社会调研,研究开发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在内的专业课程体系。深入开展校团合作育人,与院团共建共享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和特色教材。建立课程评价机制,解决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三是课程标准建设。学校要严格实施省厅颁布的核心课程标准,联合行业院团共同开发已有课程标准外的专业课的课程标准和相关教学要求,根据艺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将相关文化艺术职业标准嵌入到相应的专业课程中。
3.全面全程质量管理机制的建立。全面全程管理实际上就是对教学的全要素和全过程进行精巧细致的管理。精致教学管理既能实现教学的规范性,也能激发学校活力。一是开展教学检查。如在学期初要对教学计划编制、课程标准落实、教材等教学资源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学期中要对教学计划执行、教学规范落实以及及阶段性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查,学期末要对教学计划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后要及时向教师进行反馈以便改进。二是执行教学“五认真”。三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管理。一方面充分发挥校内训练基地效能,通过制订训练教学计划,严格遵守训练流程,坚持对标进行考核,促进实践性教学的精致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团融合,建立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同制订实习计划,积极开展实习活动。
4.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质量提升的工作抓手,也是质量提升的促进要素。因此,学校应形成质量监控网络,主要环节均建立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要设置专门的质量监控机构,在学校和系部两个层面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而有效的管控。学校能有效开展听评课和评教评学等活动,鼓励教师全面开展自我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质量评价机制,加强教学过程、质量和成效动态数据的采集分析,以便及时、准确地管控教学质量。中职艺校教學质量监控与评价主要由学校、教学部门、专业科等三个层级构成。一是建立多方参与的校级质量评价与控制委员会,由校领导担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行业专家、家长等组成成员,主要职责是指导和协调全校质量评价与控制工作,加强教学过程、质量和成效动态数据的采集分析,每年进行新生素质调研及毕业生跟踪调查。二是建立中层教学质量评价组织。督导室是负责教学质量评价运行的职能部门,教务处是负责教学运行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职能部门,基础教学科及专业科是学校评价与监控机制的运行主体。三是建立基层教学质量评价组织。各教研组是三级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机制的基层组织,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者,主要开展听评课、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检查等。
5.教学资源保障机制的建立。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通过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制订教师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采取校企合作、专业教师进院团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通过教科研提升教师能力,实现以研促教、教研相济。通过教学比赛促进教师成长,要建立教学比赛制度,定期举办全校教师教学比赛,并选拔优秀教师参加省、市教学比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研,赛教相长。二是加强材料资源建设。制订教学资源建设计划,购买或开发满足教学需求的优质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和文化艺术工作案例等。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服务,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网络研修、师生互动,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家长通过网络学习空间与学校、教师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责任编辑:谢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