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视频视域下高校传媒专业学生培养策略

2019-11-05石中军胡琼

戏剧之家 2019年26期
关键词:传媒微视频人才培养

石中军 胡琼

【摘 要】随着数字化的高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今,微视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形式,这种媒体形式给相关的媒体从业人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如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微视频制作开发人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从微视频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微视频对高校传媒专业学生培养带来的影响,并对高校传媒专业学生微视频制作能力培养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微视频;传媒;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6-0144-02

如今新媒体环境日益发展和变化,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各大平台的出现,微视频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微视频的碎片化观赏模式,故事化的叙事风格以及平民化的制作门槛等特点都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认可,微视频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手段。但目前微视频整体制作水准偏低,微视频制作的专门人才匮乏。高校的传媒专业学生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对新时代的信息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微视频的特点

微视频是个体通过PC、手机、DV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上传互联网进而播放共享的视频文件,这些视频相对短小,长度一般在十几秒到十几分钟,涉及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微视频一般都具有如下特点。

短小精悍:微视频是以短小为核心特征的信息载体,其长度一般在20分钟以内,短的只有几秒钟,这种特点极大的迎合了“快餐文化”的时代需求。微视频可以使用户采用新媒体技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符合广大受众碎片时间内表达与观看的需求[1]。

制作门槛低:传统影视制作一般需要专业人员使用专业的设备进行制作,微视频的制作大大降低了这一门槛,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微视频的拍摄和制作,这种传播方式带给了用户全新的体验,也激发了用户的创造力。

具有时效性:微视频制作简单,时间短的特点保证了其制作周期大幅减少,甚至有一些作品无需制作,拍摄完成直接上传分享,从而让跟多的人在第一时间能够观看和分享视频内容,保证了其时效性。

娱乐性和互动性强:目前比较火爆的微视频大多选择娱乐性强的内容,微视频内容的娱乐性与草根性紧密结合,成为其日益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观看者可以进行单向、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交流。

二、微视频对高校传媒专业学生培养的影响

(一)显示终端的变化

微视频的显示终端不再是传统的大屏幕,而更多的是在使用移动终端。这种屏幕大小的差异对微视频制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较小的视觉范围内让用户更好的聚焦主体,获得最佳视觉体验成为了新的课题。制作者除了依靠拍摄内容的趣味性吸引观看者外,还应该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来突出主体。

(二)叙事结构的变化

微视频由于时间比较短,这对视频的叙事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制作者需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相对完整的信息。因此,在视频情节设置上,大多摒弃式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五段统叙事,把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简单化,减少铺垫。“开门见山”式的表现形式被广泛采用,故事开始后尽快进入高潮部分,让观看者的注意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吸引,迅速将其情绪带入作品[2]。这种叙事结构经常是跳跃性和分散性的,多采用冲突较大的情节来制造悬念,强化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三)传播方式的变化

微视频的传播不再是点对点的方式,制作者上传作品,用户达到观看体验后可以积极和作者進行互动,又可以对作品进行评论和转发。在作品的传播过程中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成为新的节点,这种裂变式的传播方式能够让微视频作品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大量的传播。要把观看者变为传播者就需要让自己的作品符合观看者的心理体验。同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包装和宣传也非常必要,流量是微视频生命力的最好体现。

三、高校传媒专业学生微视频制作能力培养策略

(一)调整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

高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完整而又科学的课程体系进行支撑。目前,高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一般都是要经过一定的周期才进行调整,一旦培养方案确定将会跟随学生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然而,传媒专业受科技进步以及社会潮流发展的影响很大,培养方案的确定一般又是在学生入学之前,这种先导性的课程设置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新很难匹配,这一矛盾导致了学生所学知识与时代脱节,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很难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需求。目前,高校传媒专业为了有计划、系统的安排教学以及迎接各种考核评估,原有的课程体系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改动。为了缓解这一问题,高校可以进行实时的微调,如在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微视频相关的课程模块,增加专题讲座,开设实训项目等灵活的方式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补充。这样既保证了原有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又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修补和完善,使其更科学合理,符合时代需求。当然,课程体系的调整不应该盲目的进行,应科学统筹,本着“按需设课”的原则,办学单位依据既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时代的需求总体把握课程的开设,不应该“因人设课”[3]。

(二)提升教师水平和专业素质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培养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新媒体环境发展迅速,对传媒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更及时的掌握学科前沿知识,教师必须具有持续学习的精神。目前来看,专业教师对新媒体的学习和应用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状态,能够对新媒体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较少。学校应为教师的持续学习提供动力,如在考核评优、职称评审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等。此外,各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引进和培养相结合,提供相应的政策吸引人才,大力引进高质量人才。同时,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课程体系,培养骨干教师,鼓励教师走出去多学习、多交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一个学校或者一个专业影响力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长期的积淀,在这种积淀的过程中师资力量培养和提升是至关的一环,每个高校都应常抓不懈,打造一个专业素质过硬,学术氛围浓厚,团结拼搏,爱教、乐教、善教的教师团队。

(三)鼓励项目合作与创新创业

传媒专业的学生培养需要与时代和社会进行对接才能保证知识的前沿性。目前,各大品牌的设备供应商需要推广和宣传自己的产品,由于传媒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传媒从业人员的主力军,更是这些产品的潜在用户,因此,供应商迫切需要和学生进行对接。鉴于此,学校可以和设备供应商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学校提供一定的场地以及冠名权等建立实验室,设备供应商免费提供试用设备,这样学生可以使用当今市场主流设备进行创作,学校可以节约设备购买资金,设备供应商在培养潜在客户使用习惯的同时,还能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产品进行推广和宣传,这种合作模式能够达到多赢的目的。另外,一些传媒企事业单位缺乏制作人员,学校可以将其引入到校园,积极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合作基地,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驻到基地进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企业人员匮乏的问题,又让学生得到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如今国家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校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组织专人对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指导培训,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学生创业成功后又会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低年级的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尝试,从而使学生培养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四)培养文化素养与创新思维

入门容易提升难已经成为了传媒专业从业人员的一个普遍现象,当下随着传媒行业的深入发展,传媒制作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求有娴熟的技术,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积淀、人文素养,才能胜任高品质节目制作的需求[4]。因此,要想让学生取得长足的发展,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还需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高校应积极开设对文化素养提升有帮助的基础课程,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注重人文精神与文化理论水平的培养。同时,课外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人文精神的社团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推动学生在实践中达到人文、艺术、学术、科技相互融合发展的目的。目前,微视频平台的很多作品趋于同质化,一种形式的作品火了之后,大量相仿的作品迅速产生。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学校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善于观察,勤于实践,大胆创新。校内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竞赛项目推动学生创新以及合作能力的发展,微视频时代墨守成规只能落入俗套,主动创新才能长足发展。

(五)提升专业技能和制作水准

由于微视频制作门槛的降低,很多大学生认为微视频创作无需再进行专业学习,甚至丧失了专业信心。但纵观如今的微视频市场,其整体制作水平低下,粗制滥造的现象普遍,模仿跟风盛行,甚至存在大量内容低俗,缺乏内涵,毫无艺术表现力的作品。高校教学中应重塑学生专业信心,引领学生顺应新媒体时代对微视频创作的要求,发挥专业和技术优势,通过“再专业化”使微视频创作主动权重回专业人员的手中[5]。微视频制作不是对专业知识要求降低了,相反,微视频由于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内容表达,它需要更加扎实的影视制作技能。技术层面要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操作来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艺术层面需要积累和打磨,反复斟酌,通过不断努力制作出更加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微视频作品,通过专业表达,使其与草根微视频作品产生本质区别。此外,高校还应注重学生的内涵建设,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学生通过自身专业特长,宣传和弘扬正能量,成为理想信念,有担当精神的传媒工作人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教育要紧跟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教育理念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变化进行更新。如今全媒体、媒介融合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媒介环境又在不断催生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如何积极应对和推动新传播方式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高校传媒专业作为未来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者应该走在时代前沿,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只有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茁,丁龙.媒介融合背景下短视频发展研究[J].媒体观察,2019(5):85-86.

[2]王春枝.移动视频媒体的发展与影视制作类人才的培养[J].新闻研究导刊,2019(1):21-22,25.

[3]石中军,王朋娇.高校传媒专业学生全媒体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4):97-99.

[4]李琳.融媒体时代高校影视制作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究[J].浙江傳媒学院学报,2018(6):125-128.

[5]卞祥彬.高校微视频创作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实践[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3):150-152.

猜你喜欢

传媒微视频人才培养
以高铁为媒介的辽宁城市旅游广告投放效果分析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