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高中地理备考策略
2019-11-05曾志琼
曾志琼
摘 要:核心素养培养是立德树人要求的基本体现,也是高考改革的核心所在。新课程改革以来,持续强化学生核心素养要求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高中地理课程备考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助于提升高中地理备考质量。文章分析高中地理备考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联系教学实践,给出提升地理课程备考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备考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得到更新,使得高中教学目标出现较大程度变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地理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备课效率。地理核心素养是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地理思维,在高三阶段地理备考时,应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提高复习质量与效率,奠定顺利通过高考的基础。
一、高中地理备考与核心素养培养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备考要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基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分析高考考点与内容,并从战略层面分析问题、看到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界定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品格与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大要素: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本质就是实现生活中教材内容的迁移,培养学生认知技巧与情感态度,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地理核心素养的特征
第一,综合性特点。地理學科属于综合性交叉学科,涵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内容。在综合性学科数形基础上形成地理核心素养,呈现鲜明的综合性特征。要求学生具有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第二,实践性特点。人类实践活动开展的物质性基础就是地理因素,当今社会要求个人蕴含地理素养,这也是地理核心素养实践本质产生的原因。
第三,终身性特点。当一个人被培养成具有某种特质时,这种特质也会伴随其一生。通过学习与培养可以获得地理核心素养,并使人终身受益。
(三)高考对核心素养的要求
近年来,高考大纲持续明确命题目标与方向,依据普通高校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确定地理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高中地理学科侧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地理知识掌握、知识使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等。考试内容综合考查学生核心素养,通过考核了解学生掌握核心素养的现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把地理备考与核心素养培养联系起来,可以促进地理学科备考质量的提升。
二、高中地理传统备考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高考制度改革后,传统备课策略可能出现很多新问题,影响到地理备考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不利于实现备考目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出地理学科传统备考策略的问题。
(一)不重视培养地理实践力
例题1:我国2017年农户生活用能结构图如上图所示,其中火力发电占到整个电力构成的78%。请问在以下答案中,哪个地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最高?
A.东北地区 B.东部地区 C.中部地区 D.西部地区
近些年选择题中这类题型错误率较高,统计结果显示正确答案率≤20%。出题者本身觉得这道题难度不大,因此在试卷上将其归纳到容易题中,但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于“薪柴”表述问题,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大部分地区已经不存在“薪柴”使用问题,使得部分考生并未体验与认识到这点,加之教学过程中并未涉及这点,学生难免在解题时出现错误。备考阶段如果不联系地理核心素养,容易出现“满堂灌”的情况,影响到备考效率的提升。教师讲解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有助于应对考试,但学生缺少实践感知与体验,无法做到知识内化,难以达成知识与能力迁移的目的。
(二)不重视区域认知的培养
高考地理试题对于区域定位要求不高,甚至呈现出宽松的态势。通过强化区域定位的模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这也是分析区域内容的主要措施。区域认知内涵不是简单确定区域位置,而是在此基础上依托综合思维分析区域内容。在传统地理备考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精确识记地理位置的错误认知,觉得综合题解答错误的原因就是基础不扎实,直接偏离区域认知的本质。
例题2:我国某农作物全生育期如下表所示,请结合表中给出的数据与知识点判断农作物的种类: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土豆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素养,要求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我国区域差异。考生通过分析表格给出的知识点,可以判断地区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结合农作物越冬生长的特点确定其为冬小麦。如果考生不能结合区域特征与真实情景,意味着无法正确判断结果。
(三)缺少情感体验与综合思维
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较为熟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城市化建设等问题,教师新课授课时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塑造情境,完成情感教育目标。但在地理课程备考时,部分教师会将这些情境材料舍弃掉,觉得这些材料浪费时间,使得学生无法完成情感体验,影响到学生人地观念的形成,逐渐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同时,新课作为学生情感初体验,复习课才是学生情感的正式体验,容易出现升华,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主动性。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因为如果课堂上缺少地理核心素养支持,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选择偶尔提问或单方面教学模式,没有互动交流,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就会影响到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备考课堂上讲得多、探究少,忽视培养学生思维与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缺少合理规划,会使得备考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高中地理备考效率的措施
(一)调整备考策略
近些年高考地理试题重点考查课标点,这些知识点之间存在联系、影响及制约。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教材排序的影响,构建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突破原有模块限制。如可以在必修1、必修2中引入选修3、选修5的知识点,总结出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同时,教师要淡化纯知识点的讲解,高考地理命题针对主干知识点进行考查,逐渐淡化细节性或理论性较强知识点的考查,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矿产资源分布等,因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不需要在这些知识点上花费过量的精力。
地理课标的三维目标之一就是过程与方法,高考对其考查重视度不断提升。教师教学时要重点讲述地理现象,并对现象产生过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这些相关知识点。近年来,地理高考命题的重点就是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些内容,理清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地形与气候、地形与河流等,将这些相似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合理分析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引入思维导图
传统教学方法重视灌输知识,直接束缚学生学习与思维能力的提升。思维导图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学习状态,通过树状思维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思维导图实现知识结构化与系统化,教学时以各知识点为节点,连接知识与知识,形成完善的知识脉络,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提升概括总结能力。同时,思维导图通过展示颜色与图片,提高公式、定理的形象,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刺激,激发与培养学生高中地理兴趣。
在高中地理备考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还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教师若是想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就需要对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将思维导图的优势及使用方法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对其有所认知后,在课堂中加以应用。在复习课教学中,地理教师就能够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先基本了解地理知识,进而让学生对知识结构作一个深层次了解。由于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是有差异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对自身思维框架作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找到最佳的教学角度。
(三)融入热点内容
运用地理原理来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思路,这是教师对现实的使命担当,是一种责任感,一种人生境界。
高中地理課程教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就是人地协调观,主要内容包括人口观念、资源观念等。人地协调观也是解决当前现实问题的主要出发点,如生存危机、环境污染等,人地协调观依托科学发展观发展,也是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之一。十九大会议上总书记强调——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也是对人地协调观念的最直白表述。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可以深化学生对人地观念的认知水平。同时,运用地理思维对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并从深刻角度理解与分析时事热点,对社会事件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高中地理备考工作,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高中地理依托核心素养联合高考要求,创新课堂备考策略与方法,选择合适的备课方法,打破传统地理课堂备课模式的限制,满足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吉 茹.核心素养引领下导学设计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与实施——以“全球性大气环流”复习为例[J].地理教学,2018(20):11-13.
[2]沈永民.构建复习课知识地图 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以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22):50-52.
[3]李桂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近三年高考地理全国Ⅱ卷分析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