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哪得清如许*
——以八年级“分式”为例探讨单元教学设计

2019-11-05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茅雅琳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20期
关键词:结构图分式分母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茅雅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让学生保持长久的思维热情,教师应努力把课堂打造成充满探究韵味,充分发挥知识魅力的智慧场.本文借助分式一章的单元教学片段,详细介绍了单元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及设计思考,深刻剖析了分课时教学与单元教学的优缺点,旨在给同行以借鉴和启示.

一、问题提出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向我们诉苦,他们认为自己课上已经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独立完成作业,而且正确率很高,但是每到单元检测总是不尽如人意,学生非常苦恼,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也为这样的学生担忧,努力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经过不断探索和调研,我们发现其中一个原因可以归结为传统的分课时教学带来的弊端.

传统的分课时教学,教师人为地将教学内容碎片化,通常一节课只学习一个特定知识点,并用此来解决单一的问题,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以听讲为主,师生在课堂上目光短浅,主要集中在这一节课的内容和方法上,缺少对前后知识的整体把控,课后的作业也只围绕单一内容展开,缺少前后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学生只要能够听懂上课的内容,就能应付课后的作业,而当学生发现每天作业能够顺利完成时,就误以为自己的学习没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解决综合题的能力薄弱,数学思维不够深入,不会进行自主学习,分课时教学的弊端开始显现.可以用图1描述分课时教学的特点:

图1

二、教学设想

为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我们进行了单元教学的尝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分式”一章为例,介绍本章节的教学设计,以及对单元教学的理解.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已经学习了分数和整式,他们知道学习一种新的代数式,通常要研究它的定义、性质及其运算.至于方程,他们在小学就已经有所接触,七年级时也系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熟悉这些方程的基本解法.以上知识和方法的储备,都可以作为分式这一章学习的基础.对本章内容进行单元教学,可以打通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已有的学习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基,帮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内容和学习方法有个整体感知,利于后续的自主学习,也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

三、内容划分

查阅教师教学用书,本章内容共分约15课时,所涉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乘除、分式的加减、分式方程、整数指数幂及科学计数法.学习单元的内容应该如何划分呢?

分式的概念是本章研究的基础,没有清晰正确的对分式概念的理解,后续的探讨都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确认识分式,明确分式与分数、分式与整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本章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至于负整数指数幂,将在进行分式的除法运算时出现,负整数指数的出现将幂指数的范围从自然数扩大到整数,实现了整数指数幂范围的扩充.

本章大量的内容集中在分式的运算,而要类比分数的运算研究分式的运算,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其中分式运算的理论依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此性质又是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而来的.作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得不提分式方程,因为在实际生活中,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借助分式方程这个数学模型得以解决.分式方程具有整式方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体现了很好的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纽带.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将“分式”一章划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为构建分式章节知识结构图;第二单元为分式的运算,包含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第三单元为整数指数幂,包含负整数指数幂及科学计数法;第四单元为分式方程,包含分式方程及应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作为“分式”第1课时的单元教学,我们将教学目标定位为“认识分式,会用类比的方法探究本章的主要内容,建构本章的知识结构”.

【教学片段1】

师:小学里我们接触过分数,现在我将分母中的数用字母表示,可以称之为什么呢?

生1:可以称之为“分式”.

师:请告诉我这个名称的由来.

生2:因为它和分数类似,都是商的形式,所以都用了“分”字.又因为它们的差别在于分母中出现了字母,想到前面学习时,老师讲过,从数到式是代数的一大飞跃,这里将数改成了式,因此称之为“分式”.

师:这名同学分析得非常透彻,他用类比的方法研究新出现的代数式.但是类比并非简单的生搬硬套,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要注重两者的区别,你们认为分数与分式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呢?

生3: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分式的分母中出现了字母.

师:那么在今后对分式的研究中,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呢?

生4:要注意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师:确实,在分数的学习中,我们也知道分母不能为0,但是因为分数的分母是具体的数,我们一目了然,而分式的分母用字母表示,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忽略分母不为0这个隐含条件.

点评:这里对于分式形式定义的理解用了较长的时间,我们认为这是必要的.教师没有简单的给予,而是让学生自己命名,在学生给出“分式”这个名称后,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链进行不断设问和追问,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思考名称的由来,深入挖掘其中涵盖的基本思想,帮助学生提炼出类比意识,明确本章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类比.其次,分式最重要的隐含条件就是分母不为0,这也是学生在本章学习中最易产生的错误所在,不管是后期对分式值的研究,还是在分式方程的求解过程中,都必须满足分母不为0这个前提条件,这是本章研究之根本.在分式定义的研究中,不得忽视这个条件,后续也将不断提及,重复巩固.

【教学片段2】

师:对于新的代数式,我们都要研究其运算,分式自然也不例外.我们同样会研究分式的加减乘除,分式的乘除你将如何进行?

生5:两个分式相乘,我们把分子相乘,分母相乘,再进行约分.

师:分式的加减你将如何进行?

生6:两个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生7:不对,同分母分式相加减才能这样做,如果是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必须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加减.

师:你们在整个回答的过程中,运用了类比的方法得出了分式的有关运算法则,这些运算法则是否正确?通分和约分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数学学习要注意有理有据.

生8:分式的通分和约分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生9:不对,分式的通分和约分的依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

师:是的,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变形及其运算的基础,请同学们尝试写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有什么需要补充吗?

生11:要添上c≠0,b≠0.

师:作为已知分式,必定包含b≠0这个隐含条件才有必要进行后续的研究.在我们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变形时,乘或除以的数不能为0,否则分母出现了0,分式就没有了意义,所以我们特别需要罗列出来的条件是c≠0.

点评:本章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类比,类比并非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分式的有关运算法则与分数类似,分式的基本性质也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上简单的方法迁移没有花过多的时间,至于分式基本性质的研究,教师仍采用追问的方式处理,让学生再次意识到,对分式的研究仍须建立在分式有意义这个基础上进行,同时意识到有思考的类比才是合理的、可行的.

【教学片段3】

师: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用分式表示某些量,或者需要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km/h,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90km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km所用时间相等,则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生12:设江水流速为xkm/h,由题意得:

师:这是什么方程?

生13:这是分式方程.

师:怎样的方程称之为分式方程?

生14: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即为分式方程.

师:如何解分式方程呢?

生15: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然后解整式方程即可.

师:有何注意点吗?对于分式的研究我们是在哪个前提条件的基础上展开的?

生16:我知道了,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后,我们还要验证原分式方程的分母是否为0.

师:这里去分母所达到的目的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原来分式方程有分母不为0这个隐含条件,而现在的整式方程缺失了这个隐含条件,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所以必须验根,看求得的整式方程的解是否保证原分式方程分母不为0.

点评:分式有意义、分式的运算及解分式方程中,需要时刻关注的一个条件就是分母不为0,虽然本节课已经不断进行提醒、点拨,但是因为学生是首次接触分式,忽略这一条件是难免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唤醒学生对分母不为0的认知.

【教学片段4】

梳理单元知识结构图:

图2

点评:借助这幅单元知识结构图,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分式、分式方程都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服务的,直观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同时,用分式和分式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又体现了数学学习中重要的建模思想.与分数的研究相类比,本章节也将研究分式的定义、性质及其运算.这幅单元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架构本章研究的主要内容.从这个结构图中还可以看出,学习新知的基本方法就是将其转化为旧知来进行,例如,分式方程的解决策略就是转化为整式方程,而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新知时,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这样的结构图,既让学生明确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又了解了学习方法,明确了探究的思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因为有了对整章内容的把控,对后续所学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用良好的心态迎接新知的学习.对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而言,在梳理章节结构图的过程中,明确了学习的方法、研究的思路及研究的内容,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拓展提升.章节知识结构图的梳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五、教后反思

从本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教师借助精心的问题设计,将蛰伏于学生内心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有效激活,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分式章节的系列研究.本节课中,从宏观的角度研究分式,借助梳理知识框架把握章节基本结构,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总结和提炼,教学效果良好.单元教学对教师来讲也是一种挑战,教师首先必须正确把握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其次需要厘清前后学段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要了解本学段学生的特点,明确需要和能够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在这些前提下,打破教材的局限,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和重组.

我们对“分式”一章实施了单元教学,和其他章节的分课时教学相比较,学生普遍感觉课堂更加专注投入,课后作业的正确率有所降低,但是单元检测成绩良好,知识遗忘速度减缓,学习方法的梳理和选择有迹可循.和分课时教学进行对比,单元教学立足于完整的知识体系,先站在高观点下进行整体结构的把握和梳理,再对具体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逐一分析、探究和完善.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脑海中的知识结构图不断得到充实和丰盈,可以用图3描述它的特点:

图3

六、写在最后

不同的教学方式各有利弊,我们不必拘泥于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让数学思维飞扬起来,让数学学习火热起来.

猜你喜欢

结构图分式分母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组织结构图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概率知识结构图
“分式”易错题
“分式”单元测试题
『分式』易错点警示
如何认识分式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