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浅谈
2019-11-04邓芬
邓芬
摘 要 语文是一个具有国家民族特点的学科,有时候它更是民族情感的表达。小学语文教育是对学生正确的民族意识、国家观念的初步树立与引领。而如今的小学教育却背道而驰,应试教育下学生被无数的课本与习题压着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需求。我们应将情感教育重视起来,只有把情感赋予到语文教学课堂之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深层魅力。
关键词 情感因素;小学语文;表达
中图分类号:Q34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170-01
情感塑造学生的性格,在语文课堂上情感因素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完整的情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带领学生求索书中的无尽知识,感受文字所表达出的真情实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以及丰富的情感需求。
一、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在学生时期的标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带给学生安全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光辉。一直以来,教师的人设都是严肃的刻薄的有距离感的,而学生对老师总有许多畏惧与害怕,在人们眼中老师的地位就是高的,学生必须对教师言听计从,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正所谓亦师亦友,教师其实正如朋友一样的存在,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出现,帮助学生解答疑问,为学生解开心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学生良好成长心理的形成,有利于给予学生自信,有利于学生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真正理解“亦师亦友”“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二、丰富教学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课堂气氛对于整个课堂的效率与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伴有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紧随教师的教学思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年纪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在这个时期教师应对症下药。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刀切,不管什么样的错误都采用严厉批评的方式,不要大声责骂,这样不会使学生注意力得到集中反而使学生思绪混乱紧张。在课堂中,如果发现有的学生开小差,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应该及时的耐心的进行提醒,使其注意力马上转移到课堂上来。同时在课堂上要时刻注意学生状态,当大多数学生状态疲惫时,老师可以适当放松进度,用一个小故事小游戏进行一个中场休息是个不错的选择,精力得到集中后再次进入接下来的学习,反而会事半功倍。
(二)创造多元的教学情境
相较于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进行中。例如,在练习写小作文“最喜爱的小动物和植物”时,由于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很难形象的描写出动植物的特征。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动物世界,观察动物的外貌形象和体态特征,也可以到校园中去观察绿化植物,之后再动笔去描写,这样才会形象生动。
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进行情境教学,带领学生模仿地震时的慌忙场景,询问学生在地震这种危险的时候会首先想到自己的那个人,是不是自己的父母。通过课文的学习更能感受到父母之爱亦如泉涌,感恩父爱的伟大与深沉,从而建立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通常他们善于与人沟通,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在课堂学习有关感情方面的文章主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合作讨论想法,将每个人的想法汇集到一起得到完整的多方面的答案。例如,我们在学习《梦想的力量》这节课时,在课堂之中要留给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之间畅所欲言讨论自己的梦想,人各有志每个人的梦想不同,让学生们交流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理想与愿望,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到梦想是多样的。树立了自己的理想的同时,也要为自己的理想与梦想去努力拼搏与奋斗,正如文章主人公瑞恩为非洲孩子打井取水的伟大梦想一样,默默努力、辛苦劳动,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爱实现梦想。小组学习讨论合作可以集思广益、见贤思齐,丰富情感,成长自我。
三、情感因素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教授知识,还要运用情感因素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情感因素的激发,可以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增长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人是感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也有利于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把情感因素重视起来,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得到书本知识的传授,还要受到性格感情的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如此才能打造高效又有趣的课堂,培养智商情商双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8.
[2]伊塞爾.阅读活动:审美反映理论(第四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