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走班制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2019-11-04严伟
严伟
摘 要 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课模式,走班制非常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本教学理念,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其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意义重大。文章基于初中走班制教学,就如何贯彻形成性评价理念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走班制;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126-01
随着新课标的贯彻落实,走班制这种新型教课模式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彻走班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而形成性评价的合理应用,则可以进一步纠正和解决走班制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在数学走班制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形成性评价是当下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教学课题。
一、基于形成性评测,开展个性化课程教育
在初中数学走班制教学期间,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如,学生不再需要在同一个班级课堂中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时刻结合自身的数学知识学习水平,参与符合自己学习情况的班级,这样可以接受数学教师的针对性教学,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计划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走班制教学的这种个性化特征也使得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的终结性评价模式不再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教师需要密切监督和了解不同学生的学情,对教学进度进行科学控制,避免在评测学生过程中出現“地板效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评测中只能够得到较低的分数)。
例如,在学习“圆的基本性质”部分知识期间,为了增强走班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测评的个性化特征,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评价指标或课后作业任务。比如,针对那些数学基础学习比较薄弱的班级,教师在留置课后作业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侧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强化记忆,如“圆的定义”“圆的基本性质”等。针对那些具有一定数学基础的班级,教师可以在为他们留置课后作业任务的过程中,借助一些简单练习题设置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可以为他们设置基本的判断题,比如“过三点是否可以都可以绘制一个圆?”“对于人一个三角形,是否都可以绘制出一个外接圆?”等。而针对那些数学基础比较好、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所在的班级,教师可以重点为他们提供一些相关的综合练习题,以此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待学习的数学新知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二、基于形成性评测,提高教学诊断的效率
走班制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固定班级授课模式,更加侧重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采取针对性、个性化教学指导方法,力求可以在挖掘不同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基础上,采取差异化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确保不同学生都可以在班级学习中有所收获。而形成性评价的应用会使得不同班级中学生的测评机会更多,这时候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就显得比较耗时,所以必须要注意结合走班制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运用形成性评价,以此提高教学诊断的实际效率。
例如,在初中数学走班制教学中贯彻形成性评价的失衡,可以采取表现性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的标准化要求不高,并且本身属于一种快节奏诊断方式,所以可以使不同班级中的授课教师快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结合表现性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进度以及方式等,从而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评价的效率。
三、基于形成性评测,贯彻合作式学习模式
除了上述特性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彻落实走班制教学模式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合作式学习,这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评价。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不同学习小组进行经常性评价,或者同一个学习小组中的不同成员可以完成不同方面的学习任务。为了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测评的有效性,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分工合作,逐步了解和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部分数学知识期间,为了可以全面了解初中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情况,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不同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分别讨论有关的学习课题,以此了解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情况,这种测评方式可以提升测评结果的集中性和全面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不同班级中不同学习小组学习情况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注意做出不同类型教学诊断的形成性评测,力求从整体上提升走班制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形成性评价在初中数学走班制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增强数学教学的个性化特征,确保全体学生均可以在课堂中有所收获,切实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最终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但是在将形成性评价应用于走班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开展个性化课程教育,提高教学诊断的效率,配合合作式学习模式的应用,力求全面提高走班制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