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兴趣法
2019-11-04陈艳红
陈艳红
摘 要 高中数学教学同样需要兴趣教学法,首先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是“教”与“学”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对于优等生要开一些“小锅小灶”,不定时为他们补充一些较难较灵活的题目。对于差生特别不能歧视,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与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其次举趣例、打趣比、设趣凝等是教好当堂课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兴趣法;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059-01
兴趣来源于需要,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条件,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湘曾指出:“数学教学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于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现举例说明本人是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与同行们商讨。
一、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故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基础,对于新班,最好进行家访和学生座谈等形式,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得到比较真实的结果,为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找突破口,现有少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因商品经济的冲击而认为读书没出息,因电视中有些节目不太健康而扭曲了学生的心灵,有的独生子女因家长过分溺爱而嫌学习很苦,有的家长教育方面不得法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等等。针对不同情况,老师应及时因材施教,采用不同方法,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对于优等生要开一些“小锅小灶”,不定时为他们补充一些较难较灵活的题目。对他们要严格要求。特别强调不要骄傲自满,要求他们平时做作业不能出错,使他养成特别细心的好习惯。在此前提下,也要求做作业思想开阔,速度要快,这样在考试时就会尽可能得高分或满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三)对于差生特别不能歧视,因他们的学习兴趣本来就不足或根本就没有,再加上挫伤他们,再会上课的老师也无法挽回他们,而应该善于发现他的长处与进步,并及时地给予表扬与鼓励。在完成作业方面,可以适当地减少难度比较大的题目,要抽空为他们补课,以便及时消化所学的知识,这样他们会尝到学习的一点甜头,兴趣定会慢慢地被激发。
二、举趣例、打趣比、设趣疑等是教好当堂课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会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一)认真批改作业,及时指出错误,结合实验打比方,使学生不再重犯
例如:在整式加减法运算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①-4x+5x=-9x;②3x-2x=1x;③-3x+2x=-1x并且经常讲又经常错,真使老师头痛,又不知怎讲才好?是叫学生更正100遍而是1000遍呢?这也不是教学的好方法,后来采用以下打比方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先把三种错误式子抄在黑板上.并且把“1x”“-1x”中的“1”用红粉笔写,还要放大放长,然后说,“第一种是对整式的加减法完全没有弄清,错得没有“水平”。第二、三两种已弄清了整式的加减法,但没有把书“吃完”,是“火里烧泥熟段吃段”,小学启蒙时大家都知识“1”字象扁担,旧社会扁担起了大作用,而在当今社会里,扁担不那么重要了。我们要脱贫致富,光靠扁担是不行的,最好把它甩掉,也应该甩掉(接着把“1”字擦掉),这样才能奔小康,这才是正确的,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听课会更加认真。
(二)用具体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几何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对“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教学中,学生很不理解它的内涵,于是可举例:甲、乙两人同坐公共汽车去某地,甲只带1元钱,乙带有1千元钱,售票员说“请买票”于是甲递给售票员一块钱,售票员又说:“春节票价上浮,上升到二块。”甲说“我身上只带一块钱能否带我一段。”售票员说:“不行”。这时甲面临被赶下车的情形,于是就向乙说:“你有一块钱吗?请借我一块。”这样乙给甲借了一块钱,两人同时到达了终点。这里甲无形中用了“有且只有”这种几何语言,即“有且只有一块钱。”而乙虽然有1千元钱,则不能说,“有且只有一块钱。”否则甲、乙兩人都不能到达终点。(为什么?)更不能说:我有1千元钱”(因财不露白,当心扒手)。而只能说“有一块钱”。这样就可以被学生体会到“有”是“存在”的意思,“且只有”是“唯”的意思,“有且只有”是存在“唯一”意思。
(三)在“极限”概念的教学中,用一个趣例来提问学生,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名罪犯开车以100千米/时的速度逃跑。当我公安部门发出罪犯逃离警察200千米时,才开车以150千米/时的速度追赶,问几小时才能赶上?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作如下分析,要学生判断是否正确。当警察追上a1千米时(a1<200),罪犯已逃了a2千米;当追上a?千米时,罪犯又逃了a3千米……这样继续追下去,an千米不可能为零,故警察不可能追上罪犯。其实这是错误的,但错在那里呢?同学们还不知道,但通过“极限”的学习就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总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多作努力,使优等生更有奔头,中等生赶上有一定的目标,差等生也有成功的满足和喜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不失为良好的数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