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财融合理念驱动下构建高职财会专业课程的探析

2019-11-04高利军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评价机制业财融合

高利军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管理理念不断进步,会计行业越来越注重财务知识与业务能力的紧密结合。财务人员不仅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目标,同时还要了解企业的运作状况,要从一个事后核算监督者向策略咨询专家转变。因此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培养会计人员的高职会计教育也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业财融合;课程关联;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1.1 业财融合是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新机遇

2016年10月,财政部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财会〔2016〕19号)特别强调,加强业财融合,注重管理会计的价值与作用是“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实现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推动创新带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其中,企业在对管理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也深深意识到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价值与作用,对推动企业的发展,会计与业务的有效融通,能够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1.2 业财融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转型需要

截至2019年,我国的高职院校约1400余所,其中绝大部分都开设了会计相关专业,因此,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如何找到工作以至于找到心仪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才市场对财务知识与业务能力能够同时精通的毕业生极为青睐,同时也随着低端的出纳、会计员的人才市场接近饱和的状况,高端市场却呈现出人才紧缺的状态。因此,高校应当积极转型,大力培养对财务知识与业务能力都具备扎实能力的复合型管理型的会计专业人才。

2 业财融合过程中高职财会专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课程关联性较差,内容繁复

在专业课程衔接方面,我们的课程大致分为财务会计、纳税实务与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课程主要强调会计的经济业务核算能力,纳税实务课程主要强调税款的缴纳与申報等计算能力,而成本会计课程则侧重于对成本的核算能力。三门课程的知识点都有交织,但侧重点不同,财务会计侧重于企业对相关业务的确认与计量,对成本和税款计算等进行弱化,纳税实务与成本会计也是类似。这样,课程强行地对知识进行分割,不仅在课程之间的内容上出现了重复现象,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过一门课程后,再学习其他课程时,对于有些重复的内容,虽然各个课程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了一些科学的把控,但对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而发生厌学态度,有可能导致在学习财务会计的时候不甚清楚成本的处理,而学习成本会计的时候不明白会计的核算。

2.2 对学生能力的评价系统不完善

长久以来,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系统一直以理论考察为主,即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打分,而这种方式一般以选择、简答、判断与计算等形式出现,对于学生的发展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考察等方面略显不足。对于高校教育,目前很多学校通常对于学生的专业理论考察比较重视,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评价或者比较欠缺,或者流于形式。我们常说要知行合一,就是要提倡和推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两者要放到同等的位置。理论知识是基础,理论知识可以有效地评价出学生对于专业的理解和认知高度,是评价的硬性构件,但是只有理论的考察还远远不够,忽视了发展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考察和评价,专业知识就不能有效地通过实践的检验让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企业工作中去,学生也在处理相关问题时会遇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

2.3 教材与课程设置较为片面与单一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选用教材与课程设置方面虽然名称与叫法会有所差异,但是在内容上基本大同小异。在选用教材上,新旧更换会有滞后的现象,选取的侧重点也相对偏重于核算,而对于会计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方面采取保守的态度,这可能造成学生思维体系构建上容易脱离社会实际。而在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职高与普高的两种生源选取途径,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却并没有考虑两者的目标定位、专业基础等方面的差异,而“一刀切”式地对课程进行了统一设置。

2.4 师资建设相对薄弱

高校教师的素质与教学修养直接会影响到高校教育的质量和发展,但是实际上,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上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很多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有矛盾之处,会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强,如果教师在科研上花费太多精力,但对于教学的提升影响甚微,那科研也没有太大意义;但是如果专注于教学而忽视科研,在实际中,又不利于教师的职称晋升。其次,教师的教学任务负重较大,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都很大,相对的,会计专业招收的学生也逐年增长,但是师生比例却严重不足,这就出现了教师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的情况,教师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无法很好地进行社会考察和实务研究,最终影响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最后,教师的学科背景太过单一,会计学因学科自身的限制,与其他学科,比如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融合程度不强,而在业财融合的大背景下,势必要求会计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而单一学科背景下的教师无法很好对业财融合进行把握,这就对高校教师的学科背景要求有所提高。

3 以业财融合理念重新构建高职财会专业课程的改进建议

3.1 提升课程关联性,整合重复内容

在业财融合背景下,理论知识必须与社会实践以及业务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同时,相关类似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有必要对交叉的类似的内容进行整合删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财务会计、纳税实务与成本会计这三门课程为例,财务会计中的有关税的计算可以归入到纳税实务中,而有关税款的申报等相关内容则可以并入到财务会计当中的期末工作中;而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核算可以归入财务会计,在财务会计中可以对相关计算重点教授。这样,几门课程同时开展,重点突出,提升了课程内容的关联性。

3.2 改进与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考评机制还较为传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没有及时跟上“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传统的对学生的考评机制考察范围比较狭窄,只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进行考察,这样就造就了一些“唯考试论”的学生,而我们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在于向社会培养一批经得住社会与企业考验的业财融合的优秀人才。因此,必须改革目前的考评机制,考评机制要学习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发展能力并举,学校也应积极收取社会的反馈,对考评机制进行及时、科学的改进,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潮流,提升办学水平。

3.3 改革课程体系,综合选取教材

一方面,针对教材相对保守和滞后的状况,要努力挣脱束缚,开放思想,选取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教材,选取的重点也不要单单注重核算,要综合考虑。另一方面,针对课程的设置,要遵守一条原则:要以企业与市场为导向。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而在业财融合的导向下,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很迫切希望财务人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来,因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针对不同的发展能力与规划设置不同的课程,如,有些偏重于企业管理方向,有些偏重于业务技术方向。另外,课程体系的建设也是重点,要适当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如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与大数据、企业的经营策略,等等。同时也要结合地域优势与特色设置课程,以及跨专业跨学科的一些共通课程,如电子商务、经济法律、网络财务,等等。

3.4 增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业财融合度

在高职院校中,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执行者,也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指导者。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业财融合,即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方式与内容。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与实务工作会有所脱节,这就要求教师团队要改变自身结构,真正对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务工作中都提供有利支持。

一方面,对教师的团队建设重视起来,业财融合要求人才不仅会财务知识与操作,同时对相关管理业务也要熟悉。同样,教师团队也不能仅仅限制在会计领域,对相关领域都应关注,这样,只有組建各个学术专业的教师团队,才能真正把各个专业的知识进行融通,推动业财融合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团队要在学术研究、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把握一个良好的尺度。高职院校可以采用把教师送出去和把实务人才请进来的战略,高校教师具有高水平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去到企业里观摩学习可以总结经验应用到教学当中;而企业的人员到学校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对企业中的实际情况用课本知识加以验证,反馈回企业,做到企业与高校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郭永清.中国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7(15).

[2] 刘国城,董必荣.“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困境与变革[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01).

[3] 杨春艳.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理论观察,2018(01).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业财融合
大数据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实用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S-H评估法)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工业4.0下的业务与财务融合模式探索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