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阅读理解 根植核心素养
2019-11-04阮芳燕
阮芳燕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比较重视,往往忽略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往往容易忽视阅读理解的训练,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提升。到了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阅读量多了,但阅读理解能力的偏低,成为制约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一个瓶颈。
因此我结合实践,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对低年级阅读理解学习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形成具有较强可行性的创新策略,为其今后的成长开辟新的道路。
一、基于基础,发展阅读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指导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识字习惯,并且能够运用基本的工具书,辅助自身开展阅读活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强调学生阅读方法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各种辅助工具书,完成简单内容的阅读理解,并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图文并茂内容的学习和阅读,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多样的信息载体,进行综合性的阅读理解,并指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图文进行理解。
如二年级语文《蜘蛛开店》教学时,教学指导学生分类识字,关联记忆。从课题开始,指导学生识字“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读“商店”和“顾客”两词。结合识字,弄清字义,了解故事中的商品和顾客。经过识字,结合内容,使学生理解每位顾客的特点:河马大大的嘴、长颈鹿长长的脖、蜈蚣的脚特别多。
结合字词教学的基础,使学生在学习中,应地制宜的进行阅读理解,产生对阅读理解的正确认识,并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的习惯,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的阅读理解问题,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彻底摆脱了兴趣不足的负面影响。
二、创新教学,提升阅读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理解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移动教学、微课教学等创新教学形式。通过教学形式的有效创新,吸引学生关注,使其能够投身到相关内容的阅读理解中去,在进行动物、季节、故事等相关的课文学习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构建一个更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在情境化的学习中进行深度的理解,建立课文与生活的直接关联,从而实现自身阅读能力,培养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如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教学时,教师通过猜谜语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会猜谜语吧?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你能猜一猜吗?
出示:上肢和下肢都是手,有时爬来有时走,走时像个人,爬时像只狗。
学生猜:猴子
师:大家猜得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小猴子有关的故事。
揭题:小猴子下山
接着,教师播放小猴子下山的动画片,在播放前教师引导学生:小猴子下山会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进行相关的理解。
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图文并茂,利用多媒体动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升华思维品质
在扩展课外阅读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拓展阅读内容,倡导家里亲子阅读,营造读书氛围,让课外学习有效落地。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偏好进行深入调查,根据学生个体的表现情况,确立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搜集学生个性发展所需的阅读材料,重视小学生群体的特征,能够选取与学生兴趣相符、图文并茂、表现形式更为灵活的阅读材料,以确保其在阅读活动中始终能够得到积极的反馈,不断提高其阅读兴趣。
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可以让孩子读适龄的“儿童文学名著”,既培兴趣又养品味。让孩子接触一些经受得起时间检验的语言大师、名家的典范作品,这对培养孩子纯正的语言趣味、感觉、习惯,真的是很有帮助,而且能让孩子受益终生。引导家长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提供一些基础性保障,要求家长对家庭环境进行一些灵活的调整,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活动过程中得到基本的物质保障,并鼓励家长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不断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教学的过程里,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掌握自主阅读的能力,并在实践活动能有效、自主地完成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显著的提升,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主动完成课内外的阅读学习任务,积累閱读量,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得以提升,良好的思维品质得以形成。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