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入手,提升农村小学生数学素养
2019-11-04陶维花
陶维花
数学素养成为现在教育的热点讨论话题。而农村孩子的教育是祖国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的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学习的意识。有的农村家庭对教育的认识是小学科目简单,孩子小,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和钱,而初中和高中才是需要重视的时期。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教育意识不强。而学习知识是一种沉淀、积累的过程,提升数学素养也是如此,对数学的见解,数学的思维方式是与平时积累分不开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教育方法不当。他们的教育需要我们从课堂教学中出发,探索在新理念下小学数学素养的内涵和培养方法。由于区域原因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教育存在许多不同。
一、注重基本口算训练,提升计算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计算时经常算错,错的原因刚开始认为是粗心,但是经常训练还出错时,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发现孩子在计算时,一方面是基本口算不过关,另一方面是对计算法则、运算规律、运算顺序的理解不够,此外,思维定势负效应也是影响学生出错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基本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基本口算的熟练程度影响着笔算运算能力的高低,这是一个科学理论,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条规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基本口算训练,才能让学生计算过关。
口算过关了笔算就不成问题了,因此应该加强小学生的口算教学,要让孩子们熟练地学会口算法则,掌握口算的心法。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小学生都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新鲜形象的事物最能激起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去激发学生兴趣。
在开始上课时首先创设有趣的、形象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引导他们去探究新知,使学习新知有一个好的开始,还能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事先在网上下载各种生活中和建筑物中的轴对称图形,课程开始时首先让学生欣赏中国传统的剪纸文化,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一边赞叹剪纸艺术的博大精深,一边奇怪怎么这些图形都有相同的部分,然后让学生观察,教师用线条标注出来,然后演示出来,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很深的印象,接着教师拿出彩纸对折,边剪爱心边让学生猜,再提问题引入学习内容,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学起来也就不难了。最后再次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剪出图形,起到巩固加深的作用。这样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直观感知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就能主动去学习了。
三、微课的动态演示,激发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发学生注意,更能调动学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微课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例如在《学习圆锥体积》时,如何让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我们可以利用微课的动画功能,展示一个等底等高立体圆柱和一个立体的圆锥,然后用水龙头把圆锥体放满水,倒进圆柱里,问学生满了吗?学生答没满,在圆柱上标注第一次倒水的标记,继续接水,倒进圆柱里,再问水满了吗?没满,再接着倒水,做标记,直到把圆柱体盛满为止。这时问学生圆锥体向圆柱体倒了几次水,学生在动画微课的演示下,很容易就回答出3次,得出等底等高的圓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得出圆锥的体积。
在微课环境下,学生看的明白,教师教的轻松。由于学生看懂了,理解了,对数学也感兴趣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就提高了。
四、重现生活情境,提高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农村孩子由于生活在农村,他们比城里孩子多了许多实践机会。
例如:教学有20米的篱笆,沿着8米的墙边,围一个长方形的菜地,怎么围面积最大。虽然学生学过了长方形的面积,但对用篱笆围长方形还不是太了解,于是我让学生带着米尺、20米长的绳子到学校的小菜地边,先观察菜地,然后再让他们分小组去围长方形,由于这是他们平时在家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忙得不亦乐乎,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这个知识点掌握了,回家后还能帮家长去围小菜园。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让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这样的重现,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了,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总之,我们农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取得高效率,就要从课堂入手,运用农村的教学资源,激发兴趣,创造适合他们开展和参与各种探究活动的条件,使他们在活动中发散思维,提高解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拉近他们与城里孩子的差距,真正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