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统编教材,培养摘抄能力
2019-11-04姚晓雲
□ 姚晓雲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语言积累对学生学习语文意义重大,而摘抄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只是大段大段地照搬文本中的段落,摘抄是为了应付检查。这些现象使摘抄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了一种形式,并没有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特征在语文学习中发挥有效的作用。为此,笔者依托统编教材编写的特点,实施相应的策略,让学生在有效习得摘抄能力方面大有所为。
一、立足“语文园地”,系统意识得建立
长期以来,摘抄对于许多一线教师而言,只是个笼统的概念,他们缺少学段意识。综观统编教材中出现的相关摘抄内容,可以发现,培养学生摘抄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摘抄能力的习得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过程。
在统编一年级教材课后练习“读读记记”的基础上,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展示台”提出:“你积累了哪些词句?我们来交流一下吧。”第一次正式引导教师和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积累摘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摘抄的重点就是进行词汇、短句的积累。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和学生从摘抄字词、名言警句过渡到积累有新鲜感的句子。“有新鲜感”的语句就是学生感到陌生的、特殊的表达方式,这些句子是摘抄的素材之一,此时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主观感受。
在此基础上,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单元导语提出“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感受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正是有这前后单元的衔接,当该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提出“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这种摘抄能力。此时,“交流平台”总结了摘抄的相关策略:归类摘抄、品读批注、标注出处、经常翻看背诵。学生的摘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联结前面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明确指出,摘抄不再注重单一的积累,它引向的是运用。学生知道在习作等实践过程中,通过仿写等方法,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词语和句式),在积累的基础上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
基于上述内容,可见由词语到句子,由语言赏析到积累运用,摘抄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但每个阶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学生摘抄能力的养成需要教师拥有长远的眼光。教师应该从知识的系统性出发,对摘抄的技巧进行分散教学,将其巧妙无痕地渗透在单元课文中,有所侧重地组织练习。最后在教学这一单元的“语文园地”时,教师和学生还要进行总结和回顾。
二、基于年段学情,一步一引习摘抄
从教材来看,基于学情,学生每个阶段获得的摘抄能力是不一样的,它呈现的是渐进的状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摘抄能力,应将相关练习有效地落实在日常课堂教学中。
(一)微课指导抄好句
从积累词语、短句到摘抄长句,是一个爬坡的过程。部分学生经常会抄得歪歪扭扭,甚至添字、漏字。对此,教师应给予指导。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一匹出色的马》课后提出:“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把句子抄写下来。”由于第一次出现抄长句,笔者结合课文教学,在课堂上进行摘抄的指导。
第一步,拍微视频,利用直观的微课形式,指导学生将句子抄得正确又美观。
第二步,编写儿歌,帮助摘抄:先读后写排好队,不丢字来不加字,字字之间要匀称,工整美观靠细致。
第三步,请学生将句子抄写在准备好的摘抄本上,标明出处,抄好展示反馈,互相交流点评。
第四步,美美地读一读,背一背。
接下来同册的《雷雨》、三年级上册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海滨小城》等均有抄句子的课后练习。学生就可以再次运用这种摘抄方法,画出喜欢的句子,课堂上以有感情地朗读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然后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做到工整美观。
(二)由记到品写感受
“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如果教师在学生摘抄时突然提出这个要求,部分能力弱的学生会无从下笔。只有在文章教学中一步一步地渗透,学生在课外摘抄时才能形成品析语言、表达感受的能力。为此,由字到词再到句子的感受品析,语言的赏析应一步一引导。
以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为例子。在教学这一课时,一位教师确定教学重点是抓住“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短语,体会描写特点,积累优美的句子。为了落实这一目标,该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谈话:用“( )的( )”这一词组来描述自己的学校。
2.默读课文,说说读出“一片( )的树林”。想象画面,借助图片理解“幽深、雾蒙蒙”;说说通过“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这样的词组,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3.指导朗读,读出画面感。
4.理解“凝神静气”,关注父亲的动作,体会“像树一般兀立”,说说感受。
5.默读第七至第十九自然段,运用词组展开小组讨论:一群( )的( )的鸟。
6.摘抄积累优美的句子。
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学习方法,从品读到运用,学生的赏析和仿写能力不断提高。
再看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提出“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本单元《燕子》《荷花》两篇精读课文都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选取了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以泡泡的形式在一旁做了感受评析,梳理、总结了一些体会优美生动语句的角度:一是体会作者所写事物的鲜明特点,二是体会作者笔下事物生动的状态,三是体会作者细致生动的动作描写。有了课内对于字、词、句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好词好段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批注和感受就顺理成章了。
三、整合单元要素,分类摘抄善运用
如果摘抄只是盲目、随意地抄,那么学生就犹如在漆黑的夜中摸黑前行。教材中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教师要结合单元目标和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摘抄。这样语文学习在课外才能得到拓展和延伸,通过摘抄实现课内外的整合,使课外阅读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摘抄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都紧紧围绕“秋”这一主题。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摘抄与秋有关的词语、优美句段、古诗等。这样,学生通过归类摘抄,对“秋”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情感上的把握。在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摘抄有关春、夏、冬的相关内容,然后将学生的摘抄整理汇集成《四季录》在班级中传阅,达到系统积累的目标。之后,遇到同册第六单元《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练习“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和习作《这儿真美》,学生就能把之前摘抄的语句运用到写作中,将积累的语言要素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
四、借力“快乐读书吧”,多样摘抄助阅读
统编教材的课文数量减少了,但阅读量却增加了,其增加的内容就在课外阅读上。“快乐读书吧”作为统编教材中新增的板块,意在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一步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趣读,还要运用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乐于阅读课外书籍。为此,教师应积极地运用摘抄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由点到面,由课内走向课外,让摘抄变得丰富,让阅读变得主动。
(一)图文摘抄趣阅读
低段的学生可以采取图文摘抄法。一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这些内容不仅能在书本、报纸、画刊上读到,还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口口相传听到。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收集童谣和儿歌,把它们直接剪贴到摘抄本上。针对低段学生,笔者还鼓励建立亲子阅读摘录卡。家长为学生读童谣、儿歌,并摘录在卡片上。学生为摘抄的内容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在班级里交流展示,分享阅读。这样图文结合的摘抄方式,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二)前瞻摘录引阅读
教师还可以采取前瞻式摘录法。推荐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再好的文字介绍,也比不上故事本身吸引人。因此,教师可以摘录书中部分内容作为导读,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注意前瞻式摘录选取的内容应是情节曲折跌宕、富有想象空间之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教学为例。
一天晚上,当她正在她漂亮的床上睡觉的时候,一个难看的癞蛤蟆从窗子外面跳进来了,因为窗子上有一块玻璃已经破了。这癞蛤蟆又丑又大,而且是黏糊糊的。她一直跳到桌子上。拇指姑娘正睡在桌子上鲜红的玫瑰花瓣下面。
——《拇指姑娘》
太阳一落山,这些天鹅马上就变成了十一位美貌的王子。
——《野天鹅》
……
教师分别出示以上摘抄片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由交流,猜测故事。然后片段化成故事中的插图,最后教师出示《安徒生童话》的目录,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
前瞻式摘录法对学生之间的阅读推广而言,也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对自己喜爱的、书中印象最深刻、最令人感兴趣的句段进行摘录,然后在班级中开展摘抄卡漂流活动,充分发挥阅读卡的引领作用。摘抄卡摘录了书中的精彩情节,让学生带着疑惑和期待主动进行进一步的阅读。
(三)支架摘抄思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是学生进行主观体验的过程。检测阅读,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师可以利用相应的摘抄策略,让学生的阅读可视化,同时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针对小学中段学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摘抄还为时过早,故此,借力“快乐阅读吧”的阅读主题,教师可设计支架式摘抄卡。摘抄卡指向某种阅读方法、写作方式的积累。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快乐阅读吧”的阅读主题是寓言。一位教师选取了《克雷洛夫寓言》中的《守财奴》,以翻拍电影的形式,引导学生研读剧本,然后借助连环画图片复述剧本,最后在学生表演剧本前,要求他们再深入体验角色,根据文本完成摘录。
人物妖精 守财奴台词动作语言表情、神态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剧本解读
在完成摘录卡的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表演故事,最后完成剧本解读:“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这就回到寓言的文本特征——小故事大道理。教师以单篇带整本书,以摘抄卡、表演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趣读《克雷洛夫寓言》中的故事。教师根据不同文体特点、不同主题,制定不同的摘抄框架,有利于学生建立阅读意识。课外阅读浮躁、走马观花的现象逐渐减少,阅读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摘抄是学好语文的必经之路。如果教师巧妙地运用教材,有的放矢地传授摘抄方法,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摘抄,使摘抄逐步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好习惯,那么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也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