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的课外阅读作业设计

2019-11-04唐恂奕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作业素养

□ 唐恂奕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可以看出,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课程标准》以外的内容,也不是语文教学的附属品,它是语文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把它课程化,进行必要的阅读作业设计与研究,能较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的相关要求,促使学生的人文素养、思维素养、语言素养等得到最优化发展。

一、基于人文素养设计作业,让学生乐于积累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设计课外阅读诵读作业,能帮助学生积累优秀诗篇等,“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一)晨读暮诵,激发主动阅读的热情

每天的早读课和晚自习,都是诵读的好时机。教师可每周末组织学生完成作业《“每周一诵”推荐表》,练习诵读自己推荐的篇目,周一全班交流,根据推荐理由认真挑选,确定每周诵读内容。推荐成功者则每天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诵读,美其名曰“每周一诵”。一周“小老师”的身份足以激起学生诵读的热情,一方面能促使他们用心填写推荐表,另一方面能促动他们不断拓展阅读面,积累阅读量。

“每周一诵”推荐表推荐者推荐篇目推荐理由推荐指数吴××《我爱米兰》我们的老师就像米兰一样朴素又开朗。教师节快要到了,我想把这首诗送给老师,祝她节日快乐!♥♥♥♥♥

(二)群聊众听,改变传统的诵读模式

读背作业布置后,靠有限的在校时间不一定能够对学生一一进行面测。凭借班级联系群(QQ或微信),上传音频,师生进行线上交流检测,填写《我心中的“最美朗读者”》评价表,是一种新形态的作业完成方式。

我心中的“最美朗读者”最美朗读者 推荐理由 推荐指数(涂色)☆☆☆☆☆☆☆☆☆☆☆☆☆☆☆

例如:“背诵《秋天》,将音频上传至QQ群,并认真聆听同学们的朗诵,评选出你心目中的‘最美朗读者’。”在这个作业里,不仅有“背”的显性要求,还有“展示”的隐性要求。很多学生都配上了轻音乐,以诵读的方式展开“群聊”。教师在听,学生和家长也在听,评出的“最美朗读者”还将在第二天进行现场展示。在此过程中,大家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各自有所对照,积累的不仅是美文,还有诵读经验与情怀。

(三)浅吟轻唱,趣化枯燥的背诵要求

如果一味纯粹地让学生读读背背,势必会显得枯燥乏味。浅吟轻唱不失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学生诵读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锄禾》《春晓》《村居》《江南好》《小小的船》等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项作业:背诵,并学唱歌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将要积累的诗文唱出来,如小古文《乡村》配上三年级《金孔雀轻轻跳》的音乐。对于学生来讲,彼时的“背诵”是一项枯燥的作业,此时的“唱歌”就是一个比较轻松的活动。在活动中完成作业,寓学于乐,何乐而不为?

(四)汇报演出,综合性展示积累成果

当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需要有一个回顾、总结、展示的机会。每学年结束前,笔者都会组织一次“经典诵读大会”。通俗地讲,就是读背积累的“期末汇报演出”。作业要求:主题自定,以诵读为主。有的学生围绕一个主题组诗朗诵,例如,旅行主题——《登鹳雀楼》《题西林壁》《咏华山》,春天主题——《江南春》《晚春》《游园不值》,送别主题——《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有的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某一位诗人的诗,李白、苏轼、海子等人的诗篇都很受欢迎。还有的学生会古今对照着朗诵诗歌,或将诗与歌结合着吟诵。这项综合性作业不仅检测了学生的课外诗词积累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自主归纳整理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对于信息的重新审视组合的能力。

二、基于思维素养设计作业,让学生勤于梳理

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将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相整合,让学生投入到需要运用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活动之中。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为了指导学生读懂文本而进行相关作业设计,借助图表等手段研究出适合学生特点的作业模式,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表格式梳理

拿到一篇叙述性文本,教师会习惯让学生用“5W1H”法去拆解阅读,厘清文章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what),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when),地点(where),相关人物(who),发生的原因(why),事情是怎么发展的(how)。“5W1H”是一种思维模式,用到阅读中来,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读完后,每个学生都会留下“阅读初印象”,此时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完成第一次阅读后的作业。表格能让学生一眼就看清楚自己所要了解的阅读内容,从而理性地进入阅读状态(见下表)。

书名:《赎罪》作者:【英】伊恩·麦克尤恩事情(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原因(why)发展过程(how)主人公布里奥妮幼年时因一次误会导致姐姐塞西莉娅与恋人罗比分离至死,自此花费一生时间创作小说《赎罪》,以求为自己早年的错误赎罪第一阶段:1935年;第二阶段:二战期间英国乡下的一个庄园;战地医院布里奥妮·塔利斯、罗比·特纳、塞西莉娅·塔利斯幼年的布里奥妮因为冲动和幼稚,误解了罗比,导致罗比入狱长大后的布里奥妮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在战地医院,她想用文字和工作完成赎罪,但没有得到原谅

若读完一系列同题材或同作者的作品,学生也要列表进行梳理,以留下比较阅读的痕迹。

表格式梳理,叙述性文本可以用,说明性文章、写景类读本同样可以用。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自行设计表格,来展示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二)导图式梳理

随着年级的升高以及阅读水准的提升,学生开始接触中长篇小说,里面的人物关系以及相关事物是相当复杂的。画一张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一个阅读难题。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梳理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把各种关键词联系起来,通过重点来联想到整体,从而达到复述主要内容的目的。

例如,在读完《水浒传》后,设计这样一项作业:读完《水浒传》,你印象深刻的是哪几位梁山好汉?把跟他们有关的内容联系起来,画一张思维导图,做好交流准备(见下图)。又如,在读完《城南旧事》这本书后,建议学生完成一项作业:用思维导图列出书中人物关系,并借助图分别说说五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简单说来,通过线条、色彩等方式,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把阅读作业中要体现的某个问题进行多层面、多元化的展示,体现了各元素之间的关系,重点突出、内容全面,这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细节的梳理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些图表的帮助下,学生读完了《烂泥怪》《奥瑟罗》《许三观卖血记》等中外名家名著,分析、评价等能力都得到提升。

三、基于语言素养设计作业,让学生善于品鉴

语言的习得,是小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古今中外,体裁很多,语言也因此丰富多彩。设计阅读作业时可以跳出眼前阅读的内容,借助品鉴语言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一)影视与原著的对比

现在很多影视作品都改编自同名小说。影视作品体现书的内容,而且生动形象,能适当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但是多少会和原著有一些出入。因此,假期里的课外阅读作业,可以这么设计:阅读某本书,并观看根据本书改编的影视作品,请将原著和影视做对比,遇到感兴趣的地方可以把思考写下来。

一位学生看完《柳林风声》后表示:“电影很有趣,但是没有把书中所描写的内容很好地体现出来。‘他这辈子还从没见过一条河哩。这只光光滑滑、蜿蜿蜒蜒、身躯庞大的动物,不停地追逐,轻轻地欢笑。……’我们平时看到的关于河流的描写无非是清澈的河水、宽广的河面、波涛汹涌等等。这里把这条河看成了一只动物,一只活泼可爱的、调皮淘气的动物,而且从这些文字中我还能想象到很多很多的场景,看着多么有意思啊!”诸如此类的交流,提升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能力,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二)古文与白话的融合

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因此许多不朽的作品以简约精练著称。当然,这也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障碍。此时,作业可以这样设计:“将相关的古文、古诗词和现代文学结合着读,并进行思考:它们的语言表达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

一位教师读了柳宗元的《江雪》之后改写了这首诗:“山一座连着一座,连绵起伏,却不见鸟的踪影,即使一只;路一条接着一条,纵横交错,却不见人的痕迹,即使一个。一叶孤舟,一位老翁,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根鱼竿,一条寒江,一江寒雪……”笔者提议学生古今对读。他们发现,古诗严密简洁,用语凝练,读来如卷轴徐徐打开;现代诗歌形式自由,表述直白浪漫,画面感扑面而来。同样,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发现小古文《猫斗》只用短短几十个字就把猫的数量、颜色,“斗”的地点、经过、结果写得一清二楚,每个字都有具体的含义。而《狼图腾》中,不管是人狼斗还是狼狗斗,都会用大篇幅的文字来描述,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有效的课外阅读不是浮光掠影般扫过一排排文字,而是一种需要思考、感悟、体验等结合的实践活动。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的课外阅读作业能帮助学生达到读中积累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发展阅读思维,通过有价值的思辨赏析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这样的读才是课程意义上的读。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作业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作业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