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共生:语文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

2019-11-04俞晓云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谈迁作业素养

□ 俞晓云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为了巩固所学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学习活动,它同时为教师了解教学质量、调整教学行为提供依据。如何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综合提升,是每一位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以“百折不挠”为主题,包括四篇课文:《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滴水穿石的启示》。前三篇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最后一篇是说理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考虑。

一、创设情境,在迁移、表达中运用语言

对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四大语文素养中,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重中之重。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习得基本、规范的语言的基础上,逐步引导他们呈现生动、个性化的表达。教师要对语言敏感,抓住阅读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迁移、表达中运用语言。

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

“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此时此刻,谈迁会有怎样的神态、动作、语言?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写。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都会让学生想象《国榷》失窃后谈迁的心理活动,意在体会主人公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而这一作业设计,让学生想象谈迁第二次完成《国榷》后的神态、动作、语言,则更注重语言的迁移、运用。

指导完成这一作业,可以分以下几步走:第一步,回忆《天火之谜》中,富兰克林捉住“天电”后的语句,知道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了主人公试验成功后的狂喜;第二步,想象谈迁当时所处的情境,试着写一写他的神态、动作、语言;第三步,比较评析。

“比较评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怎样的想象才是合理的?这需要教师引导甚至示范。因为有富兰克林成功后的表现在前,很多学生受其影响,在写谈迁成功后的表现时,也会写他“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但是,千人一面的描写并不是教学的目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应该与人物个性吻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感受谈迁的性格特征——谈迁痛失《国榷》,面对如此致命的打击,他的表现是“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可见,谈迁是一个感情内敛、含蓄的人。因此,即使面对二次完成的《国榷》,谈迁的感情也不太会是外放的。那么,怎样的想象更合理呢?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升,他们的表达也更贴合人物,更具个性:“谈迁搁下笔,颤抖的手摩挲着这一卷卷文稿。他喃喃自语道:‘终于完成了。’”……

二、着眼整体,在联系、比较中提升思维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训练学生记忆、领会等低阶思维,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作业设计也要有这样的价值取向。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只关注碎片化的文本细节,而要着眼于全篇,甚至是整个单元。现行教材编排多以主题单元为体系,课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如果能从单元整体出发,让学生对一组课文进行联系、比较,会对提升思维能力大有好处。

着眼全篇的作业设计可以《滴水穿石的启示》为例。教学前,教师让学生完成如下预习作业。

认真读课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出文章的框架结构。

这样的作业其实是对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一次挑战,而带有思维挑战性的作业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可以是线性的:

也可以是发散式的:

这时候的思维导图不一定准确,但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思维的发展是明显的。学生带着思考走进课堂,学习也会更有效率。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比如,同是举例,学习课文后学生就知道李时珍等人的例子属于正例,而雨水则属于反例,正反举例论证正是一种常用的论证方法。

从单元整体出发,教师则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

认真阅读《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根据你的理解,用折线图的形式表现出主人公的经历,并说说三者的共同之处。

学生在画折线图的时候会发现:富兰克林有遭遇冷嘲热讽的时候,有成功的时候;谈迁有遭遇致命打击的时候,有二次完成书稿的时候;诺贝尔有试验失败无数次的时候,有最终成功的时候。每个人都遭遇过挫折,但最终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都取得了成功,他们的人生轨迹都是有伏有起的。画折线图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而提炼“共同之处”则是让学生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和提升。而这种联系、比较的整体思维方式也将影响学生今后的独立阅读。

1) 假定房间外墙为定温壁面,其温度取实测数值的平均数.在实际测量期间,为保证测量数值的准确性,测量墙体温度时,均匀布置测点(图2),测量时间间隔为5 min.考虑到正午墙体壁面温度较高,利于验证侧送风方式下办公室内热环境的舒适合理性,故以12:00—13:00为测量时间段.选取天气炎热,温度相差不大的5 d进行测量,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共测得300组数据,取其平均值,求得走廊和南墙温度为28 ℃,西墙温度为31 ℃.

三、自主品读,在评价、赏析中懂得审美

审美素养是一个完整的人不可或缺的素养之一。小学语文因为其学科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可以挖掘的美育因素很多,如文本本身的语言美、文本中体现的人性美等,但是很多教师教学时总是纠缠于各种所谓的“知识点”“考点”,忽略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作业设计同样如此,一味地纠缠于知识点的巩固、解题技能的熟练,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美感全无。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自己首先要有较高的审美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评价、赏析中懂得审美。

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

摘录文中的四字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并说说运用这些词语的好处。

这篇文章中的四字词语很多,如“翔实可信”“鸿篇巨制”“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家徒四壁”“体弱多病”“奋笔疾书”“名垂青史”……“摘录”是为了聚焦这些四字词语,“理解”是评价、赏析的基础,“说说好处”则是联系文本,在评价、赏析的过程中体会这些四字词语丰富的内涵和词句间的节奏感。学生在品词的过程中提升了审美素养。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文。在审美素养欠缺的人眼中,说理文是严肃的、无趣的,其实不然。教师在教学结束之后,可以布置这样一项作业。

请从不同角度找一找《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蕴含的美。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多角度地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最终创造美。

四、打开课堂,在阅读、游览中品味文化

语文教学有一个责无旁贷的使命,就是引导学生理解、传承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关于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去落实,但是课堂上所学毕竟有限,学生要想真正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并热爱中国文化,还需打开课堂,将阅读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不但要读“书”,还要读“自然”,读“社会”。

如学完这一单元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

请你也来做一回编者,以“百折不挠”为主题,选编一组和教材不同的文章。

要想很好地完成这一项作业,学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量阅读,有了大量阅读的基础,才可能有可供选编的与主题吻合的文章。其次,需要取舍。同一主题的文章,留下哪些?选文依据究竟是什么?这时候,一是可以学习编者选文的思路,中外名人故事兼而有之;二是可以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正反举例论证的方法,在兼顾古今中外人物故事的同时,还可以考虑从正反不同的角度选文。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大量阅读接收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并在比较、取舍的过程中对这些文字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同时,鉴赏能力也有了提升,收益匪浅。

从单元主题出发,教师还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

在“徐悲鸿—宜兴亦园徐悲鸿纪念馆”“徐霞客—徐霞客故居”“何振梁—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中任选一组,通过参观、访问,了解名人故事,并制作一张主题小报。

作业中提到的三位都是无锡籍名人,参观地也都在无锡,这为作业的完成提供了可能。看似是为了完成一张主题小报,但在寻访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必不限于此:徐悲鸿纪念馆中的画作,徐霞客故居的建筑、匾额、对联,奥林匹克陈列馆中的玉雕和藏品,处处都弥漫着文化的气息。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因此,要提升文化素养,还需走进自然,走进社会。

总之,作业设计要着眼于学生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素养的综合发展。“素养共生”应是作业设计应然的价值取向。

猜你喜欢

谈迁作业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吾手尚在
吾手尚在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