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法的户外公共空间儿童友好情况调查①
2019-11-02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祁帅巾杨生柏吕静刘雨鸥邱冰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祁帅巾 杨生柏 吕静 刘雨鸥 邱冰
1 调研背景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自2015年起,国家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儿童数量不断攀升,2017年南京发布的“十三五”儿童发展规划中只是理想化地提出了在社区内建设娱乐场所的模式,这种不友好的模式脱离了儿童现阶段精神生活与健康成长的需求,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规划草案公众意见征询中将儿童友好作为幸福宜居概念的一项重点。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有多所学校与社区,儿童户外活动较为频繁,但是通过实地踏勘我们发现北京东路几个社区存在对儿童不友好的问题。
2 调研目的与意义
本文一方面从典型城市公共空间入手,如北京东路四个小区的调研,建立儿童友好型户外活动空间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AHP以及德尔菲专家打分法分析,探寻出在北京东路社区户外活动空间儿童友好评价体系中影响力最大的因素能更好地满足儿童的社会权益,促进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完善和充分拓展[1]。另外一方面对现状的分析总结以及对数据分析和理论分析推导,以北京东路小区为代表,从规划角度对有关部门提出合理意见,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3 调研过程
3.1 现状概况
对北京东路的公教一村、和平新村、土壤研究所小区、进香河路33号院进行了现场调查,主要以现场感知为主。北京东路全段:西起鼓楼广场,东至龙蟠中路,全长约2390米,公教一村:儿童主要活动空间集中在小区西面的操场,小区内部仅有一废弃的小游园。社区公共设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施工现场较为混乱。和平新村:小区内部可供儿童活动的空间较少。土壤研究所小区:小区内基本无可供儿童玩耍的公共空间,主要为宅间绿地。杂物堆放较多,儿童在小区内的舒适度被降低。进香河路33号院:儿童约480人。小区内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公共活动空间也有被杂物侵占的现象,如图1所示。
图1 现场照片
3.2 儿童场地认知
深入研究发现,进香河33号小区内部规划了较为明显的开敞活动空间供儿童活动,而另外三个小区在公共活动空间缺失的情况下充分使内部已有空间得到最佳利用,如图2所示。
公教一村内儿童活动范围主要在家门口空地,小区道路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无法满足对儿童日常活动的安全性。平新村内受调查的儿童,所活动区域多集中在家门口空地,而场地集中成为停车场,空间利用率不高,安全系数低。土壤研究所内儿童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家门口附件空地,且紧邻车行道路和行人过往。进香河路33号院内儿童主要活动区域在小区中心花园。小区道路与家门口空地连接紧密,而小区内有三个中心花园,分别设置有景观小品、休憩亭与健身器材,范围大,且有一定可发掘的趣味性,儿童更倾向于来此活动。
图2 社区儿童活动区域比例图
4 社区开放空间儿童友好度评价体系
(1)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社区开放空间儿童友好评价体系构建社区开放空间儿童友好影响因子提取。
根据现场实地调研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相关要求,将北京东路社区开放空间儿童友好评价对象归类分为社区绿地,小区游园,居住区公园,住区广场等居民户外活动场地[2]。根据问题建立社区开放空间儿童友好度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社区开放空间儿童友好评价体系表
(2)权重运算、一致性检验和结果分析。
根据评价项目体系框架结构,对总体评价层,各个项目评价层,具体细节评价层各个项目分层设计了成对比调查表,并制定专家调查问卷,共发放专家调查问卷15份。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我们发现在五大具体要素影响下,安全性影响要素最高,市民与专家所列出安全性影响的具体因子也较其他要素而言丰富。
表2 评价项目权重表
5 总结与建议
5.1 调研总结
本次调研反映出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儿童活动场地匮乏:活动场地缺乏是比较严重的问题;(2)儿童活动场地存在安全隐患;(3)一些公共场地的绿化杂乱,社区内噪声严重影响了在附近活动的儿童;(4)公共活动场地大多都是放置健身器材,这些并不能真正吸引孩子去玩耍,儿童活动场地没有趣味。
5.2 相关建议
建设多功能活动场地,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让儿童在选择场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场地的可塑性,可以考虑建设社区与学校共享的活动场地,既可以节省空间又可以做到资源共享[3]。儿童出行路线要尽量避开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尽量保证儿童出行、活动区域靠近居民多的地方或者是实现较好的公共区域。公共空间设计时要设计一些赏心悦目的植物,后期也要时常修剪,及时清理垃圾,保证活动空间的干净、整洁。在设计活动场地的设施时,不要只是简单的摆放一些健身器材[4],只对儿童的体能进行锻炼,而应该放置一些能锻炼儿童判断力、认知能力能够真正发挥儿童创造性的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