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与探索

2019-11-02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王兆群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20期
关键词:预设平行四边形动态

☉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王兆群

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要站在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去看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生命中重要的旅程,是一段蕴含深意的生命经历,而教师则需把宝贵的促进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赋予学生.所以,新课改风向标下的数学教学,应是基于学生实际创设的动态的、生动的、灵活的教学过程,而不是循规蹈矩地照搬教学预设,机械化地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促成动态生成,激活学生思维,创设精彩课堂呢?本文中,笔者尝试以教材作为媒介,以实践探究为研究手段,以促进动态生成、创设精彩课堂为终极目标,阐述几点教学策略.

一、充分预设,等待生成

教学活动的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教师需对教学做出充分预设,并做出缜密的筹划,才能使活动过程更富有效性.深度钻研教材,了解具体学情,促进“生成性资源”的积累,才能充分发挥教学预设的效果,促进动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总会生成一些难以预设的问题,原因在于学生的思维是无法预测的.因此,教师需多方位、多角度充分预设,才能做到“处乱不惊”,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促进有效生成.因此,教师在预设时,需对学生的已有经验有所估计,让教学设计更富多维性、联合性、动态性.

案例1:“轴对称图形”探究过程片段.

创设问题情境: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互动探究:不少学生认为“不是”,原因在于将其沿对角线对折无法重合;少部分学生认为“是”,原因在于将其对折后两边可以重合.笔者将早已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答案.不过,在一番努力之后,他们没有成功使两侧重合.这时,我适时地将自己准备的图形对折进行展示,此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学生疑惑不解,随即引导他们对比观察这两个平行四边形.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此平行四边形是特殊平行四边形,进而学生得出“一般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结论.

教学分析:此问题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观察和实践生成感悟,得出结论.当然,学生的答案我早有预测,面对偏差答案,没有立刻进行修正,而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设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冲突中辨析,感悟和理解问题,找出结论.

因此,教师在课前需钻研教材,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预设,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预测学生的学习方法,找寻应对策略,借助可生成性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让动态生成更有效.

二、操作实践,生成气象万千

心理学研究显示,“做”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最佳方法.动手操作为动作思维优势的学生指明方向和路径.在操作中,学生以“做”生“学”,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促进自然生长.

案例2:“算术平方根概念”探究过程片段.

创设问题情境:小红的妈妈买回来两块1m2的正方形布料,并打算将它们拼成一个大正方形,面积为2m2.不过,经过预测,若是按照图1去拼,面积可以达到要求,可并非正方形.小红的妈妈束手无策了,你能帮帮她吗?

互动探究:此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贴合度较高,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都积极主动地尝试着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通过动手操作,去剪正方形的纸片并尝试拼凑,得出以下方案(如图2、图3所示):

图1

图2

图3

而后进行探究、交流,共同归纳出:可以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如中心对称、轴对称等一般方法进行分割.

解决此问题后,笔者适时追问:小红的妈妈此时很好奇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我们能否替她算一算?这样一来,学生有了各种生成:

生1:可以设方程求解,设其边长是x,可得x2=2.

生2:我们可以借助估算,由12=1,22=4,可得1<x<2.

生3:我认为这个数根本不存在,原因在于x既不为整数,又不为分数.

生4:如果要求解方程x2=2,这个知识我们还没有学过,需要借助新知识找到答案.

教学分析:借助活动探究,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到代数和几何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中感悟成功的喜悦.借助动手操作、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较为缓慢,但是它是激发学生经历、感悟数学化的必经之路,可以激发宝贵的生成性资源,促进各种动态生成,进一步深化数学问题,启迪学生的能力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推波助澜,生成精彩

教学过程是蕴含生命的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能创设精彩瞬间.当然,这样的精彩是无法进行预设的.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是生动的教学资源,真实地暴露了学生的思维.教师需具备生成意识和艺术性掌控教学过程的能力,及时捕捉课堂中的可生成性资源,艺术性地点拨,引导学生自我感悟,使知识体系更为牢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案例3:化简

一学生板演如下:

原式=4(x-1)+3(2-x)=4x-4+6-3x=x+2.

教师点评时,学生纷纷质疑.从化简过程很容易看出,这名学生将分母漏掉了,用解方程的方法在做计算题.这名教师瞬间从错误中捕捉到“精彩”,说道:“这名同学用解方程的方法在做计算题,过程显然是错误的,不过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如果去分母解此题,在方法上的确会简单一些,现在我们能否尝试一下呢?”学生交流讨论,很快有了新的生成.

解:设原式=y.去掉分母,可得4(x-1)+3(2-x)=12y,则4x-4+6-3x=12y,则x+2=12y,则y=

教学分析:学生都被此种解法的创意吸引住了,尤其是刚刚因做错题目陷入自责的那名同学,此时的他也因自己的创意想法重拾信心.由此可以看出,“错误”的合理运用,可以生成再创造,提升教学效果.

数学教师需善待学生的一些偏差认识和过程失误,艺术性、巧妙性地进行处理,一方面,让“错误”更好地为课堂服务,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完善;另一方面,呵护学生的心理,在获取知识、修正错误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情感体验.此案例中,教师找寻错误关联,推波助澜,产生意外生成资源,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数学方法.

四、互动交流,生成多姿多彩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设计者、合作者、引导者.蕴含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需一改往日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相互指引、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案例4:“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角边”探究过程片段.

教学情境:我们尝试着:能否作出这样一个三角形“一边长2.5cm,使其对角为40°,另一边为3.5cm”?观察一下,你作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的三角形全等吗?

学生兴致高昂地进行操作、讨论、分析,并得出“边边角不成立”的结论.也有些小组生成了新的发现:当“边边角”中的角对应着那条长边时,三角形可以重合.这一发现起到了激趣启思的作用,学生纷纷开始合作探究,借助作图探究是否还有其他成立可能.

教学分析:在充分验证这一结论后,学生感受到研学的喜悦,感悟到成功的快乐,并生成了新问题.在互动交流的过程探究中,实现了学生的“思维之旅”.笔者在小结时,将此问题抛给学生,让学习不断延伸、拓展,让知识、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总之,教师需创设弹性教学设计,善用教学机智,灵活驾驭课堂,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因势利导,让平淡无奇的错误资源绽放光彩,使教学过程渐入佳境,让课堂精彩焕发生命活力,实现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挥舞”和“升腾”,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预设平行四边形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动态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