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解题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
——以几何问题为例

2019-11-02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施文军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20期
关键词:勾股定理切线直角三角形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施文军

一、问题现状

众所周知,几何是初中数学重点学习的内容.在历年各地的中考命题中有近50%的考题与几何相关.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多年的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初中几何知识过于复杂,涉及的内容太多,考题变化多种多样,面对一道题时,不知如何作辅助线,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

二、考查要点

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发现在初一的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把初中几何所考的内容都学完了.面对这个问题,可能部分学生表示不认同.那么笔者的依据是什么?

实际上我们小学就学过几何,只不过那时我们学习的重点是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如周长、面积等.到了初中,除了丰富几何基本性质,学习的重点则变成了在同一平面内几何图形的关系.但这些关系总的来说只有两种:

(1)边(线段)的关系,包括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在初一的时候就学过了,只有垂直与平行两种.不仅初中,甚至高中也只有这两个关系会在考试中出现.边的数量关系考点也只有三种:相等,比例,以及利用数量关系求线段长.

(2)角的关系,只有数量关系及利用数量关系求角度这两种.

我们整整三年的初中数学,几何只考这几类问题.如下面两例及其解析过程.

例1如图1,在▱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DE.

图1

(1)求证:DA=DF;

分析:本题第(1)问证明两条边相等,即两条线段的数量关系;第(2)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是寻找线段的数量关系.第(1)问的解答借助已知中的平行关系,从角的关系入手.第(2)问,通过挖掘题目中隐含的垂直关系,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来寻找边的数量关系.(具体过程略)

例2如图2,AB是⊙O的直径,PA、PC与⊙O分别相切于点A、C,连接AC、BC、OP,AC与OP相交于点D.

(1)求证:∠B+∠CPO=90°;

分析:本题第(1)问考查的是角的数量关系,可从如下两种视角求解.

方法1:由已知条件可得PO⊥AC.

因为PA、PC与⊙O分别相切于点A、C,所以OA⊥PA,PC=PA,∠PAC=∠PCA.∠CPO+∠PCA=90°.

因为AB是圆O的直径,所以∠ACB=90°,所以∠B+∠CAB=90°.而∠CAB+∠PAC=90°,所以∠B=∠PAC.

综上得∠B+∠CPO=90°.

图2

图3

方法2:连接OC,如图3.

因为PA、PC与⊙O分别相切于点A、C,所以OC⊥PC,OA⊥PA,∠APC=2∠CPO.所以∠OCP=∠OAP=90°.

因为∠AOC+∠APC+∠OCP+∠OAP=360°,所以∠AOC+∠APC=180°.又因为∠AOC=2∠B,所以∠B+∠CPO=90°.

第(2)问求边的长度,可将其置于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函数及勾股定理求解.

如图4所示,因为AB是⊙O的直径,所以∠ACB=90°,∠ABC+∠BAC=90°.

因为∠ABC+∠CPO=90°,所以∠BAC=∠CPO=∠APO.

图4

三、策略探析

以线段相等为例,初一我们学习的方法是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相等,初二补充了利用特殊图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构造辅助图形等)证明线段相等,初三学习函数之后又加入了解析法求线段长、证明线段相等.换句话说,我们所学的问题三年来并没有增加,一直都是这几类,而解题的思想方法每年都在增多.如:

例3 如图5,在Rt△ABD中,∠BAD为直角,AC⊥BD于点C,CD=CE,BF⊥AE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C=CF.

分析:结合已知条件中所给的垂直关系,构造辅助圆,可简洁证明.

图5

图6

证明:以AB的中点O为圆心、AB为直径构造圆,如图6所示.

可得∠CAD+∠CAB=90°,∠ACB=90°,∠CAB+∠B=90°,则∠CAD=∠B.

因为CE=CD,所以AE=AD,∠CAE=∠CAD=∠B.又因为∠B=∠F,所以∠CAE=∠F.

所以AC=CF.

例4如图7,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在⊙O的切线CM上取一点P,使得∠CPB=∠COA.

图7

(1)求证:PB是⊙O的切线;

分析:第(1)问,求证PB是⊙O的切线,可从寻找线段的位置关系入手.

证明:因为PC与⊙O相切于点C,所以OC⊥PC,∠OCP=90°.因为∠AOC=∠CPB,∠AOC+∠BOC=180°,所以∠BOC+∠CPB=180°.

证明:在四边形PBOC中,∠PBO=360°-∠CPB-∠BOC-∠PCO=90°,所以半径OB⊥PB,即PB是⊙O的切线.

分析:第(2)问求边的长度,既可以从边的关系入手,也可从角的关系入手.

方法1:连接OP,如图8.

因为PB、PC都是⊙O的切线,所以∠CPO=∠BPO,∠OCP=∠OBP,∠COP=∠BOP=60°.所以PB=OB·tan60°=6.

图8

图9

方法2:连接BC,如图9.

因为PB、PC都是⊙O的切线,所以PB=PC.

所以△P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PB=BC=6.

四、教学建议

笔者在教学中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几何成绩不理想不是单纯的基础知识不好,而是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入手,不知道如何作辅助线.几何题的难点在于图形的变化和已知条件的隐蔽,问题往往都问得非常直接,这就可以成为我们的入手点.题中会明确告诉我们要求的是线段长还是位置关系,再联系我们所熟悉的基本图形,辅助线就呼之欲出了.

以求线段长为例:

初一的时候我们只学过利用全等求线段长,也就是找到与所求线段相等的线段即可.

初二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

初三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用锐角三角函数与相似求线段长.

这样根据方法的要求,勾股定理与锐角三角函数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在解决相关问题中通过作垂线,将所求线段放在直角三角形中,就成为了做题的首选.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切入法.诸如此类的方法很多,例如特殊点切入法、特殊线段关系切入法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这些角度进行渗透,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由于篇幅关系在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了.最后,学习数学是有极强的规律性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总结规律,并加以利用这些规律,数学就会越学越简单.W

猜你喜欢

勾股定理切线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及其推广的结论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
切线在手,函数无忧
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
过圆锥曲线上一点作切线的新方法
直角三角形初步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