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护理服务供求现状及案例分析

2019-11-01李梅香

商情 2019年42期

【摘要】长期护理服务是针对失能失智老人而设计,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的慢性病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家庭的照护功能在弱化、社会化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又不足,由此形成供求矛盾。而美国的案例则说明,老年护理需独立成专业,而长期护理则应该伴随老年护理发展而发展。

【关键词】失能失智;长期护理;供求矛盾

失能老人是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由于疾病、残障、老化等原因无法自理生活起居,要想维持正常生活、继续生存,必须有人提供护理服务的老人。长期护理又译为长期照料,长期照护,长期照顾。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由非正规照料者(家人、朋友、邻居)和专业人员(卫生、社会工作者和其他)进行的活动体系,以保证缺乏完全自理能力的人能够根据自己的优先选择,保持较高的生活品质,并享有最大可能的独立、自主、参与、个人充实和人格尊严。本文认为,在为失能、失智或半失能、半失智等失去或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提供支持性服务,通常就是指老年人的长期护理;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服务呈现出社会化供给的趋势。

目前,国内长期护理领域的相关研究较国外相对滞后,国内外研究大多集中在长期护理服务的保险制度方面,以及长期护理服务需求方面,对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体系较少涉及;同时,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主体仍然是家庭成员,社会化的供给较少。

一、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现状分析

(一)我国老年人口老龄化逐年递增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比逐年增长,而浙江省的老龄化程度一直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从全国范围内来看,老龄化比例近年来远远超过10%的国际公认标准,而浙江省老龄化程度平均比全国水平要高出3~4个百分点。

注:数据来源于各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和《浙江省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作者整理而得。其中空格表示截止投稿还没有相关统计公报发布。

(二)预期寿命延长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指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若按照某一时期各个年龄死亡率水平度过一生平均能够存活的年数,是综合反映人们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婴儿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国民整体健康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计算,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

(三)老人慢性病增加

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2013年调查人口的两周患病率为24.1%,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分别为28.2%和20.2%。部分城市前五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构成中就有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三项属于慢性病,而这三项就占总体疾病死亡原因的63.4%。由于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迅速增加,总体健康状况下降,死亡人数将从解放初期的每年500万急剧增加到目前的1700万,其中三分之一是老年人。平均每天有1.3万人死于慢性病,占全部死亡人数的70%以上。显然,慢性病已取代传染病成为人类生命的最大敌人。

二、长期护理服务社会化供给现状

需要接受长期护理服务照料的老年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特别是高龄失能老人数量快速增长,根据护理人员数量测算结果显示,2015—2030年杭州市的护理人员缺口达到10万以上,特别是专业护理人员和高学历老年护士。

(一)家庭供给数量日益减少

我国家庭提供长期护理服务主要依赖的是家庭成员,子女、伴侣以及亲属,近年来,我国家庭规模日益缩减。1953年我国家庭规模为4.3,1964年为4.29基本保持不变,1982年为4.43小范围内有所增加,之后就开始大幅度的减少,2000年减为3.44,2010年继续减少为3.1,2015年家庭规模已缩小为3.02。目前三口之家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多口之家基本成为历史。

家庭规模的缩小,使得家庭能够提供的长期护理服务数量日益减少,需要由市场来弥补家庭护理服务的不足。

(二)機构和社区供给数量不足

能够为老人提供食宿的养老服务机构:到2016年底,全国共设置近174.5万个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机构内床位414.0万张,每千老人拥有31.6张床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中的能提供的床位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相比于老年人的增长速度,服务机构及老年人床位依旧呈现日益紧张的状态。

不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不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可以提高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其多层次的需求。截止2016年底,全国设立大量老年人服务机构,包含一千八百二十八个老年人事业单位、七万个老年人维权组织、五万四千个老年应用学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三、美国长期护理案例分析

在美国,1900年老年护理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需要被确定下来,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老年护理专业。1961年美国护理协会设立老年护理专科小组,1966年晋升为“老年病护理分会”,确立了老年护理专科委员会,老年护理真正成为护理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很多专家建议养老机构应为老年人失能患者建立相应的特别照顾单元(Deentia Special care

Units,DSCUs),即失能患者特别照护单元,DSCUs可以给痴呆患者提供更好的、满足其需求的照护。调研后发现,美国大约有19%的护理院设有失能患者特别照护单元,总计有3000个单元和20000张单位床,为护理院的失能患者提供照护服务。

四、结论与启示

从历年全国的老龄人口和浙江省的老龄人口比重来看,老龄化程度在加快。(1)一方面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在延长,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慢性病在增加,使得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攀升。(2)而传统的家庭规模在缩小,家庭的照护功能在减弱,而社会化的长期护理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一方面是因为照护机构少,另一方面是因为专业的照护人员非常缺乏,都导致了当前长期护理服务的社会化供给严重不足。(3)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在20世纪中期国家就已经认识到老年护理的重要性,使得老年护理从护理大类中独立出来,并在老年护理中单独开辟出长期失能失智人员的护理服务,并大范围普及。而我国目前才刚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没有长期护理服务的相关制度出台。

参考文献:

[1]赵怀娟.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供给——国内学者相关研究就综述: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2012(10).

[2]徐玲,孟群.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之二_卫生服务需要_需求和利用,2014(3).

[3]章琦琴.杭州市老年护理人才供给与需求的预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4]童辉杰,宋丹.我国家庭结构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4).

[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N].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R].2015(5).

基金项目:

绍兴市哲社规划办2019年规划课题《绍兴长期护理服务供给问题研究——道德风险视角》。

作者简介:

李梅香(1981-),女,湖北荆门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