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

2019-11-01陈欣

商情 2019年42期
关键词: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摘要】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我国混业经营的组织形式,通过业务融合有着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特点,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将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通过金融业务进行有效整合。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缺乏相应规定,其庞大的组织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从实际上来看,如果缺乏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那么不仅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还会对我国的金融体系造成冲击,甚至影响经济格局,所以对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将结合现状,探讨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金融控股;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当前,我国金融控股企业的经营现状是混业经营。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强,面对外来冲击,我国的金融业发展压力逐渐增大,越来越需要综合经营模式。因为综合经营有着节约交易成本、分散风险的优势,能够有效帮助我国实现从分营到混营的过渡,提高我国金融行业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目前国内的金融控股公司实现了规模化,加强了竞争力,但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金融控股公司对风险的管理能力不高,产生了很多因为缺乏风险控制能力的公司最终破产的现象,给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敲响了警钟。以往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大多数都停留在其发展、类型和结构上,并没有关注到其面临的风险。目前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种混业经营的组织形式,应该更多的关注于其面临的风险问题,帮助其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以促进我国金融行业体系的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具有明显的外向性,不能做到有效的风险管理则会带来严重的外部影响,从而导致公司的崩溃。金融危机中我国银行损失了上百万亿的事件,以及一系列震惊中外的金融大案都是因为低估了风险,缺乏有效风险管理导致的,以史为鉴,在当今形势下研究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问题十分必要。

1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行业历经了从混业到分业,最后到现在金融控股集团的混业,形成了一种历史的轮回,我国金融行业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混乱期。自国家1993年规定以来,金融业才开始正式区分为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截止到目前,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非金融控股公司通过控制多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如央企、国企、互联网企业……等等。(2)除了自有业务之外还控制多种类型金融机构的金融控股公司,如发展子公司的中国人寿等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目前我国有多家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其逐渐成为我国核心的金融企业,对我国的金融体系产生重要影响。从业务情况来看,最受欢迎的主要是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

当然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由于管理制度问题也存在一些问题,以银行为例,股份商业银行是金融行业的生力军,其规模很大,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获得了极大发展,一些银行甚至在排名上超过了四大行,但是其面临的风险就是人员素质较低导致的行业发展停滞不前;规模扩展过快而导致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以及关联交易的风险问题等。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危机,则会殃及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全盘崩溃。如果对风险管理不善不仅造成崩盘危机,还会给非法获利分子投机取巧的机会,因此加强金融控股企业的风险管理十分必要。

2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

2.1周转业务风險控制不足

目前一些金融控股公司对于其周转金业务缺乏实物担保,周转金逾期后由于没有相应的风控措施,使得无法赔偿付款。而且部分控股公司多次开展周转金业务,并且强行将展期延长,甚至长达几年,使得临时周转金失去了其意义,其中还出现了很多无力还款的公司,只能拖延时间呈现一种业务良好的假象,实则内部已经分崩离析。

2.2提前放款制度存在缺陷

一些金融控股公司存在对“提前放款”制度把控不严的问题,一般提前放款是指项目经理可以根据实际项目的需要,在还没有开展落实项目之前就提前放款,这无疑是公司给予项目经理的一种特权,使其可以自由对公司项目进行管理。然而这种制度一旦管理不善就会对公司造成风险,如为了提高业绩,一些项目经理无视存在的风险,滥用权力,项目难以落实或者出现问题则会对公司造成资金损失。

2.3业务贷前缺乏调查

业务经理对于开展的业务缺乏充分的调研,没能从源头控制风险,对于业务资料掌握不全面使其做出有缺陷的结论。例如某A金融控股关系向房地产投资4亿用于某市房地产开发,将100亩地进行抵押给B公司,A公司想要B先放款再办理土地的抵押手续,然而B公司放款后发现土地因为归属权不明确而无法办理土地证,这时部分抵押资金已经用于房地产项目。类似的业务事件就是因为事前缺乏调查引起了资金风险。

2.4追责制度、立法不完善

对于业务人员的违规操作,缺乏相应追责也对风险控制造成影响,资金风险控制不住对于违规操作的业务人员缺乏相应的责任追究就会导致业务人员对此不上心,从而对资金的风险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再加上,我国的金融业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立法不完善,从而导致了风险难规避、金融行业危机四起的局面。对于失信企业,我国也缺乏严厉的惩处,导致一些投机分子无视规则。对于金融行业的金融监管缺乏相关政策,很多法律盲区造成了严重的贪污腐败现象,这些都是影响金融控制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

3 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措施

3.1提高市场门槛,招募人才

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很多非专业人士看到了金融行业的潜在利益,积极投入于金融控股市场,然而,想要使金融行业处于稳定之中,就必须提高市场门槛,淘汰难以达到金融市场标准的金融机构,这样才能保证市场的稳定性。避免一些资本不足或者机构不健全的企业,因为市场冲击而破产,造成市场波动,影响整体股市的下滑。在人才培养与招募上,应该针对性的寻找综合型人才,分析公司现状,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国外回来的高素质以及技术管理人才,一方面能提高金融控股公司的国际化说,另一方面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金融企业间要相互交流,从而使得各行各业之间能汲取新知识,推动行业互动。对于员工要进行适当考察与审核,注意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建立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3.2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监管机制

金融控股公司的透明度关系着股民对公司的信心以及公司对外的社会声誉,加强公司内部信息的透明化,有利于社会了解公司实力,增强对公司的信赖。所以金融控股公司可以适当透露公司运营情况,进行透明化管理。一般控股公司时分离股权管理,所以推动股东之间的交流,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险。建立内部隔离监管机制能应对关联交易存在的缺陷,内部隔离监管机制就是在指内部资产和交易之间建立“防火墙”,避免投机分子想通过非法信息进行牟利的行为,在内部隔离的基础上也要开展透明化管理,对交叉业务进行管理,这样有利于及时掌握公司内部的资金流动,避免公司内部利益冲突,能有效做到对业务开展前的风险控制。

3.3建立风险处理协调机制,完善破产法律制定

金融行业危机四伏,时刻都有公司因为风险而破产,从而影响整体股市,所以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处理机制很有必要,为了保证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应对,应该有一个强力的协调机制。例如安邦公司因董事长的经济犯罪影响了公司的运行,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保监会依照相关法律对公司进行接管,从而使公司能够正常运营,金融控股公司由于其系统性必须要加强监管部门间的协调,设立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处理机制。对于经营困难甚至出现破产现象的公司我国应该有一个完善的法律规范,当前我国对于破产的法律规定主要是来自《企业破产法》,其中提出了重整和破产保护的规定,但是当前我国并没有针对金融控股公司或相關企业的破产专门法律文件,所以如何应对破产还需要在实践探索中完善法律规定。

4 小结

综上所述,金融控股公司一方面有着集团控股、分散风险、利益较大以及共同经营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金融行业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另一方面金融行业也有存在巨大风险,使得人们面对风险,在利弊抗衡中迟迟难以下决心。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政府支持还是内部监管问题,其中一环的不利都会导致金融行业的波动甚至影响整个经济格局。因此,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要顺应时代积极搞个、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使其在发现中稳中求胜。

参考文献:

[1]陈鑫.地方性金融投资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8.

[2]孙雪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7.

[3]许可.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与数据协同:金融控股公司的选择[J].银行家,2019(7):133135.

作者简介:

陈欣(1984-),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二级/技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研究方向:公司金融。

猜你喜欢

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税收风险的探析
民间担保公司的风险分析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