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程品质建设的“建邺行动”
2019-11-01成尚荣
成尚荣
【关键词】建邺行动;品质课程;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6-0039-02
一、课改“建邺行动”的意义阐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为课程改革深化指明方向,提出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课程改革必定进入一个新阶段,迈上新境界。
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触摸时代的脉搏,在思想向上飞扬的同时,将改革重点向下沉潜;在前瞻、迈向现代化的同时,不断回望走过的历程,梳理经验、反思问题;在持续调动学校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又注重从区域层面,坚持系统思考、整体设计,提出新的行动方案,表现出一种可贵的精神,不妨称作“课改自觉”。《江苏教育》将之概括为“建邺行动”。
“建邺行动”,充满了改革的动态感与前行的状态,表现出务实的风格与品质,表达了自信和不断进取的决心,也彰显了改革的特点以及日益鲜明的特色。“建邺行动”是在奉行着一种理念:想,是问题;做,才是答案。行动永远是创造的源泉和希望。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建邺行动”具有普遍意义吗?大凡冠之以地域名字的改革都具有独特性,个性鲜明;但个性中内孕着共性,折射出共同性,无疑,“建邺行动”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我们可以作一假想:倘若,一些区域课程改革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了,或曰“××行动”,或曰“××样式”,或曰“××计划”……岂不是“万紫千红满园春”吗?事实正是如此,江苏的课改呈现出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景象,只不过“建邺行动”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课改“建邺行动”的特点与走向
1.再次审视课改的大背景,确立改革的大方向、高境界。
课改面临着新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提出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并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着眼点提升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接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这一些重大事件,建邺区教育局都高度重视,深入学习。他们将这些都作为深化课改的宏大背景,不断把握课改的大方向和更高的价值立意。而这一切,他们又聚焦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又将核心素养与时代新人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对接,于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整体建构”成了“建邺行动”的总课题。这样,行动更有鲜明而坚定的方向,有了更高价值方向和愿景的追求。这是值得大家关注和学习的。
2.再次反思实践中存在问题和梳理经验,站在新的起点上寻找改革的新走向、新举措。
“建邺行动”是从问题反思与经验梳理两个方向同时展开,将问题导向与经验引导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反思的品质,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他们对问题的反思比较深入,从现象入手,深入到问题的深层次认知,归纳了五个问题,从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到系统性的思考建构,从课改的典型学校到校际的差异等都作了剖析。问题导向让“建邺行动”有的放矢,确定重点,力求突破。与此同时,又必须总结经验,以经验来引导、带动、促进学校课程的整体建构。从现场观察和经验材料来看,建邺区中小学课改,尤其在学校整体建设上,成效显著,经验鲜活,改革有深度。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还将经验结构化,经验结构化的本身就是课程整体建设的成果。这样,从成功的视角,坚定了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引领区域推动学校课程品质建设的信心。
3.再次从核心素养的特性和“学校课程”整体性出发,确定了以“学校课程整体建构”为深化的重点。
学校课程原本就是一个整体性概念,它有别于校本课程,即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包括校本课程。学校是课程真正发生的地方,所有课程都要在学校里汇合、整合,如果做些比喻的话,那就是学校既是课程大汇聚的“凹地”,又是课程整合的“高地”。“建邺行动”再次重申,“学校课程”,本身就是意味着学校课改的整体性,防止把改革的重点与兴奋点只放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而无形中忽略了国家课程的高水平实施。“建邺行动”以“学校课程”的完整性、整体性,杜绝了课程实施与开发中的片面性。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建邺行动”以核心素养来引领,尤其强调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彰显核心素养的本质特征——综合性,引导学校在跨学科素养的发展上下更大功夫。以上这些,正凸显了“建邺行动”的正确导向性。这难能可贵。
4.将区域推进课程品质建设策略定位于鼓励学校创造性建设上,带来学校课程生动活泼的局面。
区域整体推进,当然应当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加强统筹,加强课程的规范化建设,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规范等要求。“建邺行动”正是这么去努力的。但是,他们有着非常明确的理念,并形成了原则,即规范的同时要解放学校,鼓励校长、教师创造性地进行课改,从学校的价值愿景和基础、条件等出发,形成學校课改的特色,抑或说,规范的本质与目的,就在于解放。就我们了解的包括接触到的情况来看,建邺区的学校课程建设呈现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状态,甚而有一种气象。就已形成的稿件看,首先,将课改与学校的办学主张相融通,用课改折射、体现办学主张、教育核心理念,并推动办学主张、教育核心理念的完善与深化。因此,所谓课改特色,最为根本的是让课程在学校的文化土壤里自然生长起来。比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立足“向阳教育”的办学主张,全面建设“金葵花”课程,透射出“让儿童灿烂生长”的教育核心理念。再次,课程具有丰富、生动、深刻的文化意象。中华中学上新河初中构建了两大文化符号,生发了特有的文化意象:“泥土”与“种子”,并确立了课程目标:种子精神,泥土情怀。还有关于“手”的课程开发,与工具使用的核心素养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我们不难作出这样的判断:“建邺行动”是值得赞赏并值得期许的。
(作者系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