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核心内容与要求
2019-10-31方圆妹陈喜华毛大龙
方圆妹 陈喜华 毛大龙
摘 要: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引人入胜中潜移默化,于无声处里恍然大悟”的融合效果为基本原则,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伦理道德规范教育为核心内容,做到创新专业课程话语体系、深刻挖掘思政教育资源、积极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分工与协作等要求,切实推进“课程思政”这一系统工程。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原则; 核心内容; 要求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4-0064-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就意味着“立德树人”不是哪一位教师的职责、也不是哪一门课程的任务,而是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即“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相互分离的传统“思政课程”已不能满足育人的需求,新形势下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落脚点应是“课程思政”而非“思政课程”;这就意味着高校教师需转变观念,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即将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的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2]从现实渊源来讲,相对于当前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存在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误区而言,“课程思政”确实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但从民族传统文化渊源来讲,“课程思政”并不是新的教育理念。韩愈的《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指出,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老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排在首位,意为“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韩愈的 “传道、授业、解惑”,三者合一,缺一不可与“课程思政”理念的内涵是一致的。那么,如何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课程思政设计问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问题、课程思政评价问题等等,都是当前亟待破解的问题。其中,最基本、最首要的问题就是必须弄清楚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核心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围绕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目标,把专业课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相融合,必须坚持三大原则,才能使课程思政理念在推行过程中不跑偏。
(一)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價值引领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经之路。真正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务必做到 “德智融合、德技融合”。所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必须在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前提下落实和推进,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与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因而,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原则,需理清两个问题:一是明确前提。实施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必须在不影响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的前提下进行价值引领。“价值引领”必须在不影响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内在有机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二是消除疑虑。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不会干扰专业课程本身的教学活动和减弱教学效果的,相反还会提升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等,还能深化教学内涵,提升教学效能。
(二)坚持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原则
理清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是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首要问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同向同行”四个字。“同向同行”四个字指明了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既然是“同向同行”,就没有谁为主谁为辅的问题,两者处于同属地位,只是侧重点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侧重点在“面”,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体系的构建;专业课程思政的侧重点在“点”,旨在对大学生在某一思想政治体系的深化。专业课程思政离不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指导和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需要专业课程思政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两者相辅相成,同向同行,形成合力。进一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显性的思政课,专业课程思政是隐形的思政课。在“同向”方面,要解决政治方向的一致性问题,育人方向的一致性问题,文化认同的统一性问题;在“同行”方面,要解决步调一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享发展的问题。[3]
(三)坚持“引人入胜中潜移默化,于无声处里恍然大悟”的融合效果原则
如何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是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问题。从融合的方式上来讲,必须多样化。在一门课程中实施单一的融合方式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从融合的效果来讲,必须要做到“和风细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目前收集到的融合方式有“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隐形渗透式”四种,值得借鉴和推广。四种融合方式不仅体现了融合手段的多样化,而且均符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要求。简单地理解,画龙点睛式即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简明提示,由此及彼。专题嵌入式即将专题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嵌入。元素化合式即将专业课程元素、课程知识点元素与思政元素相契合。隐形渗透式即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日学而不察”的效果。四种融合方式各有优势,必须结合专业课程自身特点进行选择使用。总之,无论采用哪种融合方式,都必须以达到“引人入胜中潜移默化,于无声处里恍然大悟”的课程思政效果为佳。
(三)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积极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分工与协作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坚持教育的宗旨和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诸多因素中,德育是首要的、最根本的,所谓“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7]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育人工作,即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有意识地为育人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物质支持,有意识地加强师资队伍的德育能力和水平,有意识地在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中营造育人氛围,有意识地创新教学方法发挥育人功能等。要摒弃“德育是思政课教师的专属任务”的错误观点,明确课程思政是专业课(通识课)+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画龙,思政课点睛;课程思政是“形而上的德育,形而下的专业” ,即无形的德育,有形的专业教学的定位,将德育工作落实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积极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分工与协作。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需着力摆正教师对思政教育的态度。教师应当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苦功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世上最难做的就是做人的工作,但不能因为难,我们就逃避,就转移工作的重心,而应该下苦功夫,在了解掌握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核心内容与要求的基本框架下,有意识地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和开发。当然,任何一项新工作的推动,都不能靠自发形成,需要相关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来推动。当务之急在于及时地给予教师相应的培训制度、奖励制度保障,在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的同时给予适时适量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形成人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荣,让每一位教师真正把“传道”放在首位,形成合力共同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变为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9(01).
[2] 高德毅,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3] 邱仁富.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 思想教育研究,2018(04):109-113.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04-10-15(01).
[6][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 [2019-03-31].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7] 习近平.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5-5(01).
[8]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 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Abstract: “curriculu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s essential to combine the teaching of knowledge, the cultivation of competence with the guidance of values, the study of politics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he same direction, and to adhere to the integration effect of “engaging in the subtle and subtle, suddenly enlightened in the silent place”. Its core contents are ideal belief edu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patriotism education, and ethical and moral standard education. It innovates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discourse system,taps the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chieves the requirements of all personnel, whole course and all asp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ely promotes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and earnestly promote the systematic project of “curriculu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inciples; core contents; demands
(責任编辑: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