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互动”的实践探索

2019-10-31范晓雯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高职院校

范晓雯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紧密的教育类型,其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有效对接是重要的关注点。课题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绍兴科创大走廊和金义科创廊道等三条廊道为主线,明确地方科创廊道与高职院校的对接要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科创廊道建设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应用型学科建构的有效路径与学科优化策略。对高职院校应用型学科如何对接区域经济进行探索与实践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应用型学科; 区域经济; 科创廊道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4-0005-04

浙江省是我国的外贸大省之一,从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今已经是我国著名的轻工、日用消费品等基地,拥有全球知名的义乌国际采购中心[1]。2018年,浙江省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4位,增速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在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高职院校应用型学科与区域经济的有效对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从这个层面出发,本文对高职院校应用型学科对接区域经济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参与科创廊道建设是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的对接途径

杭州市2016年开始实施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建设,该建设的目标是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成为领先全球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除了杭州市的科创大走廊以外,浙江省的其他区域也通过地方科创廊道的方式来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2018 年以来,浙江省多项指标增速超过预期,整体呈现出“生产好转、消费稳定、投资转型”的特征[2]。这与浙江省所提倡的科创大走廊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区域的科创大走廊来说,高等教育的人才与技术支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一直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也是地方科创共同体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与地方科创廊道的建设是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途径。

二、地方科创廊道与高职院校的对接要求分析

浙江省在地方科创廊道方面的实践较为丰富,为了对地方科创廊道与高职院校的对接要求进行分析,选择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绍兴科创大走廊和金义科创廊道等三條廊道做具体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对上述三个不同科创廊道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科创廊道在高等院校提升方面存在着区别,有着明显的区域特征,为了进一步对高职院校应用型学科与区域经济对接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科创廊道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学科建构的有效路径做进一步的研究。

三、科创廊道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学科建构的有效路径

高职院校应用型学科的构建不是高职院校单一主体能够实现的,需要政府为主导的多方协调才能实现,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地方政府应加大调控力度

对于直接与区域经济对接的高职院校来说,人才的培养过程应是系统化的,应是在地方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区域产业、区域企业以及区域内学校等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过程[3]。因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高职院校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两者的调控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地方科创廊道的建设。相关研究表明,企业对政府政策支持更加敏感,高校对政府资金支持更加敏感[4]。因此,地方政府应在科创廊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向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这一调控方式,为职业院校提供资金支持等。根据不同主体具有多元化需求的实际来提供不同的政府调控方式,进而实现对高职院校应用型学科的有效调控。地方政府作为区域高职教育、科创廊道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统筹者与管理者,承担着引导高职院校应用型学科与科创廊道建设两者有效对接的职能。一方面,地方政府应以科创廊道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引导高职院校在应用型学科方面的建设,不断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化;另一方面,区域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对本地的劳动力供给与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这两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加大调控力度来实现,通过地方政府的调控工作实现区域经济、高职教育、科创廊道建设以及企业等多方的共赢。

(二)优化科学有效的监控体系

从目前来看,浙江省范围内的地方科创廊道建设在监控体系方面并没有对校企合作实施有效的监控,在应用型学科的发展方面地方政府并没有对校企合作深度等进行监控。高职院校应用型学科如何与区域经济实现对接,主要决定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现有的合作程度。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应在科创廊道建设中发挥校企合作协调者的重要职能。高职院校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是通过企业这一中介来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两者属于不同的系统,本质上存在的巨大差异会导致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主体应是地方政府。通过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差别。高职院校在科创廊道建设方面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的,两者在校企合作方面参与的积极性与认知是有区别的;企业经营周期与高职院校课程安排存在着不同步的实际情况,如当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应用型学生有需求时,学生可能还没有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或者学生需要参加实践的时间与企业提供实践机会的时间存在着无法统一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地方政府通过科学有效的监控体系来发挥协调者的作用,对校企合作所涉及到的各类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地方政府可以从立法与财政管理等方面,确立应用型学科与企业在合作方面的监控体系,进而实现企业和高职院校的良性合作,从根本上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科创廊道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学科优化策略研究

从前文对三条科创廊道在重点培育产业、普通高校导向与高职院校导向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科创廊道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导向方面存在区别。因为本文研究重点是高职院校应用型学科对接区域经济,因而以金义科创廊道建设中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对科创廊道建设背景下的应用型学科优化策略进行阐述。

(一)完善学科管理模式

浙江作为外贸大省的地位决定了国际化发展是金义科创廊道建设必须关注的要点。在金义科创廊道建设过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国际化的支撑,这里的人力资源不仅包括高端人才,还包括相对低端的技能人才[5]。这也就决定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自身应用型学科优化方面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完善学科管理模式。“互联网+区域经济”的存在,使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突破了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中,以互联网、信息数据库以及人才合作交流等为依托,构建了多极化区域中心,进而更大化地发挥自身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6]。在应用型学科管理方式方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以金义科创廊道为基础,以学校办学实际为基础,在强化现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一省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构建有利于学科整体发展的层次分明的学科体系,同时实施“学校—学院—学科”三级管理体制。学科管理中强调教学、科研与管理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加强学科管理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有利于学科建设的合力,进而实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

(二)构建与企业的合作机制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构建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一方面,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除了让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以外,还可以让企业通过委派行业专家与技术能手的方式来参与到学校教材编写以及教学研究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邀请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技术顾问等诸多灵活的方式,让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实际建设中。如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基础,进行全真岗位技能实操,能够快速入岗,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7],使企业和高职院校能够实现双赢。使企業主动参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建设、学生实习实训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良性循环,使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能够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升级。

(三)优化学科追踪与评估机制

优化高职院校应用型学科建设是为了培养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区域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和人才需求的平衡,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要求[8]。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来看,可以通过优化学科追踪与学科评估机制来达到完善应用型学科的优化。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例,若处于行业发展初期,则需要适当扩大该应用型学科规模,如果经过学科追踪显示处于稳定期,则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到学科内涵建设上。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行业结构调整以及技术升级必然会产生人才岗位需求方面的变化,这就需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原有学科建设的基础上对学科发展方向进行调整,进而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还应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实行定期评估制度,不断地优化对应用型学科的评估机制,具体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毕业生就业追踪以及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剖析,进而对其应用性进行多角度的评估,从而通过应用型学科追踪与评估机制来实现应用型学科的发展。

五、结语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升级是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省的科创廊道建设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在推动高职院校应用型学科与区域经济对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坚持围绕确定的应用型学科和研究方向,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带动应用型学科的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应在区域政府的引导下积极邀请地方相关行业企业探讨人才的具体培养目标,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校、企业以及学生的三方共赢,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诗雨. 浅谈浙江、江西在一带一路下的经济//浙江省长三角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浙江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浙江省长三角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2018:4.

[2] 吕淼. 当前浙江经济五大发展趋势[J]. 浙江经济,2018(07):30-32.

[3] 王良春,冯旭芳. 基地+联盟——高技能人才协同式培育的实践探索[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4.

[4] 吴洁,车晓静,盛永祥,等. 基于三方演化博弈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19,27(01):162-173.

[5] 窦志铭.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一流的职业教育[J]. 特区经济,2019(02):56-57.

[6] 赵文忠. “互联网+”环境下黑龙江省高校服务区域经济路径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6(06):79-82.

[7] 卓晓芸,张议. 智慧供应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为例[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05):38-39.

[8] 侯小雨,曾姗,闫志利.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问题及优化措施——以河北省为例[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01):63-69.

Abstract: As a kind of education type th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n important concern for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applied disciplines and regional economy.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the three main corridors of Chengke Chuangda Corridor in Hangzhou, Kechuang Grand Corridor and Jinyike Chuanglang Road of Shaoxing are the main line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docking requirements of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ridor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clarified. On the basis of this, determine the effective path and disciplin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applie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ridor construction. The paper studies on how to apply the subject-oriented disciplin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xplore the regional economy.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pplication-oriented disciplines; regional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rridor

(责任编辑:王义)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高职院校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