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重构
2019-10-31秦晓
秦晓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跨文化交际为指导理念的英语教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本文立足于跨文化教育的视角,从语义转换、词汇或句型结构重组等多种翻译策略的选择着手,探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与重构,从而实现以语言交际为目标的翻译教学模式。
关键词: 跨文化教育; 高职院校; 英语翻译教学; 重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4-0020-05
汉语、英语等语言虽然从属于不同语系,但在思想认知、内容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同质性特征,这就为跨文化英语翻译提供相应的便利。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中就提出:“不同民族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若想真正完成词语或句子翻译表达,那就需要掌握目的语地域的文化,甚至文化背景的了解比语言更重要。”[1]通过创设英语知识、文化认知及思想融于一体的课堂环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完成英语翻译的表意传达,而且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英语文化,并提高其英语翻译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重构的意义及必要性
(一)高职跨文化英语翻译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教学,通常着重于英语教材内容教学,但随着不同地区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活动的推进,这一英语翻译教育发展形势正在发生改变。高职教师在商务英语课程、海外文化的翻译教学中,不仅应强调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英语国家文化的解释,以及英语词汇、语法或句式背后涵义的挖掘。正如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契(Kramsch)所言:“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语言交流,最重要一点在于文化的真实性,若单纯对某一语言进行翻译或呈现,那么这种语言将变得毫无意义。”[2]首先教师需对涉及到目的语地区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或语言习惯进行了解,之后根据不同英语文化内容的传达原则,向学生讲授其中的翻译技巧,包括商务、宗教或文化词汇的使用规则,以及不同语法的组织结构,以减少英语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与冲突。因此在我国留学生、交换生或外贸友人日益增多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英语翻译教学,自然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英语翻译的综合素养。
(二)跨文化英语交际为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提供指导理念
以往,教师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往往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育教学要求》,以及英语教材教学大纲,进行教材课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组织,向学生传授大量的语言知识,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语言能力,但缺乏相关的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这恰恰是做好翻译教学所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对英语翻译课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进行调整,不是关注学生听说读基本能力的培养,而要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目前在《大学英语》课程或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对学生的翻译能力不仅限于单句的翻译,而注重对段落语篇翻译的考查,所以教师在授课时通常不再逐词逐句进行翻译,而是根据英语课程教学的段落翻译要求,结合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对上下文之间的语义涵义做好翻译与衔接,以引导学生完成英语文化表达中深层语义的输出。这一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开展翻译教学活动时可以借鉴本科英语翻译教学的模式。
(三)跨文化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将提升学生语言交际与翻译能力
以中英宗教文化的翻译教学为例,基督教、佛教或道教的文化有着较大差异,对于这些宗教词汇、文化内容的选择性翻译表达,能够培养学生专业的翻译技巧与语言交际能力。[5]所以跨文化英语翻译教学机制的制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英语听力、书写等的翻译任务,而且可以深化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使学生利用相应词汇、语法进行自由组合,比较源语、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从而完成某一英语段落的准确翻译与表达。
二、中英文化差异性对高职英语跨文化翻译教学的影响
(一)历史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
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经历了漫长演变,其中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差异,在于语言书写、阅读与理解的差异性。汉语作为世界上唯一被保留下来的象形文字,具有深厚的思想表达与文化内涵,《四书》、《五经》、《论语》中存在着大量典故,安贫乐道、巧言令色、见义勇为、尽善尽美和从心所欲等成语,都是有着丰富寓意的文化词汇。而与汉语类似,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通常会选用出自《圣经》或希腊神话的词语,来对现实中的某一行为做出准确表达。例如:“When the cat runs on the roofs, the mice dance on the floors”,是描写欧洲中世纪“鼠疫”的谚语,这里不能从字面上直译为“只要猫上了房,老鼠就在地上忙”,其真正意义更接近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译为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则更加合适。诸如此类还有“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运煤到纽卡斯尔)”等,对于这些包含历史寓意词汇或句子的翻译,教师只有对学生讲解相关的英语地域的历史或民族文化后,英语翻译教学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宗教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
宗教信仰作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价值取向,对这一区域民众思想意识或语言表达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高职英语跨文化的翻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即為宗教文化。西方国家所信奉的基督教、东正教,中国所信奉的佛教与道教等,都存在着丰富而复杂的文化教义,以及具有哲理性的文化词汇或谚语,这些谚语翻译教学应考虑到不同语境或语义的转换。以西方基督教谚语为例,“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中不含有复杂意象,其翻译为“上帝帮助那些自助的人”则较容易被大众理解。但“The light shines in the darkness, and the darkness did not overcome it”、“If your right eye causes you to sin, gouge it out and throw it away”等句子,若被翻译为“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收光”、“如果你的右眼使你犯罪,就把它挖出来丢掉”,那么将会失去英语宗教文化原有的涵义。由此可见,高职教师开展英语课程的翻译教学,必须理解词汇或句子背后的宗教文化内涵,并运用东方哲理对其进行表达,以准确传达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思想认知与内涵,实现相应的跨文化英语教育目标。
(三)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归根结底在于不同国家民众,对个体、自然之间关联性的认知差异。中国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其强调人与自然存在的融合关系,注重人与宇宙万物之间本性的统一,天人合一、格物致知与仁者爱人等词语,充分体现出中国文化重视整体、忽视个体的思维观念。而西方文化所具有的哲学思辨,却是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分离为基础,强调不同个体拥有的自由与平等,这在英语思维方式或语言表达中最为明显。在英语词汇或句子组织的过程中,通常会将“第一人称”或“我”等放在最前面,“peter Jackson”、“Tony Stark”、“Lucy sparrow”或“Kevin hart”等名字,都属于前名后姓的表达方式。而“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等句式,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内容表达,同时在英语语言中还存在着大量的被动句用法,这展现出英语文化注重个体、崇尚个体自由与平等的思想观念。而教师对于高职学生的英语翻译教学,若不关注这种“个体性”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则就有可能出现重要句子语义转换的偏差,也会误导学生形成错误的语言或文化认知。
三、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英语教师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薄弱
现阶段,高职院校开展的英语翻译教学活动,过于注重对学生听力、笔试等环节的教育和考察,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或商务英语等专业英语的教学中,通常更加注重词汇涵义、语法结构或考试题型的讲解,而不关注教材中出现的西方历史文化、宗教或思想观念。[3]这种一味以应试为目的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跨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教师采用直译方式,对英语词汇、句子或段落进行翻译教学,不仅不能引导学生理解英语文化、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而且会使学生形成对某一课文或段落的错误认知,甚至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翻译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一旦失去英语翻译课程学习的兴趣,无论教师如何进行翻译教学的安排,也难以促进其语言表达水平、语义翻译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从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部分教师缺乏对英语语境的理解及跨文化素养
英语教师作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其专业知识储备以及综合素养都会直接的影响到学生英语翻译的教学质量与英语翻译的能力。现阶段高职所聘请的英语教师,都是有着某一专业背景的英语人才,这些人才精通自身专业的英语理论知识,且对单词涵义、语法用法等有着深入理解。总的来说,多数英语教师都有着过硬的知识储备,也能够完成学院规定的翻译教学任务。但部分教师缺乏对不同英语语言地区文化的理解,不能根据相应文化语境,对某一英语翻译内容作出跨文化解答,这就使得某些英语词汇或句子翻译,常常出现望文生错义的问题。[4]同时由于学生掌握的英语理论知识有限,只能根据教师要求,进行某一英语教学内容的生硬翻译,不能从英语文化素养、翻译学习技巧等方面得到提高。例如:对于“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People who live in glass houses should not throw stones”等常用谚语的翻译,多数教师都用直译法“一鸟在手胜似二鸟在林”、“住在玻璃屋里的人不可丢石头”来翻译其表面意思,忽视对英语文化内在涵义的挖掘。所以,英语教师首先需要注重自身英语翻译技能以及跨文化素养的提升,深入了解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差异,才能实现翻译过程中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成功转化。与此同时,英语教师要对西方英语国家的历史具有一个系统的认知,这样才能够高效的去引导学生学习跨文化的意识,以利于下一步英语翻译课程的开展。
(三)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内容和方式过于机械、生硬
在我国高职院校英语翻译的教学中,虽然部分高职院校通过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等技术手段,引入与英语教材相配套的跨文化教育,但多数高职教师所实施的英语翻译教学,仍然存在过于生硬、机械化的问题。在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前提下,教师往往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或专业英语等教材,作为英语翻译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那些陌生或不理解的词汇、语法,也通常使用查字典方式进行问题解决。学生在机械化、程式化英语翻译内容学习中,也会养成逐字逐句翻译、忽略上下文联系的习惯,这一翻译模式不仅造成句子翻译不通顺或语义表达错误,而且严重降低学生对翻译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英语翻译的能力。
(四)高职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影响了翻译教学活动的开展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学生的英语理论知识、英語文化知识水平通常差别很大,这使得教师在开展翻译教学时困难重重,尤其是一些学生之前对西方文化的“零认知”,直接影响到英语翻译的教学效果,所以,高职教师在跨文化英语翻译教学中要制定合理的目标,适当引导、及时解惑。特别是那些带有文化背景的词汇,教师应对其文化背景进行详述后再给出相应的翻译策略。此外,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讲述英语国家文化及历史的课外书目,加大学生西方文化的课外阅读量,这样才能够高效的去引导学生学习跨文化的意识。
四、跨文化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重构
(一)构建语义转换文化对等性的英语翻译教学内容
跨文化教育标准指导下的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其主要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英语翻译技巧。而对于学生英语翻译技能水平的培养,最重要是培养学生语义转换的对等性意识,也就是说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启发学生了解汉语、英语文化之间存在的对等性,某些英语文化中存在的词汇或语义用法,可以在汉语表达中找到与之匹配的对象。例如:“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will appear(谈论魔鬼,他们会出现)”、“Speak of angels and you will hear their wings(谈论天使,你会听到他们的翅膀)”,这些英语表达与中国典故“说曹操曹操到”的意思非常相近,其次,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解,中英两种语言在语义转换的过程中,要通过一些翻译技巧进行语义变形与转码,才能表达出源语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容。以西方基督教《圣经》的英语翻译为例:“give to Caesar what is Caesars,and to god what is gods”、“Judas Kiss”、“What has come into being in him was life, and the life was the light of all people”等句子,不能被翻译为“凯撒归凯撒,上帝归上帝”、“犹大之吻”等表面意思,而要结合基督教教义和西方文化典故,进行具有跨文化属性的寓意表达,才能构建起对等性的英语语义翻译系统。[5]由此可见,教师运用英语句式的文化寓意进行翻译,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英语文化,达到英语翻译更精确与形象的效果。
(二)实施英语语言和结构重组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在中英两种文化背景存在显著差异的前提下,教师所开展的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一方面要抓住汉语、英语表达中内容的相似性,对其进行词汇内涵的对等性翻译;另一方面则要考虑汉语、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并对翻译过的词汇或语法进行结构重组,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语言理解习惯。通常情况下,英语句式更注重重要内容的传达,西方群体在表达某一观点时,会直抒胸臆指明自身行动的目的,这种句子常常出现在高职英语课程的对话中。但对于这些词汇或句式的翻译,则需要根据中国文化含蓄的价值取向,将不重要内容放置于翻译的最前方、重要内容置后处理,这样才能得到更加通顺、得体的语义翻译。[6]以《高职英语2》的课文翻译为例:“To find those unique events in town that not many know about, you can read the local paper and look for those little local culture or arts papers”,这一句子翻译要将主语活动放于前方,“你可以阅读地方报纸,或翻阅当地的文化艺术报,来了解本地区不为人知的特色活动”。
(三)融合多种英语翻译方式推动跨文化翻译教学的实现
当前高职英语教材的翻译教学,不能摆脱西方文化语境进行直译,而中英文化差异性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也需要引起院校教师的关注。[7]在对学生展开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时,教师应针对汉语、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差异,融合多种英语翻译方式,进行英语词汇、句式或语法的翻译教学,才能达到跨文化翻译和语言交流的目标。例如:“The goalkeeper is the heel of Archilles for the team”,这种具有宗教或神话英语内容的翻译,需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式进行翻译,才能准确完成汉语、英语之间的语码转换。这一句子可译为“那守门员如阿基琉斯的脚踵,是足球队的致命弱点”,其中“阿基琉斯脚踵”需添加注释进行说明。但某些英语句子则需运用意译方式进行翻译,比如“In the eleventh grade,at the eleventh hour as it were,I had discovered a calling”。这一句子翻译存在两方面难点,第一“at the eleventh hour as it were”、“calling”等词汇,意思为“在关键时刻”、“将来要做的工作”;第二翻译时要对句子结构进行调整,“在关键时刻,11年级时候,我发现这一生想要从事的工作”,来尽可能保证词汇、语法翻译的准确性。
五、结语
跨文化英语交际作为英语翻译的重中之重,主要涵盖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等多方向的教学内容。所以对于高职英语的翻译教学而言,大多数学生在掌握英语词汇、句式或语法的情况下,都希望进行语言交流英语翻译内容的学习,而不是学习程式化、固定化的考试材料。因此英语教师需在强化学生双语文化认知基础上,运用多种英语翻译策略展开词汇、语法或段落的翻译教学,才能引导学生系统了解汉英表达的异质性差异,帮助学生完成汉英语汇之间的文化对等性转换,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与跨文化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 师梦霞,李茹. 基于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65-67.
[2] 肖立青.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因素的影响及应用策略[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6):167-168.
[3] 吴学军.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理解教育策略——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J]. 中国农业教育,2013(06):57-60.
[4] 熊亭玉.试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缺失[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95-97.
[5] 刘刚.论商务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国际交际能力——以国际商务实践为视角[J]. 教育教学论坛,2016(02):177-179.
[6] 段丽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海外英语,2016(20):3-4.
[7] 郭文琦.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S1):217-221.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ic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s,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goal of English teaching mod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semantic transformation, vocabulary or sentence structure reorganiz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 aiming at language communication.
Keywords: cross-cultur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English Translation courses; reconstruction
(責任编辑: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