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心理危机干预技术防控高校校园突发事件

2019-10-31任海华凌明刘志军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高校校园突发事件

任海华 凌明 刘志军

摘  要: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正在侵蚀着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与其他事件相比,校园突发事件具有发生前的隐秘性、发生时的迸发性和发生后的潜伏性等特征,使得学校管理者难以觉察、不易管控和无法消解突发事件影响。借助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常态化理念、多元性措施和网格化手段可有效管控突发事件发生发展,从而实现高校校园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 高校校园; 突发事件;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9)04-0055-04

一、引言

校园安全与每个师生、家长和社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校园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个学生,使他们远离危险或者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每一个学校特别是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应该来说,作为社会安全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安全是学校头等要紧的大事,没有安全,教育改革发展无从谈起,学生成长成才也无从谈起。要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措施、更完善的制度,把学校安全工作抓实抓细抓好[1]。”可以这么说,大学校园安全是實现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功能的前提和基础。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把校园从安全状态引向危机状态,突发事件正在侵蚀着校园安全的稳定根基。而近年来我国高校因突发事件发生、发展且处置不当造成人员伤害、伤亡案件时有发生。诸如家境剧变诱发的个体心理危机、男女生恋爱引发的矛盾冲突、网络电信诈骗导致的困处窘境、过度消费招致的借贷危机等等,都会导致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从而破坏和谐安定的校园环境。[2]尤其近来受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度变革诱发的单一价值退出、多元价值主导社会结构演变的影响,不同价值观间常态化矛盾的、激烈的、悖向的冲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相对闭塞的校园空间。

二、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内涵及其特征

突发一词,之于社会学角度,即出人意外地发生。瞿秋白在《赤都心史》谈到,“新芽刚才突发,无产阶级经济权力取得,春意还隐于万重的凝雾。”矛盾在《子夜》说到,“可就在这一刹那间,唢呐、笛子、大号筒的混合声音像春雷突发似的从外面飞进来了!”之于物理学角度,可以看做相当于物理信道的比特流。以时间维度,突发包含在突发开始和结束时用于功率上升和下降的保护时间,如DMR协议标准中定义了两种不同长度的突发,一种TDMA式的突发有30ms长,另一种反向信道突发长度是10ms;以物质维度,一个突发可以看做一个时隙的物理实体。突发事件隶属社会学范畴的概念,实质是不经意的、刹那间发生的事件,具有偶发性、迸发性和隐秘性等特质。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事件从孕育、发生、发展、高潮至最后消亡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与事件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进而诱发其它突发事件[3]。一旦事件进行了扩散的发展演化,将引发其它事件的连锁反应,给整个社会带来难以预想的损失[4]。落脚到高校校园,相对于社会,高校校园异化成隶属于社会的亚社会[5],其空间受到一定限制、时间受到一定影响,空间边界和时间尺度受到一定约束情况下,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突变方式、进程模式都会存在异变。突发事件在高校校园这一个边界清晰的亚社会笼络下形成特有的特征,发生前呈现隐秘、发生时表现迸发以及发生后归为潜伏。

绝大部分校园突发事件的动因是个体心理危机。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后期和完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成,心智较成熟而情商有待完善。大学生正有这样的特殊性,对外在世界充满探知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心智和情商又没有达到足够来应对这一过程可能存在挫折的成熟程度,因而其心理状态从正常转向危机的可能性。正因为校园突发事件有其心理危机的动因,因此突发事件具有发生前的隐秘性、发生时的迸发性和发生后的潜伏性等特征。第一,发生前的隐秘性特征。隐秘性是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突发事件之所以突然发生,是因为发生之前比较隐秘而难以觉察,无法予以及时制止。一是发生前非显性。一般情况下,校园突发事件不是根源,本质是深藏在背面的其他矛盾冲突。换句话说,突发事件只是深层次矛盾爆发的突破口。二是情感诱因主使。情感涉及心理维度,难以量化、确定和琢磨,情感冲突显现出的并非是情感,往往以其他面貌呈现。也就是说,情感冲突容易衍变成其他冲突。三是防控力量薄弱。诱发于心理层面的突发事件根于心理、藏于内部,异于其他事件发生机理,还没有构建从心理层面斩断突发事件根源的基本路径。第二,发生时的迸发性特征。迸发性是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根本特征。迸发的基本要义一来源于集中爆发,能量超乎想象。平顺的心理生态由于涟漪形成波澜,进而形成对抗,上升至抵抗、冲突。冲突加剧的过程是能量集聚的过程。当集聚到一定程度,集中爆发势在必然。二来源于出其不意,学校管理者出乎意料。什么时候发生、在哪里发生、发生到什么程度,这是学校管理者难以捉摸的事。经干预、评估后认为不发生的居然也发生了,认为发生的居然不发生了。第三,发生后的潜伏性特征。潜伏性是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显要特征。按正常逻辑,某件事情发生后顺势会有意料之中的涟漪、矛盾甚至是冲突。然而事件发生发展走向并没有依照一般逻辑路径,而是潜伏起来闷儿无声。甚至出现按照常理越是龃龉的越是平和。其一是发生时“意外”,突发事件发生时并未以其“动荡”“激烈”等本来面目出现,而是以较以反常的方式呈现。这种非正常性表征常常会使防控力量束手无策。其二是发生后“突变”,什么时候平静、什么时候动荡,防控力量难以捉摸。难以探知深藏在事件背后的事件发生机理、发展态势,以及无法确定应对措施。即便突发事件经防控力量管控后“貌似”趋于灭失,并不代表完全灭失,也有死灰复燃的情况。

三、以心理危机干预技术防控高校校园突发事件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具有发生前的隐秘性、发生时的迸发性和发生后的潜伏性等特征,使得高校管理者实施校园突发事件干预时产生信心不足、能力不足和预期不足等问题。这里引进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方法,借以常态化理念消除隐秘性、多元性措施消除迸发性以及网格化手段消除潜伏性带来的危害。

(一)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常态化理念可有效针对校园突发事件發生前的隐秘性

以常态化理念消解心理危机是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基本要求。所谓常态化理念,首先是思想戒备常态化,认为突发事件在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其次是问题认知常态化,认为“矛盾—冲突—危机—灭失”是突发事件的常有之态,最后是管控信心常态化,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信心和勇气,认为只要措施得当、方法适宜,事件发展会得到管控。第一,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前较为隐秘,需要以常态化理念消除态势稳定滋生的麻木思想。一般校园呈现出“风平浪静”态势,突发事件发生前尤为显著,校园这样的态势容易滋生“不会发生”的麻木思想。思想戒备常态化,即管理者常常怀有戒备之心,认为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待事件发生时不会感觉突兀、也不会紧张,顺其自然地消除危机。第二,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前较为隐秘,需要以常态化理念打破态势稳定滋生的固化认知。传统固化认知认为突发事件冲突得到干预后即消亡,干预力量即可“鸣金收兵”。而突发事件也有孕育、酝酿、发展和消亡期,存在矛盾、冲突、危机和灭失等态势,因此作为危机干预者需要充分认知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有效进行管控。第三,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前较为隐秘,需要以常态化理念消除态势稳定滋生的缺失信心。很多高校管理者心存侥幸,也怕遇到突发事件。事件未发生,容易沾沾自喜;事件发生了,容易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在面对校园突发事件时缺乏足够的稳定的信心,总认为处理事件能力不足、信心缺失。

(二)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多元性措施可有效防范校园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迸发性

以多元性措施消解心理危机是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紧要路径。所谓多元性措施,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源头、潜伏的时间、呈现的样式等科学化、个性化、人本化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第一,你弱我强、你强我弱。突发事件呈现迸发性,在于能量集聚。灭失突发事件,在于释放能量。你弱,我则强,即在面对能量相对弱小的突发事件时,干预力量要实施强力予以管控,从而实现事件发展的有序,直至灭失。你强,我则弱,而弱并不意味的不管控,而是恰如其分。在面对强大能量突发事件时,不能运用强力实施对峙,容易激发对方的更强力,容易适得其反。而是围而不战,以柔性化手段予以消解。第二,你紧我松、你松我紧。突发事件呈现迸发性,在于出其不意。灭失突发事件,在于松紧相济。当突发事件发生节奏相对较紧时,如果直接触碰事件核心部分,容易引发事件的急剧反弹,容易造成事件的进一步急剧恶化。针对突发事件发生相对紧张的情况,干预力量而是采用“围而不攻”战略,在与事件核心区域有一定距离的外围驻扎强有力的力量,采取“不形成正面冲突”的管控战略。当突发事件发生节奏相对较松时,如果“围而不攻”“围而不打”,容易丧失在第一时间管控好事态的机会。

(三)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网格化手段可有效针对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潜伏性

以网格化手段消解心理危机是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重要程式。所谓网格化手段,根据校园突发事件潜伏、发生、发展的历史数据以纵横交错网格方位预先拟定干预力量。分别建立课堂、宿舍、班级相对独立的突发事件管控体系,然后将各体系耦合、整合成既相对独立、又连成一体的校园突发事件管控系统。[6]课堂是管控校园突发事件的首要阵地。强化学生主体、教师主体、师生关系纽带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把课堂打造成具有强化个体认知、完善个体个性、转向个体价值观等功能重大场域。无论是教化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还是技能武装的专业实践课堂,教师具有强有力穿透力的导引、耐人寻味的谆谆教导,可以掐灭潜伏在个体之间的校园突发事件的导火索。[7]宿舍是管控校园突发事件的主要阵地。因为宿舍具备社会结构特质,因此架构宿舍时空下的关系结构需要契合社会结构特质。纵向维度要构建楼长、层长和舍长对楼栋、楼层和宿舍管理的官僚制管理模式;横向维度要搭建楼栋间、楼层间和宿舍间协同治理联谊机制;网格维度要接驳学校、院系和班级管理模块,将宿舍衍伸至宿舍外,实现更广维度的管控。[8]班级是管控校园突发事件的重要阵地。班级是朋辈的重要链接,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彼此相互了解。班级在时间维度的推演下形成若干个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相似的朋友圈。朋友圈内知根知底,彼此了解对方的思想动态,可以在第一时间知晓突发事件的发生。通过建立课堂、宿舍、班级等多向度危机干预的网格手段,可以有效避免校园突发事件的发生。

四、结语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正在侵蚀着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与其他事件相比,校园突发事件具有发生前的隐秘性、发生时的迸发性和发生后的潜伏性等特征,使得学校管理者难以觉察、不易管控和无法消解突发事件影响。借助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的常态化理念、多元性措施和网格化手段可有效管控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然而从根本上掐断突发事件发生源头、阻断突发事件发生路径需要多管齐下的力量、多维防控的措施,当然突发事件首先是预防,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通过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从根本上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实现高校校园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安全是学校头等要紧大事[EB/OL].(2016-04-11)[2018-05-08].http://www.edu.cn/edu/jiao_yu_bu/xin_wen_dong_tai/201604/t20160411_1385282.shtml.

[2] 文荣康. 我国突发事件应激心理危机干预的探讨[J]. 现代预防医学,2008(23):4628-4630.

[3] 李红艳. 突发事件发展演化研究述评[J]. 自然灾害学报,2017,26(2):212-216.

[4] Wolf R.Dombrowsky. Again and Again:Is a Disaster What We Call“Disaster”?Some Conceptual Notes on Conceptualizing the Object of Disaster Sociolo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Emergencies and Disasters,1995,13(3):241-254.

[5] 任海华. 高校宿舍亚社会结构生态本质及危机防控[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57-61.

[6] 柏祝玲,刘梅,钟小要.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核心力探讨[J]. 中国学校卫生,2012(7):865-866.

[7] 陈章龙,周红. 基于折衷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2-86.

[8] 任海华.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构建高职宿舍安全防控体系[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6-50.

Abstract: College campus emergencies are erod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ared with other events, campus incidents have occurred before the secrecy, during and after the burst of latent features, so that school administrators are imperceptible and not easy to control and can not influence digestion emergencies. With the help of the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technology, the concept of normalization, diversity measures and grid mean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mergencies, so as to realize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University campus.

Keywords: College campus; emergency;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責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链的罐区定量风险分析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突发事件现场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高校校园幸福文化模式构建研究
刍议图书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私有云的架构和实施
浅析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高校校园基本建设规划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