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物流产业集聚关系研究

2019-10-31陈国宏

物流技术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区位河南省城镇化

陈国宏

(信阳农林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截止到2018 年末,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9.58%,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逐渐出现了诸如收入分配不公、教育医疗不平等、环境污染加剧等社会民生问题[1]。基于此,各地出现不同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来应对这些问题,例如天津模式、成都模式、广东模式、江苏模式和浙江模式,从共同性来看,可以总结为: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农地向集约经营集中等,因此,产业集聚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统的城镇化主要是依靠过度消耗资源等的模式来推动其发展,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依靠创新发展,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现代服务业[2]。而物流产业作为新型复合型服务产业,贯穿于三大产业之中,如何以其规模效应来推动城镇化发展,进而助力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选取2010-2017 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分析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物流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整体态势以及物流产业集聚对其的影响程度。

目前,关于物流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已有学术成果主要有:王欣[3]采用区位熵的方法分析了1997-2015年安徽省的相关数据,并建立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发现其具有负效应关系;贺兴东[4]认为物流业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付东明[5]通过分析沈阳经济区物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关系,认为物流集群可以促进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对物流产业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研究区域也不尽相同,基于此,本文对河南省2010-2017年的相关数据首先采用复合指标法计算城镇化水平得分,其次运用区位熵的方法计算物流产业的集聚水平,最后通过回归分析,根据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河南省,2018 年河南省城镇化率为51.71%,与全国平均水平由2010年相差11.13个百分点缩小到2018年的7.87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中,河南城镇化率的基数虽然较低,但近年来的增长速度较快,与相关省份的差距迅速缩小。而2018年河南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3.09 万亿元,增长9.0%,高于全国2.6%。这为探讨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物流产业集聚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研究案例。

2.2 研究方法

2.2.1 区位熵。区位熵用于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基于此,本文采用区位熵测算河南省物流产业的集聚度,计算公式如下[6]:

式(1)中:LQij为i 区域j 行业某一年的区位熵指数;Lij表示i区域j产业的就业人数或产值;Li表示i区域所有行业的总就业人数或者总产值;Lj为高层次区域该产业的总产值或者总就业人数;L为高层次区域的所有行业的总就业人数。基于数据的简便易得性,本文仅以就业人口数计算指标。

一般,区位熵值越大,说明某产业在该地区的集聚水平越高,区位熵值大于1,表明j 产业在i 城市相对集中,高于高层次区域平均水平;区位熵小于1,意味着行业i 在地区j 的比重低于高层次区域平均水平;区位熵等于1,意味着行业j 在地区i 的比重与它的全国平均水平相同。

2.2.2 熵值法。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熵权法根据各指标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计算出各指标的熵权,再通过熵权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修正,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此法相对那些主观赋值法,精度较高,客观性更强,能够更好地解释所得到的结果。如果某个指标的熵值越小,说明其指标值的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综合评价中该指标起的作用越大,其权重应该越大,一般如下:

若有m 个方案,n 个指标,形成原始数据矩阵A=(aij)mn。

其中aij为第i个方案第j个指标的值。熵值法计算过程如下:

(1)计算第j 个指标下第i 个项目的指标值的比重pij。

(2)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值ej。

其中:

(3)计算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的冗余度dj。

(4)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权wj。

2.3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城镇化方面,本文采用复合指标法来测量河南省2010-2017年城镇化得分,根据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河南省城镇化现状,选取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4个一级指标,其中人口城镇化包括城镇化率(%)(X11)、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X12);经济城镇化包括人均GDP(元)(X21)、非农产业占总产值比重(%)(X22);土地城镇化包括城市建成区面积(km2)(X3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32);社会城镇化包括城镇家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41)、城市燃气普及率(%)(X4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43)、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X44)、城镇登记失业率(%)(X45)、公共交通标准运营车辆(标台)(X46)等共12项二级指标。

物流产业集聚方面,目前,在我国的各级统计年鉴里没有物流业这一统计数据,行业惯例是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指标作为物流业数据的替代品。所以本文以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就业人数反映物流产业的集聚水平。

本文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2010-2017 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 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分析

通过熵值法测算上述各指标的权重,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指标权重汇总表

通过复合指标法测算2010-2017 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2010-2017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得分汇总表

通过表2 可以发现2010-2017 年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得分呈连续上升趋势,这充分说明近些年来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道路发展势头良好。从2010年的0.095 8上升到2017年的0.157 7,上升幅度为64.6%,结合表1和表2,可以发现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这些因素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贡献度较大。

4 河南省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测度

运用式(1)计算得到了2010-2017年河南省物流业的区位熵,具体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河南省的物流产业还没有形成集聚趋势,集聚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分析,可以将2010-2017年间河南省物流产业集聚度分为三个趋势,即先下降再增长最后下降的趋势,最低点为2011年的0.78,最高点为2013年的0.86,整体平稳,由此表明,近年来河南省物流产业的从业人员发展较为均衡,从整体上来看,数值都偏小,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5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物流产业集聚关系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物流产业集聚的关系,本文以2010-2017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为因变量,物流产业集聚度为自变量,运用SPSS19.0软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回归结果分析

从模型结果来看,Sig为0.039,小于0.05,结果通过系数显著性检验,R2为0.604,大于0.5,拟合效果较好,进一步分析可知物流产业集聚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呈正相关。这和已有的文献观点相符,物流产业的集聚促进城镇化的进程。

6 结论与建议

本文首先分析了2010-2017 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其次分析了物流产业的集聚水平,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在2010-2017 年间,河南省物流产业发展处于较均衡的状态,呈现一定的集聚态势,期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稳健增长趋势,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物流产业集聚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呈正促进关系。

为进一步优化河南省物流产业发展格局,缩小竞争差异,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各级政府应重视物流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明确发展目标、完善管理体制、优化政策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发挥物流产业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作用;(2)提高物流产业集聚效应对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7],充分发挥物流集群的规模效应和放大效应,继续完善物流集群内部的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等建设水平,达到“筑巢引凤”的效果,以此来吸引人才,拉动就业需求,进而推动城镇化进程。(3)要加强各城市城镇化之间的协调,注重城市之间物流产业的政策差异性,经济城镇化以及社会城镇化因素在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权重要明显高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因素,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水平,充分发挥郑州、洛阳等区域中心城市和信阳等国家商贸物流节点城市对产业转型以及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从而提高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

猜你喜欢

区位河南省城镇化
《经济区位论》
送伞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