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

2019-10-30李冰寒张辉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22期
关键词:家庭因素大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

李冰寒 张辉

[摘要]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家、校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解决问题。家校合作才是一条值得期待的解决途径,即家庭给予学校更多的支持、学校带给家庭更多的指导,双方更加有效地交流合作来共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从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家校合作的现状及问题以及对于家校合作的建议4个方面切入,逐步深入地探讨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根本性以及学校心理教育辅导方面与家庭对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家校合作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家庭因素

[中图分类号] G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9)08(a)-0073-04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neither family nor school can solve the problems alone. Home-school cooperation is a desirable solution, that is, families provide more support to schools, schools bring more guidance to families, and both sides more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and cooperate to build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from the necessity of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factors, parent-school cooperative, parent-school cooperativ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for parent-school cooperative suggestions from four aspects, gradually in-depth discussed the funda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family school psychology education counsel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ock with the family, and parent-school cooperative 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Home-school cooperation; Family factors

近年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多地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这是因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013年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约有240万大学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1],而这个数据还在逐年上升。黄和等[2]调查收集了3所高校的本科生的症状自评表,结果显示约有1/3的大学生面临着心理方面的困扰,不论是躯体化、强迫症状,还是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都更频繁的出现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之中。为准确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做出干预,各大高校都在完善本校的心理健康体系使其更加健全[3]。但目前,学校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心理干预指导的责任,而大学生成长的家庭却没能发挥到更积极的作用。不可忽视的是,家庭是大学生形成自身人格的基本环境,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4]。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仅仅依赖于学校,应从学生出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入手寻找根源性问题,这就需要家、校双方合作,一起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

1 家庭因素的重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涉及到家庭、社会、教育以及学生自身等多重影响因素,而家庭是学生生活成长的首要环境,所以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尤为重要[5]。家庭因素基本可以概括为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4个方面,这些因素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会积压在他们心中,成为日后学习或是毕业后引发心理问题的隐患[6]。调查[7]发现,许多心理健康问题都发生在大学生较早的年龄,比如社交恐惧症发病年龄中位数在7~14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峰期风险期为16~17岁,超过一半的抑郁症患者在儿童时期、青春期或青年时期首次发病,而这时候他们的成长环境主要还是家庭,因此,应提高对家庭因素的关注度,从根源上探索并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1.1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关系到学生平时的生长环境、接触人群、受教育程度等。家庭经济情况较为不错的学生从小生活在一个物质、精神都较为富裕的环境下,周围人的素质以及受到的教育水平也较高,相比之下,这些学生则能获得更加优越的条件,有助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相反,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较为有限,他们的心理问题无法被及时关注与发现,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不利的。另外,有些贫困家庭的大学生还必须依靠贷款、助学金、勤工俭学等助学途径来完成他们的大学学业,这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压力和自卑,这些不良的心理负担就给其心理健康埋下了隐患[8]。因此,家庭经济情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应给予其更多的关怀。

1.2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包括学生单亲与否、独生子女与否、留守与否等情况,学生在不同结构的家庭下成长自然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其中,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中的孩子相较而言容易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对人际关系会更加敏感;独生子女则更易形成自我中心,可能会困于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也稍差一些[6];留守家庭中的孩子往往缺少爱,容易自卑封闭、对外界环境怀疑不信任。但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是,在家庭结构形成甚至在此之前,其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就已经发生了,并且一直延续到大学[9],就有可能成为许多心理问题发生的诱因。

1.3 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主要是指家庭成员间的亲密程度,其对学生幸福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而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最直接的就是父母关系,父母关系不和谐常常导致他们的子女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缓解,则容易诱发心理问题;父母关系密切,则对子女心理需求的包容性更大、家庭成员交流沟通更顺畅,有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10]。相比之下,良好的家庭氛围更有利于学生身心都健康的成长。

1.4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11],其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这在子女的中小学教育阶段,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12]。因此,父母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都将影响到其对子女的教育,反映到子女身上即其期望与观念[9],这可能成为学生压力的间接来源[13]。相比之下,综合素质较高的父母更善于理解和尊重子女,能够与他们进行更有效的交流,较好地注意到子女心理情况的变化,并及时指导他们解决问题[8],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有着更好的心理素质。

2 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2.1 家庭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家庭是大学生形成自身人格的基本环境,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4]。大学生心理问题往往都是由于曾经的家庭因素对其心理造成打击,或者是遇到问题时最亲近的家人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以至于这些问题在学生心里萌芽甚至向恶性方向发展,在大学时期他们再遇到类似问题便暴露出心理弊端。学校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时若能与家庭方面合作,便能从根源上发现问题所在,更高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健康。

2.2 家庭方面可作为学校的推手

对于学生而言,师生关系并没有亲子关系较高的亲密度,学生与老师交流时并不能完全的坦白,学生会怕暴露自己的某些缺点从而影响到以后的一些利益就会有选择性的隐瞒,这对于学校方面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利的。相对学校的契约性而言,家庭关系更具有盟约性,可以缓解学校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出现的紧张与冲突[14]。而且在家庭一方的帮助下,学校方面可以更好地找出问题所在、鉴别问题类型,从而制订更好地解决方案。

2.3 家校双方都不能独自解决问题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家校双方的通力合作,任何一方都不能独自发挥完全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关注更多的是事发后的补救措施,未着眼于家庭因素的根源性,很难着实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5]。然而,家庭因素也是受到我国社会形态的影响,又岂能一时间改变,这就需要在学生本身因素方面做文章。而学校的有效引导,能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来自家庭的各种压力因素,将自己从心里压力之中解放出来[9]。利用家庭影响的基础性作用与学校心理疏导的指导性作用,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才是一条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16]。

3 家校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家校双方的有效合作目前还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没有完整的规划,可操作性低。双方都存在问题,家长对学生情況的漏报瞒报、高校忽视与家庭的沟通[17]等都关系到双方的合作。

3.1 家庭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家长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缺乏关注度与重视性,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业成绩优秀就可以了,所以对于学校心理方面的活动参与度不高,使家校合作难于进行。其次,家长中存在这样的想法,即把孩子送到学校里自己就没有了责任,出了问题也都该学校负责。这一方面忽视了家庭因素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还缺乏与孩子有效及时的沟通,使孩子的问题无法解决,最终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更难解决的问题是家庭方面缺乏与学校合作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硬件设施和能力。有一些家庭位于较偏远的地区,有可能缺乏与外界联系的移动设备,同时也难于与学校进行家访这样的交流活动,这就使得双方交流存在障碍;对于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来说,他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更不用说是解决了。

3.2 学校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学校缺乏资金支持和专门负责家校合作的机构[18],使得家校合作实施起来存在困难,在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方面都捉衿见肘。这种情况下,学校自然会放弃或者说是只做家校合作的表面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利用新生入学、家长会等时机更加注重的是宣传学校,而不是与家长交流合作以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学校往往是在学生出现了问题之后再通知家长,但这时候家长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抵触心理,很难理性与学校合力解决问题,使得双方合作难于开展。

4 对于家校合作的建议

4.1 完善沟通方式与途径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QQ、微信等联系方式在电话、短信后流行起来,但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说他们与外界的沟通方式也许还停留在书信上。所以学校方面应在沟通方式上兼顾传统与流行,通过书信、微信、电话等形式将学生在校的生活状态告知家长,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同时还能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另外,家访、家长会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也是不能缺少的,毕竟面对面能够更直接真切地发现问题并且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由于每个家庭的文化背景、经济情况、家庭结构以及心理教育文化的不同,家长们参与教育的行为、家校合作的进行程度就有差异。针对不同的家庭存在的问题,学校可利用学生入学或假期,采用小型探讨交流会的形式对其家长进行短期培训,内容涉及帮助子女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好地与人沟通、大学生涯的规划、情感困惑和心理问题的面对与解决等[17]。通过这些短期培训使家长们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最大程度的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团体的价值。

4.2 建立档案

创建档案,有据可查。学校应在学生档案中纳入人口学资料并重视其预估作用[18],一方面可以在心理问题出现或者恶化之前进行干预,减小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在问题发现后寻找问题根源,便于对症下药。建立心理问题学生的相关档案,应收集3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大学生原生家庭状况、经历过的重大事件等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第二,大学生性格品质、心理问题属性等反应起心理状况的资料;第三,大学生的人生追求情况、学习适应性状况等[19]。创建档案有利于全面掌握学生信息,只有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全面、客观的了解,才能为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0]。

4.3 培养起专业队伍

借鉴现有家校合作方面的经验,建立培养起一个推动家校合作的专门组织,致力于研究、改革家校合作。此外,学校方面要主动完善家校合作的沟通机制,使其组织化、制度化,确保家校合作的连续化、规范化和长久化。学校方面还可以通过招聘吸纳更多德才兼备的兼职或是全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21],对教师队伍进行专业、定期的培训,建设一支理论实践水平都高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以充分发挥其在家校合作中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咨询者等不同身份的作用[16]。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备受挑战的情况下,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凸显。虽然家校合作在我国并无太多可借鉴的经验,但这是一条值得我们去探索、实践并不断完善的解决途径。也相信在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未来会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3年统计年鉴[EB/OL].(2013-3-26).http://www.stats.gov.cn/.

[2]  黄和,蒋阳,郭江森.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调查报告[J].现代交际,2015,29(5):5-6.

[3]  薛枫.构建家校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1):147-148.

[4]  陈晓明.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家庭因素产生的具体影响分析[J].神州:下旬刊,2016(1):116.

[5]  余立人,何婉文.家庭因素、母亲角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1):161-162.

[6]  李红涛,曹娟.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8,7(1):8-9.

[7]  Pedrelli P,Nyer M,Yeung A,et al.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Treatment Considerations [J]. Academic Psychiatry,2015,39(5):503-511.

[8]  张璐.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青年时代,2017(7):116.

[9]  连晓旭.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7(6):130-133.

[10]  孟祥辉,周申之,周超.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8,30(1):100-104.

[11]  侯环.大学生心理問题应对新模式———探讨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J].企业导报,2016(12):175-176.

[12]  李国强,王旭红.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综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6):74-80.

[13]  Barton AL,Kirtley MS.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arenting styles and 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J]. J Am Coll Health,2012,60(1):21-26.

[14]  朱亮,吕子静.家校合作对心理问题学生干预的方法探索[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4):76-79.

[15]  金锦花.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家庭因素的影响研究[J].时代教育,2017(7):17.

[16]  刘孝群,汪小容,安晓鹏.充分发挥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9):45-48.

[17]  王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19-21.

[18] 李晓宏.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A].综合医学心理医生,2018,24(22):353-354.

[19]  刘赪秀.原生家庭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A].教育心理,2018(17):166-167.

[20]  丁武,郭执玺.我国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2000-2015)一项横断历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 33(2):156-160.

[21]  Liu F,Zhou N,Cao H,et al. Chinese college freshmen′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their subsequent help-seeking behaviors:A cohort design (2005-2011)[J]. PLoS One,2017,12(10):e185531.

(收稿日期:2018-12-03  本文编辑:封   华)

猜你喜欢

家庭因素大学生心理健康家校合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受教师欢迎的幼儿家庭因素研究
多子女家庭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影响个案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