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顺市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利用探讨

2019-10-30严云刚陈孟权王艳莉肖正广钟思玲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保护

严云刚 陈孟权 王艳莉 肖正广 钟思玲

摘 要 安顺市是贵州省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的优良种植条件以及悠久的种茶历史造就了安顺市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为了更好地保护古茶树资源,发挥古茶树的资源优势,更好地为安顺地区茶业发展和农村复兴之路服务,通过普查、访谈、走访等方式,总结了安顺市古茶树历史和保护利用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古茶树保护、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古茶树;保护;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8.056

古茶树资源是在长期的自然演化中形成的,是长期的自然选择与生产实践所形成的珍贵的自然遗产,具有不可替代性和遗传多样性。安顺市作为贵州省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有着良好的生态条件,境内分布着广泛的古茶树资源。基于此,结合安顺市古茶树历史、保护与利用情况,分析古茶树在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安顺古茶树历史

古茶树是茶产业发展的产业之基、文化之媒、基因之库、品牌之魂[1],安顺市地属云贵高原茶叶起源区,产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有生产茶叶的历史记载。长期以来,“安顺出好茶,好茶出毛峰”之说流传于贵州民间,公元前200年的《尔雅》中就有云贵高原野生大茶树的记载,与安顺毗邻的晴隆和普安交界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发现茶籽化石的地方,使茶树的起源得到有力印证。明代《贵州省·土贡志》记载的黔中贡茶“金筑司13斤”“方番司25斤”的产地就是今安顺平坝、黄果树一带。特别是明朝洪武年间的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使大量中原汉族人涌入,大力发展了当地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清编《安顺府志》也记载:“茶,有俗名丛茶,谷雨前采撷,名毛尖,色味俱佳,多出鸡场屯、狗场屯,采时大水桥有茶市。”以种茶来区分地界兼采摘的习俗至今在屯堡村寨仍随处可见,使得屯堡成为安顺目前遗存古茶树的重要来源和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新中国成立后,安顺县(现更名为西秀区)率先被确定为年产2 500 t茶叶的生产基地县,平坝区、普定县、镇宁县先后被评为茶产业发展重点县。许多先前损毁的古茶树得到重视,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育种专家刘其志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调查,将安顺县古茶树品种命名为“竹叶青群体种”,并加以研究。1978年发表的《贵州茶树品种资沅调查整理》[2]中,将安顺竹叶青作为贵州五大地方茶树品种之一进行推广,1981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贵州名产》的茶叶篇中有关于安顺竹叶青茶叶浓郁鲜爽的描述[3]。

2 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区、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都有古茶树分布,现存古茶树不仅是各地茶史的佐证者和各民族文化的见证者,也是新茶树品种和发展茶叶产业的支持者[4]。为了更精准地掌握古茶树资源一手资料,更好贯彻落实《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2017年6月,安顺市启动了古茶树资源普查工作。据普查汇总,安顺市现有古茶树13万余株,主要分布于西秀区岩腊乡、大西桥镇、七眼桥镇、旧州镇、宁谷镇、黄腊乡、刘官乡、蔡官镇、轿子山镇,平坝区安平办事处、白云镇、天龙镇,普定县化处镇、鸡场坡镇、马场镇,镇宁县江龙镇、革利乡,关岭县花江镇、普利乡,紫云县坝羊镇,共计6个县区20个乡镇,古茶树覆盖了大、中、小叶种,早、中、晚生种。在普定县化处镇张家村有株灌木型千年古茶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占地面积50余平方米,普定重华公司为其上了保险,保额1 000万元人民币,化处镇也因古茶树众多,荣获“贵州十大古茶树之乡”称号。关岭县普利乡喀斯特地貌上有片郁郁葱葱的古茶树群,凸显强劲活力。

许多个人和集体充分认识到古茶树资源的重要性、尊贵性,自发进行保护和开发工作:镇宁山和水公司对较集中的古茶树群开展了人为的保护,清除古茶树周边杂草,适当施用有机肥,增强树势,对有钻蛀性害虫侵害的古茶树采取灌注药剂的方式进行处理;普定福泽临公司和关岭县东关茶场采集性状优、品质好的古茶树枝条进行扩繁,并加以研究;贵州哚贝古茶开发有限公司在政府资助下对古茶树群进行砌砍立牌;鎮宁金瀑公司流转革利乡200多公顷集中连片古茶树进行管护,制作加工贵州生态黑茶,主销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延长了茶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广州益丰农业发展公司对江龙镇陇西村古茶树进行了统一的编号管理;安顺市农科院收集各县区古茶树优良株系进行种植,开展优良品种选育。

但是古茶资源也面临着以下3个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1)人类活动对其生长环境造成的破坏和砍伐、折枝等直接伤害。2)茶树自身生命周期。从现存古茶树看,古茶树达到一定的树龄后,木质部会大面积死亡形成基干空心,或者受白蚁、天牛等钻蛀性害虫的侵害,导致树势衰退甚至死亡。3)古茶树开发利用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古茶树本身的适制性,相同时期同一茶树品种按照个人意愿随意制作绿茶、红茶、黑茶,导致部分成品茶滋味物质欠缺,严重影响了茶叶品质。

3 安顺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建议

3.1 研究制定古茶树资源保护制度

依据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17年8月3日通过的《贵州省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成立安顺古茶树保护委员会,组建保护和利用古茶树资源的机构和人员,研究制定古茶树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机制,规范古茶树资源科学保护及开发利用,并实施有效的监督。

3.2 建立安顺古茶树种质资源圃

安顺市古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加强对古茶树资源的生物学特性观察、鉴定,筛选出叶片大小、叶形、芽叶色泽等特征不同的茶树资源品种集中种植,在此基础上,按照《茶树良种鉴定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系统开展茶树株系茶苗成活率统计、高幅度测量、新梢生育期观察、发芽密度调查、鲜叶产量记录、加工品质鉴定、耐寒旱性鉴定、抗病性检测、抗虫性鉴定等工作,鉴定茶树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他重要品种特性,为茶树新品种鉴定和推广提供依据。

3.3 推广种植安顺优良茶树品种

地方茶树品种在本地种植可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有效突出本地特色,利于突破茶叶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安顺竹叶青,作为贵州曾经重点推广的种植茶树品种,大量种植安顺竹叶青更能彰显出安顺茶的优良地域品质。另外,种植本地茶树品种能够推进就地育苗进程,自己繁育自己种植,减少外地调苗数量,缩短苗木运输时间,提高了茶苗种植成活率。

3.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利用贵州大学茶学院、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茶叶专业的优势,增设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课程,作为茶叶专业学生必修课,同时也可作为其他专业学生选修课程,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系统掌握贵州古茶树资源历史、现状、分布及保护开发注意事项,培育古茶树保护利用的技术人才,走科技兴茶可持续发展道路。

3.5 开发古树茶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助推乡村振兴

古茶树集中分布于偏远山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古茶树的生态优势及品质优势,开展有机认证工作,打造“有机古树茶”品牌,开发古树红茶、古树绿茶、古树黑茶产品,结合古茶树资源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将品茗或观景融入历史与文化中,促进茶文化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有力带动古茶树区域农民收入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肖知潞.贵州古茶树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N].中国党刊网,2019.

[2] 贵州省湄潭茶叶科学研究所.贵州茶树品种资沅调查整理[J].茶叶科技简报,1978(Z1):65.

[3] 贾甦.贵州名产[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

[4] 潘志伟.云南古茶树、古茶园法律保护机制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保护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